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鬼吹燈之龍嶺迷窟》有個問題,為什麼墓裡機關重重但是都有破解的辦法?

雲山探幽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最近也是一直在追這部戲。《龍嶺迷窟》是鬼吹燈系列小說中的一部。我們之所以喜歡這部小說和改編的影視劇,就是因為劇情裡面充滿了懸疑的感覺,所以吸引著我們看下去,每次看完一集,然後回味無窮。

你剛才提到的《龍陵迷窟》問題,當時是胡八一他們,被人臉蜘蛛逼入了李淳風的墓穴。王胖子不小心拿下石人手裡的毛筆,不小心觸動機關,馬大膽不相信機關的威力,打開棺蓋,水銀蜂擁而出,胡八一絞盡腦汁,生命垂危的時刻,被馬大膽拉出來,來到渾天儀的前面,通過破解李淳風的事業輝煌年代,破解了這個迷局。讓大家擺脫了困境。

本身這就是小說,從創作者角度來說,設置懸疑情節,吸引讀者看下去,這些都是無可非議的。這就像推倒諾骨牌一樣,如果你不推倒第一張,後面的都不會倒下。就跟我們看科幻電影一樣,本身就是創作者想象的東西,我們之所以喜歡看這些影視劇,不就是因為裡面精彩的天馬行空的構思嗎?

不過從你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也可以回答你的疑問,假設李淳風當年真的設計了這麼個墓穴,他可肯定不希望雞鳴狗盜之輩來打攪他,但是他身上有太多的秘密,他想通過這種機關的方式,讓能夠破解這些機關或者真正懂他的人去了解這些秘密,也是有可能的。懂得人自然懂,不懂的人自然不懂。這就跟修車一樣,只要我們懂得了造車原理和車的構造,我們就可以修車,甚至進行拆解,讓他為我們服務。機關也是一樣,就是因為胡八一一直在研究這些所謂的陰陽風水學,並且頗有心得,所以能夠一步步的破解這些機關。

希望我說的能夠幫助到你,這些只是我的一些淺陋的見解。不過也能看的出你是一個喜歡思考的人,我也希望你這樣的影迷能夠多一些,多提出疑問,我們的影視創作者才會創造出更好的作品來。


觀覆電影


近期《鬼吹燈之龍嶺迷窟》熱播,引發了很多關於古墓機關的探討,今天我就根據題主的問題,從兩方面來深入解讀下古墓機關:


  • 歷史層面

據《史記》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記載:

“行從直道至咸陽,發喪。太子胡亥襲位,為二世皇帝。九月,葬始皇酈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二世曰:“先帝后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死者甚眾。葬既已下,或言工匠為機,臧皆知之,臧重即洩。大事畢,已臧,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臧者,無復出者。樹草木以象山。”


從《史記》的記載可以看出幾點:

  • 秦始皇陵深入地下,墓道極長;
  • 秦始皇陵確有機弩矢、水銀等防盜機關;
  • 秦始皇陵非常重視保密工作,為防止洩密,不惜將所有工匠和奴僕閉於墓道,墓外種滿樹草木,以來掩蓋墓道入口。

秦始皇陵是在嬴政生前開工建造,作為一代帝王,肯定不會允許陵墓機關留下破解辦法,而將工匠臧者盡閉其中的做法,也說明陵墓之中的門關閉之後,無法用人力破解,工匠臧者不能原路返回破壞墓室。

而在陵墓的上面,設置封土堆的做法,源於《禮記·檀弓》:

“土之高者曰墳,葬而無墳謂之墓。”

在墓穴的上面培土壘墳、種樹,大約是從周代的春秋前後開始的,據《史記》《漢書》《水經注》等文獻記載,東周以前的墓葬是沒有封土的。

封土主要分為三種形式:壘土為陵;以山為陵;寶成寶頂;而壘土為陵也被稱為“覆鬥”,《鬼吹燈》中“倒鬥”的說法,很可能也來源於此

為什麼要提到封土,因為從側面也可以佐證,即使告知你陵墓的位置,你也不一定能找到真正的墓室所在,而就算你能找到也不一定有膽或者有能力破解墓室的機關,也進一步證實陵墓建造者對於陵墓設計的自信;可惜他們可能沒想到,他們的江山並不會千秋萬代,而他們的陵墓會遭到破壞性盜掘。

而後世的元朝使用了非常絕的一招,皇家實行密葬制度,即帝王陵墓的埋葬地點不立標誌、不公佈、不記錄在案。

《黑韃事略》言:

“(蒙古人)其墓無冢,以馬踐蹂,使平如平地。若忒沒真(鐵木真)之墓,則插矢以為垣,闊逾三十里,邏騎以為衛”。

據《蒙古秘史》記載:

蒙古皇族下葬後,先用幾百匹戰馬將墓上的地表踏平,再在上面種草植樹,而後派人長期守陵,一直到地表不露任何痕跡方可離開,知情者則會遭到殺戮。

而明朝葉子奇《草木子》中亦有記載

“(元朝皇帝駕崩)用囉木兩片,鑿空其中,類人形大小合為棺,置遺體其中……加髹漆,畢,則以黃金為圈,三圈定(箍兩頭、中間)”。

“(掘深溝一道埋葬)以萬馬蹂之使平。殺駱駝於其上,以千騎守之。來歲草既生,則移帳散去,彌望平衍,人莫知也”。

元朝的做法可以說從源頭上杜絕了自己的陵墓被盜的風險;歸根究底就是讓你連破解機關的機會都不給你。

元朝之後,明清時期工匠為了不被殺,發明了“自來石”,也就是變相的“生門”,明定陵的地宮就是用的“自來石”,當時的考古人員就是利用“自來石”的原理,從外部開啟了墓門,而拐釘就是盜墓賊的工具,不過通常陵墓會有非常多道墓門。

