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稅全面解讀 房產稅到底何時到來?

房產稅的消息每次出現,都會牽動著不少人的神經。對個人而言,房子往往佔到財富比重的6到7成。甚至更高。也難怪每次房產稅的消息一出,大家都會如此緊張。

房產稅全面解讀 房產稅到底何時到來?

今天就和大家來聊聊房產稅這個話題。在小編看來,最符合房產稅氣質的就是“核武器”這三個字。很形象,它的威力之大難以簡單表述,若使用不得當,很可能導致房地產市場的崩盤。從而引發連鎖反應,觸發整體性金融風險,這勢必摧毀中國近些年來所積累的財富。而房產稅的另外一個特性也符合核武器的特徵,那就是它的威懾力。對炒房囤房者來說,單純的限購限貸很難限制住他們,本地買不了可以出去買。貸款買不了可以全款買。而房產稅概念的提出,才是迫使他們改變心裡預期的主要因素。從每次房產稅新聞出現後的熱議程度就可以看出,其威懾力之大,無愧房地產“核武器”之稱。

那麼,房產稅的出臺還面臨著諸多的問題。首當其衝的就是其核武器化身的引線。要明確的是,國家調控房價的目的在於讓房價迴歸健康的溫和上漲區間。這個概念很重要。國家制定的一切政策,都要圍繞著這個準則。而就目前而言,由於房地產高速發展的這十年,大量看得見看不見的資金進入了房地產市場,中國人花了太多未來的錢用於投資現在的房地產。導致的結果是房地產業完完全全的捆綁了金融業。更形象的比喻是綁架了金融業。還記得19大所制定的三大目標麼?其第一條就是:“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所以就目前房地產與金融業捆綁的程度來看,過早的出臺房產稅不但對經濟沒好處,反而效果會適得其反。

除此之外,房產稅還有很多其他阻力。我們一條條的來說。

1、土地出讓金制度如何解決?我們知道,我們在購買房產的時候,一般都有40-70年不等的土地使用年限。這是由於我國的土地出讓金制度。舉例說明,小明購買了一套產權70年的房產。房價2萬每平,其中房屋樓面價格(地價)1.4萬每平。那麼問題來了,其中1.4萬每平的土地價格,小明已經一次性支付了70年。那麼收房產稅的時候,如果是按房屋實際價格進行評估,而其中包含了土地的價格。這樣就引發了是否重複收稅的問題。

2、收稅成本問題。據統計,目前中國人均持房1.1套。管理這樣數量龐大的房產,需要投入的人力成本將是個天文數字。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來算一下,某城市3000萬人口,算3人一個家庭的話,共有1000萬戶。如果每個家庭每年需要去稅務部門交稅一次的話,那麼稅務部門每天需要接待約27397位交稅的客戶。如果每個公職人員每天處理50人次的業務,需要招547位公職接待人員。

3、國內外的經濟環境問題。任何一種稅都是雙刃劍,加稅意味著財政收入的增加,同時也意味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減少。想一想,如果房產稅來了,房貸需要接著還,保險還得接著交,養孩子,照顧老人更是沒有削減的空間。那麼唯一能削減的,就是消費。我們知道,前不久特朗普實施了他的減稅計劃,這意味著美國本土企業可以享受更低的稅收優惠政策。但對於我們出口到美國的商品來說,無意是一個壞消息。這意味著價格將失去競爭力。這變相打擊了目前不怎麼景氣的實體經濟。而這也成了阻攔房產稅的另外一個障礙。出口受阻,內需就一定要頂住。顯然這個時期出臺房產稅不合適。

總結,就目前各方面的形式來看,房產稅很難在2020年之前推出。不過我們也看到了國家的調控政策中,正在刻意的引導民眾減少個人負債率。如提高首付比例,基準利率上浮等等。看似是以調控房價為目的,實則背後更深遠的意義在於降低個人負債率。與此同時,銀行也開始削減開發貸的規模與數量。這些舉措的著力點都在於剝離被房地產綁架的金融業。

房產稅作為與民生、財富息息相關的大事。會影響到每個中國人的命運。房產稅雖然還沒有到來,但很多人已經預先感覺到了它越來越清晰的腳步聲。它的威懾力已經撼動了整個房地產市場。至於房產稅最終會以何種面目示人。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