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補陸生蜥蜴下海的中間環節生物,化石曾讓大家迷茫——達拉斯龍

任何生命相對於時間來說,實在是太渺小了,從某種角度來說時間是無痕的,因為它們流逝卻很難尋到足跡。不過時間卻在大地埋下了一種神秘的東西,透過這種東西,我們可以看到生命的演變過程,那就是

化石,它們是生命的記錄者,是時間帶不走的生命印記。

彌補陸生蜥蜴下海的中間環節生物,化石曾讓大家迷茫——達拉斯龍

美國達拉斯市挖發現化石

美國達拉斯市雪松嶺鎮人特納是個懂得化石價值的人,他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尋找各種化石,將其中較好的化石用來收藏,其他化石則拿去賣掉,賺取一些生活費用。

彌補陸生蜥蜴下海的中間環節生物,化石曾讓大家迷茫——達拉斯龍

1989年,大雨滂沱,特納仍然在外尋找化石,他來到一個貌似廢棄的小工地,上面的土已被挖掘機挖開,在雨水的衝擊下,泥土慢慢被沖洗掉,岩石逐漸露了出來,特納仔細地查看岩石。之前,他曾經做過調查,知道此地在9200萬年前還是片汪洋大海,生活著無數海洋生物,後來滄海變桑田,如果給他足夠的時間,此地定會找到化石的。

彌補陸生蜥蜴下海的中間環節生物,化石曾讓大家迷茫——達拉斯龍

突然他眼前一亮,發現一個被挖掘機切斷的脊椎骨的斷面石塊。他蹲下來查看,脊椎骨雜亂著分散著,有的是單個,有的是兩三個聯繫在一起,他挪動腳步,東看西看,不久便做出了判斷,這是一個小型蜥蜴類的化石。從化石的顏色來看,便知化石年代已久,脊椎骨很分散,但是特納估算,應該可以拼出一條完整的脊椎。


彌補陸生蜥蜴下海的中間環節生物,化石曾讓大家迷茫——達拉斯龍

不久後,他終於收集齊了脊椎骨,拼成一條相對完整的脊椎,不過特納雖然對古生物以及歷史很有研究,但他看了很久仍不知眼前的這條脊椎屬於什麼動物,但是他相信這具化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雖然他經常會賣一些化石維持生計,這具化石如果要賣,能賣出不菲的價格,但是他沒有這麼做,反而無償捐給了達拉斯自然歷史博物館。博物館工作人員對化石並沒有太在意,而是當作普通化石,循例放進庫房,直到多年後,這具化石才被人識了出來。

彌補陸生蜥蜴下海的中間環節生物,化石曾讓大家迷茫——達拉斯龍


特氏達拉斯龍的定種

2000年年初,古生物學家波爾欣為了尋找化石來到了博物館,在庫房中,他看到了這具脊椎化石,脊椎骨數量很多,但每個都很精緻,看起來很吸引人,潛意識中,他著眼前的這具化石和其他化石不一樣,很可能會有新的發現,或者說是具有很高的價值。於是,在徵得博物館同意後,他便開始研究這條脊椎化石。

彌補陸生蜥蜴下海的中間環節生物,化石曾讓大家迷茫——達拉斯龍

一些科學家認為該骨骼化石應該屬於滄龍類,此化石的出現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注意,在研究過程中,科學家們推斷出滄龍和陸上的巨蜥有著很密切的關係,而且很有可能是陸蜥進化而來的。陸生生物在轉化為海生生物的初期,必然會保持著某些特徵,如早期的滄龍會保持著類似蜥蜴爪的形狀。為了判斷出這條脊椎究竟處在滄龍的哪個時期,波爾欣翻閱了大量書籍,還跑了很多化石收藏地點,和目前已發現的滄龍化石進行對比。這個過程是漫長而曲折的,對特納來說,每天幾乎都是煎熬。 這個過程持續了5年。

