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4財報“疫”外姍姍來遲 優信二手車還能否造血長興?

北京時間4月27日,優信二手車對外發布了新一季度的財報。受疫情影響,優信二手車這份財報也是姍姍來遲。根據股價表現來看,優信二手車在1季度基本上是處於一個下跌的趨勢,股價大部分時間一直維持在2美元以下。從市場情緒來看,優信二手書越來越不受投資者的期待。

根據財報業績來看,優信二手車這份“難產”的財報表現仍然不是很搶眼,儘管在營收上實現同比增長,但目前仍然是處於虧損階段,短期內也許還是難以扭虧為盈。在財報發佈後,優信二手車的盤後股價下跌不少。

在發佈新財報之前,優信二手車將B2B二手車網上拍賣業務賣給58同城,虧本只賣到1.05億美元的價格,專注於做全國購的優信二手車還有翻身的機會嗎?這份新發布的財報又揭露了優信二手車面臨的哪些危機?

營收同比增長61.2% 毛利潤同比增長108.8%

Q4財報“疫”外姍姍來遲  優信二手車還能否造血長興?

財報內容顯示,第四季度,遊戲總收入4.66億元,同比增長61.2%;2C全國購交易車輛達到28000輛,同比增長26.5%,創單季度歷史新高;2C交易收入3.88億(單位:人民幣,下同),同比大增64.6%;毛利潤為2.76億元,同比增長108.8%。

2019年,2C全國購成交量達到97000輛,同比增長153.8%;全年總收入為15.8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40.9%;2C業務收入13.47億元,同比增長264.5%;2019年全年持續經營業務虧損為12.92億元,較上年同期24.88億元大幅度縮減近50%。

對比上個季度的財報業績,優信二手車在營收上環比增長不少,但淨虧損方面環比還是有所收窄。優信第三季度總營收達到4.61億元,同比增長33%;虧損同比收窄40%,環比上一季度也下降了19%。

根據這份財報來看,優信二手車的整體表現仍然不是很理想,這或許也是其股價一直低迷不振的重要原因。作為國內首家上市的二手車電商平臺,優信二手車似乎只是趕了個早,並未在資本市場用故事吸引到更多投資者。迴歸到財報業績本身,為何優信二手車在本季度的表現仍然讓外界擔憂?

2C業務佔總營收比重83.3% 二手車平臺跟進全國購競爭加劇

Q4財報“疫”外姍姍來遲  優信二手車還能否造血長興?

在本季度,優信在2C全國購交易車輛達到28000輛,同比增長26.5%;2C交易收入3.88億,同比大增64.6%,佔總營收比重83.3%。

在上個季度,優信二手車就宣告將B2B拍賣業務賣給58同城,目前這一決定也已經塵埃落定。目前,優信二手車發展的重心也是集中在全國購業務上。

2019年中國汽車市場迎來“轉型期”,新車增速放緩,二手車交易如火如荼,成為拉動汽車消費的主力。據中汽協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二手車累計交易量為927.35萬輛,同比增長3.89%,交易金額達5880.28億元。正是因為全國二手車業務發展勢頭還是不錯,這或許也成為優信二手車集中精力發展全國購的重要原因。

只是雖說優信二手車的全國購數據表現不錯,但要想維持穩定增長並不是很容易,將公司重點都押寶在全國購業務上也存在一定風險,尤其是現階段優信二手車內外都面臨一定的壓力。

一、優信二手車服務頻頻遭遇消費者投訴,平臺信譽遭質疑

目前,二手車電商的資源和關注度向獲客方面傾斜,服務質量的提高和業務模式的完善卻被忽略,誠信缺失和效率低下問題依然存在,這也成為不少二手車電商平臺的通病。網上有不少關於消費者投訴優信二手車的新聞,這種負面新聞還是會影響到消費者對於優信平臺的信任。優信二手車欺騙消費者,變相收取手續費,遭投訴。

對於電商汽車平臺來說,消費者的售後反饋很重要,很顯然優信二手車還不夠重視這一環節。小編在黑貓投訴上一搜索,有關優信二手車的投訴就不少,並且滿意度也並不高。其中,消費者的投訴問題主要是集中在服務、抬高車價、各種名目的貸款等方面。一旦不夠重視提高消費者在服務上的滿意程度,只集中於完成售前交易,後續要想產生良好的品牌效應付出的成本會更高,這也成為消費者擔憂二手車電商平臺是否靠譜的重要原因。

二、二手車平臺跟進全國購業務,整個二手車行業競爭加劇

近幾年,二手車平臺都將精力投入在兩塊業務上:在線下開店,為賣家提供可以看車的場所,以此提高成交量。另一方面,為了打破二手車異地交易壁壘,推出“全國購”模式。目前已有不少二手車平臺跟進全國購業務,可以預見到的是該業務競爭加劇,尤其是瓜子二手車也在加速推進全國購業務。

在業內人士看來,二手車全國購比拼的是車源、車況、價格、售後,這也是決定一個二手車電商平臺突圍的關鍵。國內二手車電商已基本跑通本地化購車模式,比如瓜子二手車也逐漸積累了從收車、驗車、賣車到汽車後市場、二手車金融的一整套成熟的運營經驗,為全國購業務的推進打下堅實基礎。,在優信二手車還未有明顯優勢的前提下,未來想繼續在全國購業務上實現更大突破難度還是不小。

斷臂求生試圖縮減虧損 持續虧損惹投資者質疑盈利能力

Q4財報“疫”外姍姍來遲  優信二手車還能否造血長興?

