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兩美”三年行動計劃2020年工作任務出爐!共建美好家園,我們將這樣幹…

2020年是我市深入開展“兩美”三年行動計劃的攻堅之年和關鍵之年。為切實提升城鄉環境,把梅州打造成為“三宜”城市範例、城鄉一體全域美麗花園城市和粵港澳大灣區最美后花園,以更美麗的姿態迎接第六屆世界客商大會的勝利召開,我市制定了“兩美”三年行動計劃的2020年工作任務,提出要做好八大行動共36項具體工作任務。每項任務均有具體內容以及牽頭責任單位,涉及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業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等部門,形成多部門聯合建設。

  一是開展美麗城區提質行動

  1、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根據《中共梅州市委辦公室 梅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梅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快建立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到2020年10月底,市本級、各縣(市、區)縣城城區的公共機構實現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到2020年年底,梅江區、梅縣區分別至少有1個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其他各縣(市)縣城分別至少有1個社區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

  2、大力實施城區老舊小區改造。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的政策及資金支持,強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重點改造老舊小區周圍的綠化、美化、淨化、亮化、架空線纜、供水、供電、供氣、道路、無障礙通道等配套設施。2020年底前,梅江區、梅縣區各完成4個以上老舊小區改造,各縣(市)城區各啟動 3 個以上老舊小區改造。

  3、深入推進鐵皮瓦整治工作。按照《關於開展梅州城區臨時建築(鐵皮瓦)整治工作的通知》(梅市明電〔2019〕185號)和各縣(市、區)的整治計劃,2020年底前,梅江區、梅縣區要完成城區50%以上的主幹道兩側臨時建築(鐵皮瓦)整治工作;各縣(市、區)城區範圍內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學校要全面完成本區域(單位)及其單位宿舍樓搭建的臨時建築(鐵皮瓦)的整治工作。

  4、持續實施建築外立面改造。全面整飾建築外牆立面,統一規範管線拉掛、空調外掛、廣告設置、防盜網擋雨棚設置等。梅州城區重點完成華南大道至梅州機場出入口段沿線建築外立面改造。各縣(市、區)各完成1條以上城區主幹道沿線建築外立面提升改造。

  5、集中開展城區廣告店招整治。集中拆除違規設置的廣告牌,全面排查並整改存在安全隱患、破舊、汙損、殘缺的廣告店招,統一規範廣告、店招、牌匾、標識設置。2020年10月底前,各縣(市、區)完成城區所有主幹道的廣告店招整治任務。

  6、持續開展集貿市場整治。全市集貿市場要達到“四有四無”(有環衛設施、有管理人員、有保潔人員、有衛生消殺,無衛生死角、無亂堆亂放、無流動攤點、無亂搭亂建),要做到日清潔日消殺,實現乾淨整潔有序;引導流動商販進場經營擺賣,全面取消城區內的臨時擺賣設點,徹底消除馬路市場。2020年底前,各縣(市、區)要完成城區內3座以上、各鎮要完成鎮區內1座以上集貿市場的改造提升和環境整治任務。

  7、深入開展道路環境整治。2020年底前,各縣(市、區)要全面清理拆除城區內所有道路兩邊違規設置(佔用)的路障、‘殭屍’車輛;嚴格處罰違規停放車輛和違規佔用公共停車位行為;從嚴處罰在城市道路上“揚撒漏”行為;大力整治城區主次幹道店鋪佔道亂堆放、佔道經營行為,保持路面乾淨整潔。各鎮要再完成1條以上主幹道實現標準化(人車行道分離、道路綠化、亮化、黑底化、標識標線等)。

  8、持續開展背街小巷整治。2020年底前,各縣(市、區)要完成城區範圍60%以上、鎮區範圍40%以上的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包括消除汙水橫流、路面不平、牆面破損、照明缺失、亂拉亂掛、亂搭亂建、亂堆亂放、亂貼亂畫、亂停亂放、亂擺亂賣等現象,有序整治城區、鎮區“四網”架空亂象,清理和拆除廢棄線纜、線杆,做到背街小巷乾淨整潔,實現道路淨化、路燈亮化、排水系統生態化。

  9、開展公交站亭(車)設施衛生整治。到2020年9月底前,組織開展城區公交站亭數量及分佈情況的摸底調查,並完成對所有公交站亭、路線牌等設施的修復(更新),對公交站的環境衛生、公交車身投放的商業廣告內容等開展集中整治,保持公交站亭乾淨整潔完好。

  10、推進“公園城市”規劃建設。以全域公園化理念指導城鄉規劃的建設治理,逐步實現“園在城中”到“城在園中”的轉變。一是2020年底前,各縣(市、區)各打造3個自然公園(包含溼地公園、地質公園、森林公園)。二是打造一批家門口的小型人工溼地和生態小公園。梅江區、梅縣區重點建設 1—2 個較大型且具備汙水處理設施和景觀水處理功能的溼地公園;各縣(市、區)城區規劃建設 1 個以上小型人工溼地或生態小公園。

