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辣條讓我定下心來(青春日記)

本科畢業的時候,我想用一年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情,於是加入了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前往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的一所中學,擔任高中歷史老師。

  去支教前,我信心滿滿,幹勁十足,一心想幫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圓一個大學夢;去了之後,我才發現困難重重,陰晴不定的天氣、晦澀難懂的方言、文化程度較低的家長和性格沉悶的學生都讓我感到無助乃至動搖。

  一天早晨,我一推門看見一名女學生蹲在門口縮成一團。女孩看見我,趕緊拉開書包,掏出一包辣條,對我說:“老師,天冷了,吃點辣的可以暖身子。”當時,一包辣條需要6元錢,6元錢對於她來說是一盒筆芯、一碗麵或是一次回家的公交車票……我邊吃邊流淚,從沒吃過那麼好吃的食物。

  女孩膽怯地跟我說,她很想提高學習成績,走出家鄉,去大城市讀書學習,希望我能幫幫她。孩子們對未來的渴望和憧憬,讓我的心漸漸定了下來。此後的日子,我竭盡全力幫助班上的孩子們,幫他們補習功課,給他們做熱騰騰的麵條,陪他們一起跑步鍛鍊身體……想家了,我就告訴自己,青年當志在四方,祖國需要處,皆是我故鄉。

  最近,我翻看舊照片,又想起了這段支教時光,想起了孩子們渴望知識的眼神,想起了當年自己努力的樣子。我驕傲我曾是一名支教青年,也希望能有更多的青年學生選擇支教。支教其實是一邊施教,一邊受教的過程,每次走上講臺,我都能感受到教師的神聖使命;每次家訪,我又能感受到生活的不易。現在回想起來,如果沒有那一年的支教生活,“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這句話對於我來說可能只停留在口號,但現在,這句話是我心中永遠的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