在本季度,優信二手車持續業務每股稀釋虧損0.45元人民幣,非公認會計原則調整後的每股持續經營淨虧損為0.65元人民幣。自上市以來,優信二手車一直都是處於虧損階段,這也越發讓投資者質疑該公司未來的盈利能力。

為了挽回虧損,優信不得不斷臂求生。今年3月,優信二手車將B2B二手車拍賣業務賣給58同城獲得1.05億美元現金;2019年7月,優信將助貸業務賣給58金融旗下的Golden Pacer,獲得1億美元現金。2020年1月,優信又將旗下事故車拍賣業務以3.3億元出售給博車網,並承諾5年內不再從事事故車拍賣業務。

從這一連串的動作來看,優信二手車只能靠賣業務來換取資金,從而來維繫它在全國購業務的發展,為何優信二手車會處於持續虧損?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優信二手車自身無法造血,一直以燒錢換市場的二手車電商平臺,從C2B、B2B到C2C進行過不少嘗試,但不論哪種模式,共同的痛點是客單價低、利潤低,至今尚未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雖說優信二手書有嘗試不少新業務,但都未能給它帶來很健康穩定的現金流來源。

除了未能找到可行的盈利途徑,支出成本大也是造成虧損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本季度,優信二車手在成本支出不低,二手車交易環節的複雜更是提升了成本。眾所周知,二手車電商普遍採用大規模廣告營銷戰,為了提高品牌影響力,讓更多用戶選擇優信二手車平臺購車,在營銷成本上的支出還是難以縮減。

疫情期間汽車行業按下暫停鍵 政策利好優信二手車能否抓住風口?

Q4財報“疫”外姍姍來遲  優信二手車還能否造血長興?

在發佈這份財報之前,國內在2月份面臨新冠肺炎的嚴峻考驗,這或許也是優信二手車延遲發財報的重要原因。1季度,優信二手車的股價整體表現都不是很好,基本上都是處於下跌趨勢。

而在疫情影響下,國內汽車行業銷量大縮水。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2020年1月份中國汽車銷量僅為194.1萬輛,環比下降26.98%,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8%。同樣的二手車行業的銷量也不盡如人意,這自然也會影響到優信二手車在1季度的財報業績表現,尤其是現在優信二手車的業務集中在全國購業務上,疫情期間用戶購二手車受到很大影響。

隨著疫情的逐步控制,國家也採取不少措施來促進汽車行業的回溫,這些措施還是有效的帶動了汽車銷量。4 月 9 日,商務部表示,將加快修訂《二手車流通管理辦法》,其中二手車行業盼望已久的限遷政策有望全面取消。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3月國內汽車產銷分別約為142.2w輛和143w輛,環比增長分別為399.2%和361.4%。

2019 年二手車跨區轉籍的比例比 2015 年提升了8. 7 個百分點。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取消限遷政策,可以促使更多二手車入市,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同時,供求增加也能讓消費者用更低的成本購買到好車,還能促進新車消費。同時二手車增值稅率從2%降至0.5%,有利於新車經銷商通過開展二手車交易業務,將極大提高置換率,進而拉動新車銷售,全面激活汽車市場內生動力。

目前,我國二手車市場發展還相對滯後,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二手車交易量佔保有量比重相對偏低,整體來看未來二手車市場的發展還是有很大空間。

目前,優信二手車將B2B二手車拍賣業務賣給58同城之後,業務重點也是集中在全國購業務上。後續能否整合好資源,抓住汽車行業利好的政策,進一步推動全國購業務的發展,也許是影響優信二手車業績增長的關鍵。

結語

作為國內首家赴美上市的二手車電商平臺,優信在上市初期也曾獲得不少投資者的關注,尤其是有國外二手車巨頭CarGurus在前,這對於優信來說還是有潛力借國內二手車增長潛力來吸引更多投資者。只是上市一年多的時間,優信並未在營收上給投資者帶來足夠大的想象空間,尤其是一直處於虧損,這也加劇了投資者對它盈利能力的質疑。

在這次疫情影響之下,不可否認對優信二手車一季度的財報帶來一定影響,很有可能營收會同比下滑,虧損也會加劇,這讓優信的處境越發艱難。隨著優信將希望全押在全國購業務上,後續肯定發展重點也是集中在該業務,如何實現營收增長突破,進一步縮減虧損恐是挽留投資者的重要策略。

本文來源:美股研究社(公眾號:meigushe)旨在幫助中國投資者理解世界,專注報道美國科技股和中概股,對美股感興趣的朋友趕緊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