“八百壯士”以彈丸之地、血肉之軀,抗擊數萬日軍

即將上映的《八佰》根據抗日戰爭的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進行改編,這裡簡單介紹,以銘記歷史。

背景簡介

1937年7月7日開始日本以盧溝橋事變為由開始了全面的侵華戰爭,於8月13日發動了對上海的進攻,面對日軍海空的絕對優勢,國軍傷亡巨大,於10月26日進行全面撤退,為了拖延日軍的進攻速度,同時對外界表明抗日的態度,讓顧祝同的八十八師留守,但顧祝同以兵力多是犧牲,兵力少也是犧牲為由,最終決定留下一個加強營(中校謝晉元,少校楊瑞符率領),即將展開的生死搏殺就此開始。


“八百壯士”以彈丸之地、血肉之軀,抗擊數萬日軍

圖一

四行倉庫硝煙開始

由於四行倉庫只與英美租界相隔一第蘇州河,日軍不敢使用重炮,先頭部隊剛進到四行倉庫就遭到國軍的猛烈射擊,直接敗退;日軍久攻不下,只得放棄進攻,就對四平倉庫的供水與供電完全切斷,到了晚上好心的市民冒著生命危險運送食品、水果、藥品等物資;

“八百壯士”以彈丸之地、血肉之軀,抗擊數萬日軍

圖二

“八百壯士”以彈丸之地、血肉之軀,抗擊數萬日軍

圖三

戰鬥結局

戰鬥打了四天四夜,因絕大部分的國軍已經順利撤退,於10月31日部隊撤離倉庫,當撤退到英租界時由於日軍的要求全部繳械,並限制行動自由,最終進入“孤軍營”;

面對日本侵略者的瘋狂進攻,他們以一擋百,頑強地死守倉庫,掩護數萬大軍安全撤退,都曾給那個災難深重的年代裡的人們帶來巨大的勇氣和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