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局就開掛的宋運輝,會不會走上從政之路?

一開局就開掛的宋運輝,會不會走上從政之路?

宋運輝每天堅持下班後到圖書館查資料

一開局就開掛的宋運輝,會不會走上從政之路?

宋運輝獨自在車間瞭解設備運行狀況

一開局就開掛的宋運輝,會不會走上從政之路?

宋運光主持新設備的安裝

如果你正在追看熱播劇《大江大河》,一定知道其背景是改革開放40年,劇情圍繞3位主要人物宋運輝、雷東寶、楊巡在中國40年波瀾壯闊的改革大潮中的沉浮展開。其實這三位代表了當今中國主要的三種經濟有所制:國有企業、鄉鎮企業、私營企業。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宋運輝,可以說一開局就開啟了開掛的人生。

文革後的第一次高考,宋運輝以初中畢業生的身份,考了個全縣第一,在被造反派老猢猻刁難的時候,又用背文件的笨方法得到公社李主任的幫助,突破出身不好不能上大學的障礙,獲得上大學的機會。到了大學,每年都是全專業第一名,在分配時,進入金州廠唯一的機會被同學虞山卿奪得,但金州廠水書記卻因其成績優異和教授的推薦,專門為他增加了一個進廠名額,使他得以進入全國同行業龍頭企業金州化工總廠。進廠之後 ,雖然被分配到一線車間當工人,但他在工作中紮實勤奮,很快掌握了整個車間生產,並且因制定設備改造方案,減少停車維修,提高產量而嶄露頭角,也在與水書記的相處中獲得賞識和教導。這時,劇情迎來了第一次高潮,宋運輝經過研究,發現廠裡基本確定引進的國外先進設備,實際是將要被國外同行淘汰的落後技術,他雖然得到水書記的支持,但因為當時已實行廠長負責制,水書記已沒有實權,真正掌握實權的是費廠長和劉總工,而這兩位正是引進國外設備的主持者,並且得到了部裡大多數專家的支持。但宋運輝不怕得罪費廠長、劉總工和部裡的專家,和水書記一起孤軍奮戰,終於取得關鍵的數據,逆襲成功,推翻了原定的設備引進方案,水書記也重掌實權,他自己也得以參加出國考察並在新設備安裝中負起主要的責任。畢業進廠短短几年取得如此成就,前途無量啊!他後面的路會怎麼走呢?走上廠領導崗位?可能性很大,甚至還會走上從政之路。下面我們不妨先看看一位現任高級領導幹部的簡歷。

這位領導現任國內某省省委常委、省會城市市委書記,我們隱去其真實姓名,就稱為"他"吧。"他"1963年6月出生,1979年9月進入一所國內大學自動化專業學習,1983年9月本科畢業,分配到一個大型工廠任車間技術員,這時,他年僅20歲數,正如劇中水書記說的,年輕得讓人忌妒,這句話其實意味深長,當時的中國,剛經歷十年文革浩劫,許多文革前躊躇滿志的領導恢復職務後都感嘆壯志未酬而年華已逝,還有就是1979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468 萬人,錄取人數28 萬人,錄取率6.1(%),這28萬人中本科生應該不到一半,"他"就是全國這不到14萬人中的一員,20歲就能取得大學本科學歷,真是鳳毛麟角啊。而且"他"所進的這個工廠,一直是全國同行的龍頭企業,現在更是全國第二,世界上也排得上號的,這與宋運輝所在的金州化工總廠也很相似。

參加工作一年多,"他"便於1985年6月入黨。但與宋運輝工作兩三年後便進入管理層不同,一直到1990年12任車間副主任前,雖然先後任副工段長、工段長 ,但工段長其實還是工人,所以整整7年"他"都戰鬥在一線,這種磨練可是比宋運輝要多得多,這也是藝術作品與現實的差距吧。先後任兩個車間的副主任6年後,"他"於1996年6月,任車間主任。半年後任廠長助理兼車間主任,開始進入廠最高管理層,參與管理和決策,這時他33歲,大學畢業13年,開始進入了快速上升階段。

話題談到這裡,小編要交代一下時代背景了:正是"他"開始擔任廠領導的1990年代中期,全國崗位經營慘淡,2/3以上的國有企業處於虧損狀態,國企改革,對當時的政府來說,是"最為難啃的骨頭"。從1997年開始,為了實現國企三年脫困,國家除了要求在國企領域本身進行改革外,還出臺了多項配套措施來剝離國企的負擔。為了拯救國有企業,包括國家的注資、國際國內資本市場的、、中央儲備金、,國家花了2萬多個億——這在當時簡直是一個天文數字,同時還要經受千萬工人下崗的陣痛。整整用了十年,2006年,國企全面煥發生機,僅央企就實現利潤超過1萬億,有19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到2018年,更是有將近80家國有企業進入世界500強。作為國企改革的親歷者和執行者,我們的這位"他"後面的道路就沒有太大的懸念了,1997年11月任副廠長,不到一年,1998年10月,任(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可以看出,這個(集團)有限公司是由原來的工廠改制而來的,說明"他"深度參與了當時的國企改革。

又再過不到一年,1999年8 任(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法人代表)、總經理。在這期間的1998年7月至2001年12月,他到一所大學的工商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在職學習,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5年後,2005年7月,調任省經濟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成為正廳級領導,並且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門的主官。這時他42歲,大學畢業22年,完成了從企業經營者到政府部門主官的重要轉型。兩年多後的2008年3月,任一個地級市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開始主政一方。3年後,任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再過3年,任省會城市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又再3年,2016年11月任省委常委、省國資委黨委書記,進入省部級領導行列,2017年7月任省委常委、省會城市市委書記。

小編之所以在文中把"他"拿來與電視劇中的虛構人物宋運輝進行對比,是覺得這部電視劇高度寫實,不但劇中場景、服裝、道具追求與時代的儘量契合,人物的命運也緊扣時代脈搏,對親歷40年改革開放全過程的50後、60後、70後非常有帶入感。同時,也有感於我們國家在改革開放40年中,走的是一條無比艱辛而又不斷創造輝煌的道路,其中千千萬萬宋運輝這樣的參與者,他們雖然不會所有的人都如"他"那樣走上高級領導幹部的崗位,但在他們身上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腳踏實地、艱苦奮鬥、百折不撓的優良品質。觀眾都很關心宋運輝的命運,根據劇透,在新設備安裝成功後,他會因沒有處理好分廠與總廠的關係,影響產量而遭受批評,但後來又被派到東海負責新項目的實施,歷史車輪滾滾向前,劇情也漸入佳境,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