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快遞江湖一哥,能否再振昔日雄風?

曾經的快遞江湖一哥,能否再振昔日雄風?

物流產品網(ID:products56)原創

作者 | 李波

編輯 |李波

圖片來源|網絡

  

進入2020年,電商發展已經到了瓶頸期,快遞行業的市場份額也基本定型,進入了存量博弈和巨頭紛爭的時代。

  

申通,這個曾經的快遞一哥,作為七大巨頭之一,通達系的一員,近年卻漸漸落伍了,不但無法於行業龍頭相比,就是第一梯隊的位置也岌岌可危。

  

以疫情大考為標誌,快遞行業正在進入“提質與增量並存,降本與增效並舉”的新週期、下半場。進入下半場後,誰將致勝,誰又是陪跑,還是要看它b們未來對服務的重視程度和佈局了,申通,能否再展雄風,我們拭目一待。

  

一、一聲嘆息

  

申通快遞的最新業績,讓關注它的人給出一聲嘆息。

  

2020年半年報,申通實現利潤總額9615.47萬元,較去年同期降低91.2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067.78萬元,較去年同期降低91.51%。

曾經的快遞江湖一哥,能否再振昔日雄風?

  

今年上半年,申通完成業務量約35.17億件,同比增長16.48%,不僅低於22.1%的行業平均增速,而且市場佔有率也降至10.38%,整體排名也降至了第六位。

  

最新公佈的快遞企業9月份經營數據更是進一步讓申通快遞陷入了“掉隊”的質疑。

  

根據國家郵政局的統計數據,9月份我國快遞行業實現業務收入824.3億元,同比增長27%;業務量完成80.9億件,同比增長44.6%。而申通當月業務量完成8.60億票,同比增長18.58%;實現快遞服務業務收入18.71億元,同比下降8.59%。9月份的業務量增速,申通快遞縮減至不到20%,不足行業整體的一半增速水平。

  

在A股四家公佈月度經營數據的快遞企業中,申通快遞成為9月份唯一營收下滑的公司。根據申通近期發佈的業績預告,預計前三季度盈利0至0.3億元。這其中,其預計第三季度虧損約0.41億元至0.71億元。

  

如今的經營數據,無法掩飾這位曾經的“快遞一哥”的沒落。近幾年申通快遞在業務量增速、市場佔有率等方面逐漸落後於同行,被中通、圓通、韻達及百世趕超。

  

截至10月22日收盤,申通快遞的市值僅有233億元,約為圓通速遞的二分之一、韻達股份的三分之一、中通快遞的七分之一。

  

對申通快遞來說,2019年3月至今的20個月裡,可謂起起伏伏,從高光時刻到低迷不振,最終到了虧損的情況,令人唏噓。作為最早成立的民營快遞企業之一,也曾是通達系快遞的龍頭,如今業績這般,不能不說是憾事。

  

“重塑申通在行業的競爭力。”當陳德軍拋出此言時,其所執掌的申通快遞眼下已非昔日王者。更要命的是,申通不僅面對著“通達系”兄弟們的擠壓,還面臨著外部順豐、京東的阻擊,更直面著來頭不小的快遞新兵極兔、眾郵、豐網的爭食,而後者與申通更有一拼——都是加盟制。

  

二十多年前從浙江桐廬一起走出來的“三通一達”創始人們,其快遞從業生涯正在分化:有的已經實現旗下公司二次上市,再造千億市值;而有的卻只能將復甦的希望更多寄託於外力——這對於申通快遞而言不能不說是悲哀的。

  

二、好漢不提當年勇

  

從2014年市場份額全行業第一,到2016年爭奪“快遞上市第一股”寶座,申通快遞曾幾何時也是風頭正盛。

曾經的快遞江湖一哥,能否再振昔日雄風?

  

說起申通的前世今生,不可不說陳小英。在最近公佈的《胡潤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中,44歲的陳小英以百億身家上榜。除了申通的股權,陳小英還有9家關聯公司,產業涵蓋實業、投資、房地產、互聯網等各大領域。

  

她是業界出了名的“快遞女王”。她不僅是申通快遞和天天快遞的雙料老闆娘(天天已賣蘇寧),還是韻達快遞前大嫂。

  

她一個弱女子帶領一幫男人把申通幹到了400億市值,又一個人串起了中國快遞業“桐廬幫”的關係鏈——前夫弟弟聶騰雲創立韻達;財務張小娟和丈夫喻渭蛟創立圓通;分公司經理桑學兵和賴海松創立中通;2012年申通收購天天快遞,現任丈夫奚春陽走馬上任天天董事長。

