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一首詩,他竟然親手殺死自己的親外甥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兩句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句,背後卻揹負著一起謀殺大案,這是怎麼回事?

如果你認真地研讀過《全唐詩》你就會發現,在《全唐詩》所收錄的四萬兩千八百六十三首詩當中,有兩首詩幾乎一模一樣,而作者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

這兩首詩分別是宋之問的《有所思》和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而翻閱史書我們發現,宋之問竟是劉希夷的親舅舅。

為了一首詩,他竟然親手殺死自己的親外甥


01

宋之問是初唐時期的著名詩人,他和同時期的沈佺期並稱“沈宋”,在創作實踐中使六朝以來的格律詩的法則更趨細密,使五言律詩的體制更臻完善,並創造了七言律詩的新體,明確劃開了古體詩和近體詩的界限。

《舊唐書》記載,“(宋之問)有勇力,而工書,善屬文。尤善五言詩,當時無能出其右者”。所以初唐時期,宋之問的聲名無人能及。

在武則天時期,宋之問兩次奪得皇家詩歌比賽的第一名,曾經在詩壇獨領風騷。在他詩名最盛時,還被武則天以宮廷侍臣的身份詔進宮中鑽研詩藝,頗受武則天恩寵。

但隨著宋之問的才情漸退,久久沒有新的作品流行,他的恩寵也大不如往日。當武則天再一次徵召天下名士入宮參謀政事時,宋之問卻不在其列。

為了一首詩,他竟然親手殺死自己的親外甥


萬分懊惱的他,為此還寫了一首《明河篇》向武則天表白愛慕之心。宋之問以“明河可望不可親,願得乘槎一問津。更將織女支機石,還訪成都賣卜人。”來向武則天表露他渴望親近武則天的心情。

武則天讀了他的詩後,對他讚歎有加。只是他牙齒有疾病,誘發口臭。所以,武則天拒絕了他。

宋之問意識到,自己的江郎才盡意味著仕途的終結。所以,他急需要再次創作出一首令人驚絕的新詩,來證明自己皇家冠軍的實力。

02

這天,宋之問無意中看到外甥劉希夷所作的新詩《代悲白頭翁》,讀完後對之讚不絕口,尤其是對“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兩句甚為喜歡。

人品低劣的宋之問想著外甥劉希夷詩名不著,便動了竊詩之心。他相信這樣的佳句,一定可以助他重回詩壇頂峰,再次獲得武則天的賞識和寵幸。

宋之問準備了一桌豐富的酒席,叫人將外甥劉希夷請來。由於他兩歲數相差無幾,所以相處起來更像朋友一般。

為了一首詩,他竟然親手殺死自己的親外甥


酒過三巡,宋之問向外甥劉希夷提出將《代悲白頭翁》一詩轉讓給他。藉著酒勁,劉希夷便答應了。可是第二天清醒過來,劉希夷又反悔了。他難得有這麼滿意的作品,捨不得拱手讓給舅舅。

宋之問得知後惱羞成怒,為了將這首詩據為己有,竟對劉希夷起了殺心。宋之問假裝不以為意,對外甥劉希夷依舊熱情如初。只是劉希夷不知道,此時的他已經慢慢地陷入宋之問的圈套之中。

幾天後,宋之問又備好了酒席,讓人他把劉希夷請到家中。酒桌上宋之問一個勁兒的給外甥勸酒,劉希夷很快便喝醉了。

劉希夷醉倒後,宋之問和僕人用黃沙填滿他的口鼻,再拿麻袋壓住他的胸口,一直到他窒息身亡。

03

由於對權利的渴望,讓宋之問對好詩的渴求如痴如狂。為此,他不惜殺死自己的親外甥。可即便如此,他也未能如常所願。

宋之問的才情在唐代初期無人能及,但其低劣的人品,最終被世人所唾棄。

他媚附於武則天的寵臣張易之,在政治上趨炎附勢,甚至一度想成為像張易之一樣的男寵。

後張易之被殺,中宗復位,於神龍元年將其貶為瀧州參軍。沒過多長時間,他難以忍受嶺南蠻荒之地的生活,竟然瞞著朝廷,偷偷逃回了洛陽,藏匿於好友張仲之家中。

張仲之與人密謀殺掉武三思,被宋之問聽到後,他立即派侄子前去告發,結果張仲之全家被殺。宋之問賣友求榮,依附武三思,又做上了鴻臚主簿。

後又誣陷太平公主,巴結安樂公主。所以當中宗欲提拔他為中書舍人時,太平公主揭發他知貢舉時受賄,中宗便將他下遷為汴州長史,未知又改越州長史。

睿宗即位後,認為他依附張易之,投靠武三思,屢不悔改,便將他流放欽州。直到玄宗即位後,將其賜死於桂林。

宋之問的詩,對當時的詩歌體裁多能把握準確,且運用熟諳。但其前期詩文多為應制之作,不少是歌頌功德、粉飾太平、內容浮華空泛。

隨著仕途顛簸,人生起伏,後期創作的作品,才令人耳目一新。

尤其是流放途中的一些詩作,內容充實,情感豐富。像“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實為不錯的佳作。

只是不得不說,宋之問是個才子,但不是個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