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沒錢,過點“窮”日子

有錢沒錢,過點窮日子,為心靈培育一個菜園,種上快樂、幸福、滿足、無憂,收穫花香、美麗、快樂、健康,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有錢沒錢,過點“窮”日子

曾經在一次聚會上聽過這樣一個笑話,一個事業有成的男人,在一個美麗的郊區高價買了一棟別墅,然後找了一個設計師來規劃別墅的小院子。

右邊的花園改成了菜園,又從郊區拉了一些土,種上了扁豆、蔥、香菜等時令蔬菜。春秋兩季,小園子綠意盎然。左邊的花園改成了雞舍,養了幾隻雞、幾隻鴨和幾隻鵝。早晨,雞鳴鴨叫,熱鬧非凡。

從那以後,在城市裡過上了田園生活,自給自足,自己種的蔬菜綠色、環保還利於身心健康。自己養的雞不吃飼料,不打激素,保證原生態,雞蛋吃得放心營養。

有錢沒錢,過點“窮”日子

朋友說完,大家都笑著說,還缺一頭牛,喝自產的牛奶一定沒有問題。當然,也有人反駁說,還不如去郊區搞個農場比較好,一個別墅能有多大,能折騰到哪兒去?

而有的人也笑著說,這就是富人的範兒,只做別人想不到的事,只做別人做不到的事。

在別墅裡面養雞下蛋、種菜、種瓜未免太奢侈了,但也暴露出一個問題:“城市白領、成功人士,經濟能力寬裕、不愁物質的人,要想健康長壽,就必須像窮人一樣過窮日子”。

有錢沒錢,過點“窮”日子

在現實生活中,貧富間的區別,我認為大致分為以下兩點:

第一、在思想根源上

富人大多有野心,日思夜想,努力工作,為自己謀劃,有了好車還想要好房,有了好房還想要別墅,掙夠了一百萬,還要掙一千萬、一億……有了很多還想要更多,有無盡的慾望。因此,整日殫精竭慮,在夢中都是山高水長的跋涉。

而窮人就不同了,不會整夜輾轉反側,不會去想那些遙不可及的事情,更不會去想那些即使踮著腳尖,仍然夠不著的東西。他們會滿足於現狀,自樂其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規律有節制地享受生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窮樂呵,窮開心”。

富人有富人的煩惱,窮人有窮人的快樂,一切都有兩面性。

有錢沒錢,過點“窮”日子


第二,生活方式也不一樣

富人應酬交際多,圈子廣,大大小小的宴會,暢飲無拘,沒有節制,或者說身不由己。吃著各種美味,營養過剩;以車代步,缺乏運動;開燈熬夜,極度透支身體。最後血脂高了,血糖高了,體重高了,什麼都高了,就剩智商沒高了,健康狀況也高出了警戒線。

窮人很少交際,起居準時,節制有序,一日三餐,青菜蘿蔔。雖然有點清苦,但受限於經濟條件,只能怡然自得。大多數窮人買不起汽車,不行出入或騎自行車,低碳環保又能健身,保持健康,可謂一舉多得。像窮人一樣生活,你也就不會被那些所謂的富貴病盯上。

有錢沒錢,過點“窮”日子


一個三十多歲的朋友,在事業上小有成就,但一生之中最美好的時光已經遠去了。不過,30多歲的年紀,便早早地禿了頂。見面了,朋友們都嘲笑他,賺這麼多錢有什麼用?三十多歲,弄得像個小老頭似得。

他只能微微苦笑一下,他每天都很忙,有很多社交活動,會議、出差、請別人吃飯、別人請他吃飯,有時他一天吃五頓飯,還要加班加點。他能不胖嗎?能不老一點嗎?

他搖搖頭,嘆了口氣,他沒法啊,“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想繼續現在的“好”生活,就必須不停的付出和努力。

有錢沒錢,過點“窮”日子


如果說“酷摳族”(注:倡導的是精明理性消費)把富日子當窮日子過,是一種新的城市節儉和新的理財理念。

那麼,普通大眾把富日子當窮日子過,這是對小康生活的一種理性的迴歸,是一種全新的健康生活理念。

有錢沒錢,過點窮日子,或許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