  11、加快城區公共停車場建設。進一步鼓勵企事業單位、居民小區及個人利用自有土地空間建設開放式公共停車場,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經營性的公共停車場。2020年底前,各縣(市、區)應在城區規劃建設1個以上公共停車場。

  二是開展美麗鎮區建設行動

  12、加快推進美麗城鎮創建。2020年6月底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編制出臺《梅州市美麗城鎮建設指引》,將全市所有中心鎮納入美麗城鎮試點。第一批美麗城鎮創建試點梅江區西陽鎮、梅縣區雁洋鎮、丙村鎮、興寧市合水鎮、蕉嶺縣三圳鎮、平遠縣仁居鎮、大埔縣高陂鎮、茶陽鎮、豐順縣留隍鎮、五華縣華城鎮要進一步加大創建力度,形成各自經驗和特色,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13、持續提升城鎮鎮區保潔水平。各鎮(街道)要參照縣城區的標準,積極引進節能節水清掃機械設備、牆面“牛皮癬”清洗設備。2020年底前,實現城鎮鎮區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50%以上,密閉式環衛車輛使用比例不低於50%,實現路面無明顯垃圾堆放。

  14、開展美麗鎮區評選活動。2020年11月底前,各縣(市、區)自行制定活動方案,組織開展好創建美麗圩鎮(街道)綜合評選;各鎮(街道)要評選出1條以上“環境衛生好、商業秩序好、店牌規範好、花草管養好、設施維護好”的示範街道。評選結果在縣級政府網站進行公示公佈。

  三是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行動

  15、持續推進美麗宜居村建設。到2020年底,示範縣、示範鎮所有行政村基本建成美麗宜居村,示範村基本達到美麗宜居村以上標準,打造一批特色精品村。全市90%以上村莊基本達到乾淨整潔村標準,40%以上村莊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

  16、全面加強鄉村建築風貌管理工作。加強對鄉村建築風貌的引導和管控,一是由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局牽頭完善梅州市規範農村建房相關政策,規範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二是由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出臺《梅州市美麗村屋建設指引》,圍繞打造具有客家元素的鄉村建築實施村屋建設或立面改造,提倡白牆黛瓦或粉牆紅瓦,並逐步“消滅”未批蕩的房屋,建設具有統一立面設計風格的美麗村屋。

  17、持續推進鄉村“五美”建設。2020年底前,各縣(市、區)按照《梅州市美麗鄉村“五美”環境建設指引》,開展“五美鄉村”示範點建設。平遠縣、蕉嶺縣力爭30%的村莊基本符合“五美”建設指引;梅江區、梅縣區、興寧市、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力爭20%以上的村莊符合“五美”建設指引。各縣(市、區)各打造 1 個以上“五美”社區,各行政村完成建設不少於 1 處美麗景觀節點。

  18、持續實施農村線纜“多杆合一”工程。以點帶面開展農村的電力、電訊、有線電視、互聯網線“四網整合,多杆合一”綜合整治。2020年,全市完成50個試點村任務(梅江區7個、梅縣區6個、興寧市7個、蕉嶺縣6個、平遠縣6個、大埔縣6個、豐順縣6個、五華縣6個)。

  四是開展美麗生態提升行動

  19、鞏固提高全市森林覆蓋率。2020年底前,全市森林覆蓋率達74.64%以上。其中:梅江區達到72.05%、梅縣區達到75.37%、興寧市達到67.03%、蕉嶺縣達到78.93%、平遠縣達到77.24%、大埔縣達到78.87%、豐順縣達到78.69%、五華縣達到69.06%。同時,五華縣要重點針對山地牛肝土現狀,研究制定解決方案,開展裸露山地造林復綠工作。

  20、推進生態景觀廊道建設。按“四季有花,全年有景”的要求,2020年重點抓好梅江區百歲山梅花長廊、梅汕高鐵梅縣區段沿線、梅龍高速大埔縣三河至茶陽段、梅河高速五華縣歧嶺段的美麗生態廊道建設。

  21、實施綠美古樹鄉村建設。2020年底前建成 5個集古樹資源保護和觀光、鄉村文化、科普宣教、綠色家園為一體,具有梅州特色的綠美古樹鄉村(梅縣區1個、五華縣4個),其他縣(市、區)可結合本地鄉村資源條件打造綠美古樹鄉村。

  22、高標準建設“美麗碧道”。依託韓江、梅江、琴江、五華河、程江、石窟河、寧江、梅潭河等主要水系高標準規劃建設廣東“萬里碧道”梅州段,2020年規劃建設碧道項目14宗,規劃建設碧道總長67.35公里。

  23、逐步消除城區裸露土地。對城區裸露土地開展拉網式排查,按照土地權屬關係和“宜綠則綠、因地制宜”原則,徹底消除城區的所有裸露土地(不含建築工地)。一是實施和督促中心城區的儲備土地復綠及未開發地塊圍擋立面改造。二是全面開展城鎮建成區和主要交通幹道裸露土地的補栽植綠,逐步實現裸露土地綠化全覆蓋。

