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自強 ‖ 一個宅家老人的自省

傅自強 ‖ 一個宅家老人的自省

一個宅家老人的自省

傅自強

我們家的春節團年,近十餘年來,和別人家不一樣。春節前有兩次團年,一次是我們自家的三代人,在年三十除夕晚吃團年飯。另一次,是我們3個親家,我的親家,親家的親家,3大家人,6個老人,4個年輕人,2個學生,12個人一大桌。3個親家,輪流作東,或飯館,或酒店,乃至高檔農家樂。老少三代,歡聲笑語,共享天倫之樂。今年的三親家團年飯,是春節前第8天,2020年1月18日,一個週六的晚餐。地點在長慶路一家名為“百年神廚”的著名中餐館舉辦。團年飯中,4個晚輩商量,這個春節大長假有7天時間太難得了,3家人開3輛車,自駕游到攀枝花陽光城度假。2個孫輩學生興高彩烈,擊掌歡呼。我們6位古稀老人,更是樂在心裡,笑在臉上。因為大家都還沒去攀枝花享受過米易的寒冬如春,還有那紅格的溫泉賽過成都大邑的花水灣。

4個年輕人正在聯繫準備之時,2020年1月22日,距春節還有2天,單位召開緊急會議,突然通知:1月23日,臘月二十九,開始值班;1月24日除夕也要上班;春節假期間(1月24—30日,除夕到初六)都要上班。我們這才朦朦朧朧地知道了武漢有疫情。我們3個親家心有靈犀,用微信聯繫道,看來去攀枝花旅遊將成泡影了。

1月24日年三十除夕,成都經過近10天的霧霾輕度汙染,終於迎來了白雲藍天,我們家的小團年,孩子們都要上班,已經微信聯繫取消了。我們還是按老規矩,上午去了附近的“撫琴綜合市場”買菜兼散步鍛鍊身體。下午午休後,按照慣例,一定要去附近公園休閒。這是我們退休後,多年來安度晚年享受幸福時光的安排。我們稱為吸氧,吸收負氧粒子和完成3000—5000步的散步健身遊。也許是逼近春節,都要回家過年,這天,大街上大都關門閉戶,只有藥店、郵局和超市還在開門。公交車次減少了許多,我們就臨時改了行程,在附近一環路西三段外側散步,步行到撫琴西路,再返家。我們的居民小區撫琴園,1月22日,臘月二十八,已開始行動,管委會和黨支部已組成志願者隊伍,開始將我們這個700餘戶、2000餘人的撫琴園南側3道大門打了封條,只留緊靠一環路西三段外側的一道大門通車行人。而且,開始謝絕外來人員進入,園內所有家庭茶園一律停業,有事進入者須先登記。

半“宅家”是初四、1月28日開始的,這時我們還能保持上午或下午去附近菜市場買菜,在撫琴街及附近走走,我和老伴還能完成2000—3000步的鍛鍊身體任務。撫琴園門口,除增加了幾條如“少出門,多宅家,不添亂”“早發現,早報告,早檢查,早治療!”的紅布大橫標外,還增加了守護人員。據說,還增加了區上辦事處下派的人員。而且,對外來和出差人員,嚴格檢查,增配手持測溫儀對上述人員測溫,並作詳細的行蹤記錄。而我們這些熟臉面的常住人口,還是出入自由,但都必須要戴口罩。

我們這個大院壩,2000多居民,其中外來租住臨時戶口有1/3,黨支部的大紅旗“共產黨員先鋒隊”在大門口高高飄揚。年過古稀的女党支書記撒茂蘭,領導大院“戰疫情”志願隊,從大年三十到元宵節,與年輕人一起,輪流值班,堅守崗位。她說:“為了我們撫琴園700多戶、2000多人的生命安全身體健康,我們一定要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她帶領下,志願者的隊伍越來越壯大。

就在大家忐忑不安之時,傳來附近不到2公里的馬家花園路,一家大型研究設計院,發現兩例“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消息。這一下,我們撫琴園也緊張起來了。“不要出門,不要出門,宅家就是為國家作貢獻!”的大喇叭聲,在園內常常響起。而且,在大門口增加了守門的志願者,還開始去家家戶戶詳細地登記造冊,還給每一個人辦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人員進出小區”的“通行證”。一人一張,憑證出入。要求每戶不能天天出去買菜。大家也很自覺,心裡明白,都在家裡乖乖地待著,誰也不敢肯定,在買菜過程中不會遇到有“疫情”傳播者,那就該倒黴了。我們也和大家一樣,匆匆而去,快快而歸,買了菜趕緊回家,不敢再悠哉遊哉地去計數散步了。