  

再說申通,1995年,申通走出杭州,將業務拓展到整個浙江;1996年,申通走出浙江,攬下了整個江浙滬的快遞業務;1997年,申通進軍全國,在北京、廣州等大城市吹響了集結號。

  

如果按照這個節奏發展,假如聶騰飛不出車禍,申通很有可能一統快遞江湖,成為比肩UPS、聯邦快遞的超級巨頭, 但人生沒有假設,企業更沒有如果。

  

陳小英是經過風浪的。

  

1998年,聶騰飛出差路上車子發生車禍,不幸死亡 。面對骨幹的出走,同行傾軋,申通業務急轉直下。在哥哥陳德軍幫助下,陳小英從悲痛中走到臺前,重振旗鼓,對申通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首先,創立“兩級加盟制”快遞模式。為了迅速做大申通,陳氏兄妹鼓勵員工以承包的方式拓展業務網點,這就是俗稱的加盟制快遞。這套模式成本低、效率高,一經推出,申通立即扳回一局,穩住了局面。

  

其次,押寶電商件。2000年前後,大家送的都是商務件,市場就那麼大,幾家快遞打得頭破血流。作為申通掌舵人,陳小英再次展現出自己對商業大勢的敏銳嗅覺,她看到淘寶興起後,果斷地抓住了電商這個機會。

  

為了搶到淘寶快遞訂單,她把快遞費壓到了兩塊七。事實證明陳小英的決定非常正確,只要市場份額上來了,不可能賠錢。就這樣,陳小英改變了申通傳統包裹、信函、文件為主的業務結構,電商件迅猛飆升。

  

2007年,申通營收6.7億。2008年,申通收入增長到9.8億,淨利潤1.5億,冠絕群雄。2010年雙十一,申通一家佔據了整個淘寶40%的市場份額。2016年申通上市,市值一度衝破500億人民幣。

  

可惜,今天的申通落伍了,經歷過大風大浪的陳小英,能否帶領申通重拾信心,再展雄風,我們拭目以待。

  

三、背靠大樹好乘涼嗎?

  

如今,阿里入股之後雙方能否儘快發揮協同效應,成為外界看待申通快遞未來能否重新崛起的關鍵。

  

靠上阿里這棵大樹之後能安枕無憂嗎?

  

阿里菜鳥雙重加持的申通,的確可以在資源上與其進行嫁接,頭部電商企業與快遞企業深度“綁定”,已經成為目前國內快遞企業發展的一個顯著特徵。

 

曾經的快遞江湖一哥,能否再振昔日雄風?

 

申通就與菜鳥簽署了《業務合作協議》,雙方在信息系統和產品、全鏈路數字化升級、國內、國際供應鏈業務、末端網絡優化等方面的一系列深度合作由此開始。

  

2019年5月,申通率先將其量級較大的數據採集和數據計算業務——訂單平臺、巴槍平臺和時效系統遷上阿里雲,日處理訂單量近3000萬,成為首個全面上雲的快遞企業,穩定性提升10倍以上,安全性提升50倍。

  

藉助與阿里、菜鳥業務體系的合作,申通不論是新業務場景的引入和增量的開發,還是持續提升產能建設的重金投入,抑或技術與數據的變化,或多或少都能看到阿里的影子。在末端生態搭建和雲倉佈局深化方面,申通的計劃又與菜鳥驛站、雲倉、城配等資源有著諸多交集,互補和協同的空間極大。

  

申通快遞披露,在技術方面該公司今年最大變化就是雲基礎設施首次支撐全申通業務系統,關鍵雲資源提交阿里雲重點護航,提升雙十一全網穩定性。藉助菜鳥的力量,申通在技術改造,包括裹裹攬件方面有了新鮮血液。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阿里對申通快遞經營方面的直接改變或有限。對申通快遞自身而言,產能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必不可少。即將到來的“雙十一”便是考驗。

  

不僅如此,因為阿里,電商的爭鬥,也波及到了申通。前不久京東拉黑申通就是案例。今年8月,京東封殺申通,雖然背後的原因是阿里與京東之爭,但直接受害者是申通,影響的是申通實實在在的業務。

  

更為焦慮的是,有了阿里這棵大樹,申通上上下下都不同程度有了依賴思想,缺少當年能股創勁,或多或少都有些懈怠。

  

阿里不是救世主,復興的希望,也不能寄託於外力。

  

其實,阿里,不僅投資申通,也參股了韻達、申通、圓通,只不過能行使購股權成為申通的控股股東罷了,所以,就目前來說,申通也不是阿里的“惟一”。

  

再有,電商平臺肯定對快遞龍頭的博弈有所影響,但也非常有限。平臺只能在物流信息上卡一下快遞公司,但是商家可以選擇在多個平臺上開店,大的商家還會選擇3家左右的快遞公司。能左右商家選擇快遞公司的,主要還是服務和價格。因此,僅憑阿里的支持,申通不具備一騎絕塵的優勢。

 

曾經的快遞江湖一哥,能否再振昔日雄風?

