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行長陳雨露:與時俱進滿足人民群眾對徵信信息的更高需求

來源:經濟日報

今年兩會,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個人信息保護等問題引發了較多關注。今年初,二代徵信系統已上線運行。升級後的徵信系統運行情況如何?徵信系統在疫情期間發揮了怎樣的作用?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

央行副行長陳雨露:與時俱進滿足人民群眾對徵信信息的更高需求

記者:今年初,二代徵信系統已上線運行。為何要對徵信系統進行升級?升級後有何變化?

陳雨露委員:全國集中統一的企業和個人徵信系統是我國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是國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在促進金融交易、降低金融風險、節約融資成本、創造融資機會、提升社會信用意識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推動二代徵信系統建設是為了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徵信需求快速增長、適應全球金融科技快速發展趨勢、進一步提升徵信服務供給能力的需要。

二代徵信系統建設實現了服務水平的重要提升。一是豐富完善了信息內容,進一步優化貸款、擔保以及其他信用信息的採集、整合方式,提升了信息採集的擴展性、靈活性和便利性,可以更全面、準確地反映信息主體信用狀況。二是堅持“徵信為民”,從有利於解讀、展示和組合的角度,優化信用報告展示形式和生成機制,提升信用報告的易讀性、適應性和便捷性。三是適應徵信大數據處理的需要,採用更為開放、靈活的系統技術架構,提升信息採集和徵信服務效率。四是採用多種安全防護手段,運用數字證書體系強化授權認證,加強用戶身份、信息傳輸、信息存儲、網絡防護等安全管理,確保了徵信信息安全。

記者:1月19日二代徵信系統上線運行以來,情況如何?

陳雨露委員:目前,二代徵信系統已整體上線運行,運行良好。1月19日起,二代徵信系統逐步實現面向金融機構和社會各界提供信用報告查詢服務、徵信增值服務。5月4日,二代徵信系統已經具備了全流程對外服務能力,順利實現整體切換上線運行。

自上線運行以來,二代徵信系統查詢量快速上升,成為服務主力。1月19日至5月26日,徵信系統提供的個人和企業信用報告查詢分別為1.03億筆和2274萬筆。5月26日當日,各機構查詢二代格式個人和企業信用報告的數量佔比已經分別提升至99.9%和97.6%。

記者:我們注意到,為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徵信系統向部分“小機構“免費4個月。今年以來,徵信系統還有哪些支持疫情防控、加快企業復工復產的措施?

陳雨露委員:二代徵信系統上線運行以來,人民銀行採取了一系列徵信服務措施,有力地支持了金融機構開展授信業務,助力復工復產和經濟金融發展。

一是3月1日至6月30日,徵信系統面向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等10類農村、民營和小微金融機構,免收徵信查詢服務費;面向所有金融機構、企業和其他組織、個人免收應收賬款質押登記、變更登記、異議登記費。據估算,此舉將減免費超過3億元人民幣。

二是疫情防控期間鼓勵、引導企業和個人儘量通過互聯網渠道查詢自身信用報告,提倡人民群眾“不接觸查徵信”。

三是做好受影響人民群眾權益保護,妥善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的徵信異議處理工作。開啟綠色通道,指導金融機構按照政策規定不上報因感染新型肺炎住院治療或隔離人員、疫情防控需要隔離觀察人員和參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員,因疫情影響未能及時還款的個人和企業的逾期信息,加快“四類群體”因疫情產生逾期的異議處理進度,確保此類異議能在短期內迅速、妥善地處理。

記者:目前個人信息保護問題備受關注,徵信系統如何做好個人權益保護?

陳雨露委員:

一直以來,人民銀行高度重視個人信息保護,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要求,尤其是遵循《徵信業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切實做好個人信息保護工作。為使人民群眾有更多的安全感、獲得感,二代徵信系統在技術、管理和制度上進一步強化,信息主體權益也能夠得到更好的保護。

一是嚴格數據報送、機構查詢管理,採用雙因素認證等技術手段,進一步強化了授權認證和安全防護,提升了個人信息的安全性。

二是切實做好個人權益保護,繼續嚴格執行數據報送和查詢授權,拓展面向個人的徵信查詢服務渠道,持續提高異議處理效率,積極做好個人信用修復等。

三是完善徵信系統管理制度,根據二代徵信系統服務設計特點,進一步優化調整徵信系統管理制度,適應徵信系統的業務、技術新變化,強化了個人信息保護。

另外,做好個人信息保護也需要個人認真呵護、珍惜自身信用,及時關注自身信用狀況變化,綜合考慮自身的自身實力和償還能力,量力而行,避免過度負債,養成誠實守信習慣,這樣才能維護良好信用記錄,享受美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