1月31日初七,我們家也開始了全天不出門、全天宅在家裡的日子。我是個不太安分的老頭,平時要我一整天宅在家裡,可是十二萬分的難受。我是個天生愛出門散步休閒的人,而且要去有山水樹木花草魚鳥的公園。我的老伴是我最稱心如意最默契的遊伴。平常,我們每天堅持上午買菜,走千步左右,下午再去附近公園2小時左右3000—5000步散步吸氧遊。我家附近的永陵博物館、金沙博物館,以及稍遠的青羊宮、文化公園、百花潭公園、浣花溪公園、杜甫草堂、武侯祠等,都鑲滿了我倆的腳板印。這不但豐富了我們的晚年生活,也是我們兩個老病號維繫健康戰勝疾病的主要鍛鍊方式。因此,我們已堅持了二三十年。宅在家,對我們,特別是對我來說真的是一道難題。

正在我對“宅家”有些想不通時,我們社區黨委書記何箭,他母親臘月二十九去世,他匆匆辦完喪事,第二天便又投入整個社區萬千居民“疫情防控”的緊張工作中。《成都日報》2020年2月11日,《守護社區的百姓,防控一線是我的崗位》為題對他作了報道:“大年二十九,何箭一早還在著手安排工作人員、發動社區黨員、居民代表,安排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下午,接到母親病逝的消息,傷痛中的何箭趕回家中簡單處理後事,眼淚還掛在臉上便又立即返回社區。”這位有著36年黨齡、57歲的老共產黨員,一心為民,舍小家、顧大家的高尚情操,讓我久久不能平靜。我們這些老年人,乖乖待在家裡,不出門,以免感染,就是對這場防控疫情的一種貢獻。這點“困難”都不能克服嗎?

還有,前幾天電視報道,成都中心城區,一位年過八旬的老奶奶老共產黨員,坐在輪椅上還在小區院落大門口,成為編外志願者協助大家作調查登記工作。還有,通過微信“上風作家群”瞭解到,我的好些年過古稀的老作家朋友,比如張弟、嶽永賦、蔡玉文、餘懋勳、陳岸國等老師,毫無畏懼不辭辛勞,都在疫情一線成為志願者中的一員。還有,鍾南山院士已經84歲了,還那麼精神矍鑠、鬥志昂揚地奮戰在阻擊戰的第一線。這些讓我這個剛滿79週歲的小老弟汗顏、慚愧和感嘆。

在自愧和歉然中,我同老伴靜下心來,虛心學會“宅家”的本事,開始科學安排“宅家”的時間和內容。我們在家除了安排些家務外,將較多時間用於閱讀書籍報刊和記事寫作,我還將過去的科技論文未完稿進行整理充實修改。同時,安排上午10:00—10:30和下午3:30—4:00為鍛鍊身體時間,在家裡做八段錦、墊腳100—120次、蹲馬步2—5分鐘。雖然不能到公園去吸氧、吸收負氧粒子,但把家6樓陽臺上的窗戶大開,小區裡那不多的樹木花草也很養眼,還可換進不少的新鮮空氣。這樣的“宅家”不會感到寂寞,也不會忘了鍛鍊身體,還可安下心來,多讀點書,多寫點有益的文字。我雖沒有親臨“防疫”一線,但把“宅家”的生活學習安排妥當,不添亂,也算是在這場冠狀肺炎病毒阻擊戰中穩定“後方”的一種小小的有益作為。

在這場有14億華夏兒女參戰的滅殺冠狀肺炎“惡魔”的人民戰爭中,不可能都到“防疫”一線去,我們這些後方的老弱“編外戰士”,要大力支持鼓勵自己的晚輩到一線去建功立業,也應積極支持和力所能及地參與一些直接間接的“防疫”活動,主要還是要積極響應和配合“一線”的工作,作“宅家”的模範,不添亂,不再給社區添麻煩。另外,我想我還可以用自己的一技之長,拿起筆來,多創作一些記述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的好人好事和歌頌英雄的文學作品,為一線的戰友們吶喊助威鼓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