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採用節食的方法,為何總不能成功呢?

許多胖人為了減肥而節食,但很少成功。雖然按規定飲食,開始幾周內休重有所下降,但過不許久,便又故態復萌,原因何在?

主要是因為人在節食時,身體的第一個反應是從立即可得的能源處抽取能量。身體內立即可得的能源貯備不是脂肪,而是糖原,即存在於肌肉和肝臟中的碳水化合物。節食的人在開始階段體重減少的十多斤主要就是糖原的消耗。一旦身體適應了規定的飲食後,它才開始消耗脂肪和肌肉,而這時糖原已消耗過度,並呈輕度脫水狀。久坐不動的減肥者,在此階段喪失更多的是肌肉,而不是脂肪。如果減肥者同時積極活動,則肌肉得以維持或增強,消耗的將是脂肪。

由此可知,靠節食減肥並能堅持的人,體重固然是降了下來,但身體卻虛弱了。尤其對久坐不動的人則損失更大。因此,幾乎沒有人能夠長期節食。於是,在規定飲食期一過,很短時間裡胖子便一個個地 “東山再起”。悲劇也正在這裡:脂肪迅速地積累起 來,失去的肌肉卻未得到恢復。節食減肥者更肥,道理就在於此。

經過一番折騰後,節食減肥的人多數飯量有所減少,但卻更少活動,這是身體變虛的必然後果。不僅如此,當身體適應了節食的狀態後,它又提高了對能量的利用效率,降低了新陳代謝率。而再次減肥就更為困難。一般來說,吃得多一些,好一些,新陳代謝率就快些,吃得差一些,少一些,新陳代謝率就慢些。 這也可以說是生命的生存本能吧。

無疑,節食減肥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還極為有害健康。長期或反覆節食確實是不明智的危險之舉。 其實影響發胖的因素很多,包括身體結構狀況,精神狀態,健康情況,活動與否等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新陳代謝率。一般說來,胖人新陳代謝率較低,對攝入的能量利用率較高。所以,儘管吃得很少,仍日漸發福。

那麼,胖子若不願大腹便便,又該如何呢?唯一 的好辦法就是鍛鍊。鍛鍊不僅可以消耗脂肪,增強肌肉,還能不失口福,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何樂而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