所以有時想的越多,留下的破綻也就越多,反而容易被破解;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就看誰的手段更高明,在當時無懈可擊的機關,到了後世依然有可能被破解

,但更多還是直接挖盜洞或暴力破壞,不會去一步步破解機關;但像秦始皇陵這種狠的,墓室裡有水銀之類,打開墓門很可能就是同歸於盡或者內部被破壞,也就失去了盜掘的價值,相當於一個死局。


  • 創作層面

創作需要有戲劇性,無論小說還是電視劇,既要要讓劇情更有張力,又能推動劇情發展;為了矛盾衝突,營造緊張氣氛,必然也就存在偶然性、巧合。

類似《龍嶺迷窟》這樣的電視劇,導演和編劇為了增加電視的可看性,就會設置更多的環節與機關,並提升機關的多樣性與複雜性,增加解密環節的難度與緊張感;

像盜墓這樣類似懸疑加冒險的題材,觀眾更關注過程,而非結果;這就必然需要一些戲劇性的劇情來推動故事的發展,不然都是暴力破解或者死局,就失去了創作的意義。

而就《龍嶺迷窟》電視劇情本身而言:

  • 大墓屬於西周墓,現在電視劇裡看到的墓室佈置,很可能是在西周墓的基礎上改建的,所以胡八一他們進的那個墓室極有可能是西周留下的“幽靈冢”,而非李淳風的墓室,後面的劇情也表明了確實還有另外一個冥殿,而上一個冥殿只是一箇中轉站,那有另外的墓門也就解釋得通了;
  • 至於破解辦法,就像第一部分說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經過這麼多代的努力,盜墓都有了自己的方法和理論,很多機關都已經有了破解辦法,只是手段不同而已,是智取還是暴力;而為了增加電視的戲劇效果,留下破解辦法,增加解密過程,必然會讓劇情更有吸引力,也比一路炸藥過去,更具欣賞性;
  • 而用渾天儀作為破解的鑰匙,則跟李淳風這個人設有關,李淳風作為《推背圖》的作者之一,精通天文、歷算、陰陽、道家之說,在唐朝就曾設計改造過渾天儀,通過渾天儀解密非常具有個人特色和代表性。
  • 在原著中,這個墓其實只是一個局,而在預告片中也證實了這點,所以李淳風在墓中留下機關破解的方法,就再正常不過了,他就是要讓有能力的人,破解機關進到另一個地宮裡去,然後把他們帶到另一個陷阱。

綜上所述:

  • 墓裡的機關不是一開始就有破解辦法,而是盜墓者在一次次盜墓過程中,一代代的努力中,積累經驗,找到了自己的解決辦法;並且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盜墓者的工具也在升級,很多當時無法破解的機關,在現在可能已經不再無法解決。
  • 電視劇的創作具有戲劇性,解謎過程也更具可看性,如果這是一個死局,直接水銀淹沒墓室,主角死亡,電視劇就沒法拍下去,只能全劇終;而死裡求生,則能讓劇情瞬間達到高潮,帶動觀眾的氣氛,有了收視率,又能受到觀眾喜愛和好評,更有繼續創作下去的機會,電視劇的目的也就達成了。

西土娛樂


李淳風作為風水大師,在建造屬於自己的墓時,也極講究機關佈局。

  • 兼容思想

就像選擇在魚骨廟底下的周王墓選址,既不會毀壞原墓主,又極為隱蔽,製成內藏眢,他本身有一種兼容貫穿的思想在內。一般的盜墓者基本在早期機關就已經消逝,所以這種墓最多是為了阻止嚇唬嚇唬而不是真正想要取人性命。

  • 機關作用

作為一個從五品的官員,李淳風的墓不會像以往那樣雍容華貴,但至少他想要追求一種分水上的得意,更重要的是不被打攪。周王墓從一定意義上已經為他規避了這樣的風險,而且更何況胡八一他們一行人去的是李淳風的偽墓裡面。所以這只是起到一個警示作用,對李淳風沒什麼損失,有本事的盜墓者他也防不住,貪心的卻可以因此買一個教訓。

  • 情節推動

太容易找到目標所在,反倒沒意思。故而天下霸唱在創作的時候先是從西夏黑水城、古藍縣這裡拐個彎兒找到龍骨天書再去雲南幕府。

於是往裡面添加細節部分的伏筆(王胖子拿下那根筆,機關打開,花紋條路特別雍容華貴),再來個轉折(

胡八一將生機留給馬大膽一行人,摸金小團隊卻被困裡面),主角團隊支撐不下去的時候,線索推理(二十六星宿,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留條活路,會顯得有驚無險,又頗具創新。

總結

實際上不管是李淳風也好還是其他古代的達官顯貴,對於自己整個後期的考究都極為考究,墓室的建造者也會考慮自己的退路,故而在建造看似無懈可擊的作品時,可能會留有一定餘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