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降了50%還是沒人要!這類房子越來越燙手了.....

01

最近,建了快10年的三星大廈終於面世了,這個北京東三環邊上、CBD核心區的三星中國總部大樓一上市就給北京貢獻了將近10萬平方米的辦公面積,非常的豪橫。

如果是在前幾年,這寫字樓無論是租還是賣,捧場的應該都不少,但是“十年磨一劍”,三星沒趕上好時候。

為啥?

刨除三星自己在中國的業務收縮外,北京的辦公樓的空置率越來越高,成熟的寫字樓還有不少是空著的呢。

戴德梁行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北京的甲級寫字樓的空置率達到了16.2%,比2019年上升了7.3個百分點,是近10年來的新高了;

世邦魏理仕的報告也說,二季度北京的優質寫字樓的淨吸納量為-3.87萬㎡,連續兩個季度負值。

也就是說,現在更多的人在考慮的事情是退租,而不是新租和擴租,即便更換辦公室,也是以縮面積、降租金為主。

北京寫字樓的風向標——CBD和金融街,現在確實沒有以前景氣,空置太久了業主很著急,按說金融街對金融機構的吸引力還是可以的,但是不少寫字樓還是降價了,以前報價18-20元/㎡/天的房源,現在報價10元/㎡/天,如果這麼計算的話,租金降了45-50%。

大型甲級寫字樓寫尚且如此,小業主們的日子就更不好過了。

最近,朋友最近總是收到原房東阿姨的問候,三天兩頭的問:“我再便宜點,你願意回來租嗎?”

“當然不願意,公司又裁了幾個人,我還想換個再小點的呢”。

小楊這樣想,卻沒有跟房東阿姨說。支撐很多普通寫字樓的中小企業日子越來越難過,能砍的大頭就是房租了。

02

也不是隻有北京這樣,全國的數據都很慘。

現在一線城市只有廣州的空置率在10%以下,上海和深圳分別達到了20.9%和25.4%,比2019年上升2.4和9個百分點。

深圳這幾年的空置率一直被掛在嘴邊上,機構測算出20%以上的空置率,已經不是這一兩年了,前海的空置率曾達到過65.7%,近大半的寫字樓是空置的。

大城市這樣,很多新一線城市也很難,像長沙上半年整體的空置率已經達到了42.7%,在調控房價方面,長沙是個老手,但是對於寫字樓,好像也有點無能為力。再比如南寧,據稱空置率已經在50%。

研究機構在2月份曾做過一次預測,中國內地主要城市裡面,空置率預期能下跌的,只有瀋陽和成都,而在租金增長率方面,則全線潰敗,除了廣州能夠持平,其他城市都在下跌。

樂觀的預期,空置率要等到2022年才有回落的可能。

高空置後面就是一波退租潮。

我們知道,一般高端寫字樓對金融業、TMT和服務業是非常友好的,但是2016年開始,不少租豪華辦公室騙錢的騙子們紛紛現了原形,如日中天的P2P開始顯示出了頹勢,不少機構都不屑於與P2P為鄰,維權群眾一來,拉橫幅、喊口號,正經公司也沒法辦公啊。

一線城市的高檔寫字樓開始“趕”他們的財神了,主動勸退了一批“金融理財投資公司”。

那時候,他們的腰板還硬氣,一刀切完,按說也不怕找不到好租戶,全國範圍內的退租潮在2019年就爆發了一次小高潮。

可惜,2020年的好租戶居然沒了,疫情來了,退租的小高潮反而變大了。

03

空置率高,分子項就是租戶跟不上,分母項則是前幾年狂蓋寫字樓的後果。

這些年房地產是真的火爆,前幾年地王頻出的時代裡面,雖然宅地獲得的關注度是最高的,但是跟著宅地一起賣的大頭還是工業、商業這樣的非宅地。

在核心城市裡面,商辦地塊依然能賣個好價格,所以各家爭搶也是在所難免,高價買地、高價投資建設,精耕細作,就等著賣一個好價格。

而對於一些非核心城市,為了地方規劃和商業,一些談好的合作,基本上也算是半賣半送,比如萬達廣場火爆的那幾年,萬達拿地成本並不高,但是“萬達廣場就是城市的中心”,這種合作也算是雙贏了。

而在每一個供應高峰後,都意味著一個空置率的高峰。

而且,開發商熱衷於建高樓,高價買了地,核心區的位置不能浪費,CBD不建個摩天樓,都對不住它的位置。

這事兒還得往回看。

2012年的時候,就有一份《摩天城市報告》數過“摩天大樓”的數量,若以152米為界限,美國有533座,中國有470座,但是當時中國在建的摩天大樓還有332座,佔全球在建的摩天大樓的87%。

現在,僅僅在深圳超過200米的摩天大樓就有超過100座,2022年,中國摩天大樓總數將達1318座,是美國的2.5倍,其中80%將建在中小城市。

大樓到處開花,蓋好了的就是地標,能不能找到租戶,那就各憑本事了,但真的很不樂觀,在深圳一個高檔寫字樓出現過一次性退租10層的悲慘時刻,這些場景以後會不會時常上演?經濟下行期,還真說不好。

還有一些規劃中的地標大樓,現在就爛尾了,比如長沙的天空城市,計劃中將建造838米,共計地上202層地下6層,超越迪拜塔成為世界第一高樓,但2015年就放在那了,現在還等起死回生。

04

寫字樓的空置率高,也是一次高房價的反噬。

最近一些新一線城市的樓市非常躁動,“萬人搖號”這事兒又來了,南京、杭州、西安,場面非常熱烈。

“買套房子可以穩賺一臺車”,這買賣自然有人上趕著,房價的躁動也就在所難免,當錢都走向了房子,誰還把錢拿去正經開公司啊。

另外一個問題就來了。

本來商辦和住宅並不算是一對兒矛盾體,但是城市土地供應體系中,商辦供應過多,那麼久意味著宅地的供應太少。

比如深圳,每年那幾塊宅地,房企恨不能搶破頭,公寓都成為搶手貨,今年被瘋搶的項目,很多都是商務公寓性質,而非正經的宅地。

不少人說,深圳的做法是可以在做調控,將寫字樓的供應做到最大化,這樣可以保證寫字樓的市場充分競爭,從而降低寫字樓的價格,讓創新企業能夠租得起辦公室。

深圳的住建局還曾出面澄清過,沒那麼嚴重,深圳的平均空置率只有15%,前海那片也只是暫時性空置,10%-20%的空置都是合理的區間,還沒過紅線。

但是紅線是多少?市場有另外的數據。

辦公室確實能夠租得起了,但是創業創新的那個熱潮已經過去了,並不需要那麼多辦公室了,相反,深圳的房價已經成為人們來深圳的最大障礙了,住宅不解決,要那麼多辦公室做什麼呢?

所以,2020年初,深圳已經開始允許商辦改租賃住房了,也許租房的供應大了,還是能吸引到不少人的吧。

現在,商務公寓的地也不批了,不少人希望,這地還是批給住宅吧。

不少城市都有這樣的呼聲,但是好像也並不容易。

現在能做什麼呢?

對開公司的人來講,議價的空間相對比較大,選擇的餘地也比較多,這個時候,是改善辦公條件的機會,畢竟根據機構測算的時段,市場要到2022年才能改善;

對於投資者來講,除非資源足夠,商辦輕易就不要碰了吧。

這年頭,安全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