  24、實施“天更藍”“水更綠”“土更淨”工程。一是2020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 98.5%以上。二是地表水全面達到國家和省考核目標要求,地表水國(省)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穩定達到100%,徹底消除劣Ⅴ類水體。三是2020年完成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工作,加強土壤調查監測,有效防控土壤環境風險。

  五是開展美麗花園城市建設行動

  25、打造品牌花季和主題花事活動。全面實施《梅州市城市花景建設總體概念規劃》《梅州市城市花景建設重點項目詳細規劃》,重點打造梅縣區梅花山公園、梅江區梅花長廊、綠軸九大花園等品牌。2020年,各縣(市、區)結合“梅州六大花季”打造1條以上花景大道,組織花卉協會舉辦 1 次以花卉為主題的花事活動,擴大提升梅州旅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26、實施鄉村景區化工程。按照城鄉一體全域花園城市的思路,以景區化的理念設計鄉村環境,用園林化的標準裝點鄉村,2020年底前,各縣(市、區)啟動 1 個以上的星級景區化鄉村建設;抓好“四好農村路”美化綠化工作,讓農村公路成為美麗風景線。

  六是開展美麗“細胞”提質行動

  27、全面推廣運用城市CI。2020年底前,在各縣(市、區)城區重要位置包括機場、火車站、汽車站、高鐵站等公共交通系統、旅遊系統、政務系統、工信系統、世界客商中心、建設系統、高速公路出入口等門戶節點、公園、廣場的戶外廣告或大型電子顯示屏展示並使用城市CI標識。農業主管部門對其所涉及到的應用範圍統籌實施,特別是在梅州柚、嘉應茶、客都米、平遠橙等農產品及客家工藝品、客家陶瓷、客家美食等客家手信中推廣運用。2020年底前,全市各領域運用比例達50%以上。

  28、打造城鄉門戶景觀。結合當地自然景觀和風土人情,高水平打造提升城鄉門戶景觀,美化提升城市入口、高速出入口、車站等重要節點和美麗村口建設。

  29、實施城市雕塑工程。由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編制出臺《城市雕塑規劃》,各縣(市、區)各打造1條文化雕塑帶(區)。

  30、深入推進“廁所革命”。推進城市公廁改造,逐步改造並完善城市公廁周圍的綠化、美化、淨化、亮化及架空線纜、供水、供電、道路、無障礙通道等配套設施。2020年底前,全市應完成新建和改造提升城市公廁55座,其中,梅州城區所有城市公廁實現乾淨整潔,標識清楚,並配備免費廁紙。各縣(市、區)城區完成8座以上城市公廁提升改造示範點。到2020年底,基本實現全市公共廁所分佈合理、管理到位、衛生環保的目標;按照市政府十件民生實事要求,2020年底完成農村戶用廁所無害化改造1713戶,完成100所以上中小學廁所改造,完成新建和改造提升旅遊公廁39座。

  七是開展美麗經濟培育行動

  31、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2020年各縣(市、區)各推進 1 個以上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選取農業高效發展、生態環境優美、品牌形象良好的區域,集中資源完善旅遊基礎設施、農業產業鏈條、農業生態景觀,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

  32、大力發展林下特色經濟。2020 年各縣(市、區)要加大技術支持、苗木供應、產學研對接,發展壯大林業產業,推動林下經濟特色化發展,爭取培育一批省級林業龍頭企業;全市建設完成3萬畝森林碳匯工程。

  33、推進園林花卉產業化建設。2020年底前,籌劃舉辦梅州花卉博覽交易活動,加快創建花卉電商平臺,大力發展園林花卉產業。重點推進五華縣華城花卉種植項目、梅江區城北花卉基地、平遠縣長田花卉基地。其他縣(市、區)結合自身實際,建設1—2個花卉專業鎮、花卉產業風情小鎮,1—2個園林綠化苗木、家庭園藝產品、花卉休閒觀光示範基地,1—2個國家重點花文化示範基地,3—5個廣東省花文化示範基地。

  34、推進美麗鄉村旅遊項目建設。深入實施鄉村旅遊“百村示範”工程,精心打造一批鄉村旅遊路線。積極探索“美食+美景”特色發展路子,繼續開展創建“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農家樂、“客家美食名村”創建示範活動,重點培育四星級以上民宿、農家樂各50個、“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農家樂100家、客家美食名村10個。

  八是開展全民“兩美”共建行動

  35、開展全民“兩美”志願活動。2020年,市和各縣(市、區)每季度組織 1 次“兩美”全民志願活動,行政機關、事業單位率先垂範,黨員、幹部帶頭參加“兩美”五進活動,讓“兩美”實踐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村莊、進企業,形成常態化活動機制。

  36、組織開展“兩美”評選活動。一是舉辦第二屆“最靚屋誇”“最美陽臺”“最美庭院”等評選活動,每個社區(村)打造 2—3 處示範點;二是舉辦第二屆“兩美”攝影、徵文、網格綜合評比等評選活動,大力宣傳推廣,發動全社會參與,並在電視、新媒體等平臺廣泛宣傳“兩美”優秀作品與成果。

  本報記者:王玉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