 

沒落的申通,前路在何方?儘管阿里伸手了,但只有真正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有可能東山再起。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一味綁定於阿里系,尤其是隨著阿里通過戰略投資成為了申通的實際大股東,成為繼百世集團後另一家由阿里直接控制的頭部快遞公司,那時,申通將開啟是另一段新的命運征程。

  

四、心散了,隊伍不好帶

  

10月21日晚間,申通大股東南通泓石投資宣佈擬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申通快遞份不超過3061.6萬股股份,佔總股本比例為2%。

  

在此之前,陳氏兄妹已是多次套現了。2019年3月,以46.6億價格將申通14.6%股份賣給了阿里。2019年8月,再次以99.8億的價格,授予阿里收購申通31.35%股份的權力。兩筆交易過後,陳氏兄妹短短5個月套現146億人民幣。

 

曾經的快遞江湖一哥,能否再振昔日雄風?

 

大股東的套現減持,必然影響公司的發展和穩定,肯定對員工的情緒有所影響。回頭看,不難發現,申通快遞的沒落就是在2019年創始人大幅套現之後,由於核心人物的退出,申通的內部管理變得不穩定。

  

當然,申通管理層也認識到這個問題,在半年報發佈後,申通也宣佈計劃回購2億元-3億元公司股份,以重振市場信心。同時針對中轉效率低下,多元化發展較慢等痛點,加強了投資,採取了措施,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亮點背後也是有隱憂。

  

雖然中轉環節效率在提升,但是和同行相比,還是有差距的。從轉運中心數量看,圓通有自營樞紐轉運中心73個,申通自營轉運中心63個。無論是中轉,還是幹線,申通與同行相比成本是落後的,沒有成本優勢做支撐,價格戰之下,申通就要處於劣勢。

  

至於多元化,和其同行一樣,申通也有重點有目標地拓展新興業務,構建快遞、國際、金融、數據和供應鏈等業務板塊。今年上半年,國際業務版塊累計開拓了超過82個海外網點,國際業務服務地區已經覆蓋35個國家和地區,申通國際總部項目奠基儀式也在桐廬舉行。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出海,同行同樣在做,有的甚至還有申通沒有的優勢,比如航空運力,順豐自不必說,圓通的航空運力也不可小覷。至於申通其它的業務,也不理想,比如快運,牽手快捷失敗後,快運方面再無聲音,之前還能看到申雪冷鏈的消息,如今這塊業務也陷入沉寂。

  

快遞行業早已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通達系、順豐快遞、京東物流的格局已經形成,至於新入局的極兔、眾郵、豐網,則隸屬於上述三分之國。而這種增量市場的關鍵在於價格和服務,在價格優勢無法凸顯的情況下,時效性和服務質量成為快遞業決勝的砝碼。有人說,物流行業如今的市場格式,已進放下半場——服務戰。

  

陳德軍在調研網點時也指出,要通過做大企業規模,提高操作效率,降低運營成本;要加強技術創新,提升快遞時效,提高客戶的滿意度。“快遞公司不能僅僅依靠派費生存”。但是,方向都明白,關鍵是舉措能跟上。

  

並且提高服務質量,增強客戶體驗,時間不等人。從某種意義上說,申通的對手並不是同行,而是時間——提升產能、健全網絡、重塑技術、優化管理,都不是短期內就能搞定的。申通呢,在同行的持續擠壓下,唯有隻爭朝夕。縱然“不差錢”,但能不能跑贏時間才是決定未來命運的關鍵。

 

曾經的快遞江湖一哥,能否再振昔日雄風?

 

作為桐廬系快遞,甚至是整個快遞江湖的“老大哥”,實事求是地講,申通的底蘊是行業有目共睹的。但或許也正是因為前期的財富積累太容易了,不管是總部,還是加盟商,在前幾年行業轉型換擋的大發展中,打盹了。這一打盹兒不要緊,不但被後來者反超,而且幾度面臨“掉隊”危險。

  

經歷過風浪的陳氏兄妹,能否帶領申通再續輝煌,能否用實際行動給予客戶更多選擇申通的信心,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