彌補陸生蜥蜴下海的中間環節生物,化石曾讓大家迷茫——達拉斯龍


2005年3月的《荷蘭地質科學雜誌》上刊登了波爾欣的研究成果,報道說:這具化石揭示了蜥蠍在進化為滄龍的過程,蜥蜴本來是陸生動物,後來由於天氣變暖,海平面上升,為了爭奪食物,陸生動物競爭很激烈,有些動物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逐漸演變為海生生物,而這具化石顯示的就是這時的滄龍。滄龍後來適應了海洋環境,在中生代成為海洋霸主,是海洋中最成功的掠食者。波爾欣根據化石發現的地點和發現者特納的名字,將這具化石命名為"特氏達拉斯龍"。

彌補陸生蜥蜴下海的中間環節生物,化石曾讓大家迷茫——達拉斯龍

達拉斯蜥蜴

先進科技助力還原最古老的滄龍

科學家們還用計算機成像的方法,將達拉斯龍還原。復原圖上可以看到,達拉斯龍體長約一米,已經初步具有滄龍的形態,能夠初步適應海中的環境,還保留著蜥蜴的爪,四肢將會逐漸進化為鰭,鼻孔也還保留著蜥蜴的形狀,長在頭部前方,這時的達拉斯龍既能在陸上奔跑,也能在水中游泳,可以說是兩棲動物。達拉斯龍雖然有陸上行走的能力,但是卻被科學家認為是滄龍家族成員。 達拉斯龍的出現,表明滄龍在進化過程中並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多樣的,很複雜的平行發展。

彌補陸生蜥蜴下海的中間環節生物,化石曾讓大家迷茫——達拉斯龍

可以說,環境怎樣,滄龍就會有怎樣的進化滄龍家族成員所處的環境各不相同,也導致其進化的不相同。達拉斯龍很接近滄龍的起源,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由此可以看出,早期的滄龍並不是後來那樣的巨無霸,而是由長約一米的蜥蜴逐漸演變過來的。後來,科學家通過研究一致認定,達拉斯龍是隻剛由蜥進化而來的滄龍,其形態可以模仿蜥蜴,兩者會有很多相同之處。科學家麥克米倫首先鍛造頭部,用熱黏土倒模出樣本,然後烘乾,製作好後交給波爾欣檢查,後者會提出建議,然後進行修改,如此反覆,直到頭部形狀符合波爾欣的想象。

彌補陸生蜥蜴下海的中間環節生物,化石曾讓大家迷茫——達拉斯龍

接下來是製作身軀主幹,麥克米倫用長銅條作為支撐骨架,然後用土覆蓋,皮膚的表面則用鋁箔來做,然後用細細的銅線將其與身軀主幹聯繫起來。 隨後科學家將皮膚安裝好,鱗片放置好,然後將四肢、主幹等聯接起來。這樣,達拉斯龍的外形基本上算是出來了,最後是達拉斯龍的眼睛。製作眼睛需要一定的技術,要栩栩如生,要生動傳神,要讓人如同看到鮮活的生命,關鍵就在眼晴上。眼睛是用環氧樹脂製作而成的,在製作的過程中要格外注意眼球和眼瞼,要給它們"化妝"。不久後,就可以看到一雙閃閃發光的眼睛,在注視著觀看它的人。這具看似簡單的雕塑從研究、畫草稿圖、對比、製作模型到最後成為成品,花費了接近一年的時間。雕塑於2005年11月陳列在達拉斯自然博物館供人們參觀,加深人們對達拉斯龍的印象。

彌補陸生蜥蜴下海的中間環節生物,化石曾讓大家迷茫——達拉斯龍

達拉斯龍彌補了陸生蜥蜴向海洋進化的中間環節,讓此學說得到了肯定。從古至今,在地球上生活過的生物不計其數,有些生物因為某種原因而慘遭滅絕,但是化石會記錄它們曾經存在的痕跡,為後人留下信息,當然留下化石的終究是少數,無數的生物在地球上出現,或者曾有過輝煌的時期,然而最終還是成為過眼雲煙,無痕無跡,只有那些足夠幸運的生物才會成為化石,向人們展示曾經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