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國際傳播圓桌會議——樑曉明

導讀:2020年11月17日,國際詩酒文化大會暨"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世界詩歌譯介與國際傳播圓桌會議正式舉行,中國詩人名錄網、《中國詩人名錄》叢書顧問,中國新詩"百年百位新詩人物"梁曉明先生在會上做了精彩發言。他提出:在詩歌面前,所有人都是孩子。無論你居住在哪個國家,使用著怎樣不同的語言,但你只要面對詩歌,那你就永遠只是一個仰著頭,滿心充滿了奉獻和竭盡希望得到詩歌認可和微笑的純真的孩子。

詩歌國際傳播會議在四川召開,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我們可以把它當作是一個詩歌的節日。有意思的是,現在都在說地球村,似乎連地球都顯得很小了,似乎連地球都像從前的一個小小的村莊,你在村頭前院大喊一聲,村尾家的小妹妹就會出來響應你。但事實是不可能的,那更多的只是廣義上,和口頭上的一個快感的說法,你若要具體的,微觀的去接觸,不要說一個國家,就是一個人,就夠你花夠心思也未必就能理解和共鳴的了。

飛機來回的再快,那也只是飛翔在天空,但你要進入一個人小小的豐富的心靈,飛機是沒有半點用處的。這時候,詩歌出現了,它像一道電波、一個眼神、一個充滿深意的人類的微笑、甚至一陣響雷、一片細雨、一朵花,總之,它不需要外在的承載,不需要全體人類的振臂歡呼,說到小,它似乎只願意在親近的小氛圍裡誕生,在心靈和心靈之間,在朋友和朋友之間,甚至只在一個人的內心、在渾黑的半夜、在臺燈和眼睛之間出現。但要說到大,它卻可以瞬間就穿越千山萬水,什麼飛機,哪怕導彈,更快的光速也只能在它的速度下潸然下拜,無論地域,無論貧富,甚至無論古代和現代,幾千年的時間它一筆帶過,忽然就站在了你的心裡。

所以,當我在多年前的一個詩歌節上看到蒙古詩人們穿著他們民族的盛裝低沉而婉轉的朗誦,當我們來到黃山,在山頂,看到烏梁海(蒙古詩人)情不自禁的手指點水,上敬天、下敬地,這些電影中出現的鏡頭,在黃山上,在一位蒙古詩人的手中出現,那種因為詩歌和詩人的關係,又因為詩人和不同地域的相遇而產生的交流和默契,甚至感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接近就如此自然的發生,它幾乎就像魚與水的關係,當詩歌研討會上,G.阿尤勒丈(蒙古詩人)反覆強調蒙古詩歌中的草原、羊群、湖泊、日、月等大自然風光和美麗的女性以及愛情,無論世界經濟再怎麼發展,無論世界的城市化進程是多麼的難於阻擋,但他們以及他們的詩歌就是這樣一直堅持著這種傳統的中心,他們吟唱、喝酒、舞蹈,就是堅持著這個基點,那種現代世界的憂患意識,現代人類的黑暗感和現實的煩躁,卡夫卡之類的謹慎小心和敏感,似乎離他們極為遙遠,甚至似乎永遠不會出現。

和我們不一樣嗎?不一樣!但正因為這種完全的不一樣,人類豐富了,詩歌豐富了,詩人的領域也就更加的寬廣了。

同樣,當我看到日本詩人藤井貞和溫和的微笑,但同時卻在詩歌中那麼沉重的寫下:

把"黑夜"放在庭院裡

按照這種方法,

擺放"桌子"

我突然想。

這種節奏的跳躍,可以把"黑夜"直接的放在庭院裡,這種超現實的詩歌手法,或者說這種直接來自於唐詩的筆法,在中國和日本這兩個文化傳統曾經那麼接近、以至於幾乎不需要更多解釋就可以直接理解和感受的共鳴,不能不說它就是一種詩歌的恩惠!它幾乎超越了語言。接下來:"按照這種方法/擺放"桌子"/我突然想。"一切都順理成章,一切都像你自己的手下出現的詩句,甚至這種"我突然想"的斷句,他思維的回縮和停頓,都顯得那麼的自然和熟悉,他不再是那位你以前不認識的日本詩人了,他幾乎就成了你一直熟悉的一位內斂的朋友,從詩句中靜靜地、沉沉的走來。當晚宴時,日本青年詩人久谷雉起身舞蹈,無論身邊是多麼熱鬧,多麼喧譁,他絲毫不受影響的久久舞蹈在他自己的歡樂中,這時,我身邊的一位中國詩人說:"他已經完全在他自己的世界裡了。"而我們一聽,馬上就都覺得說得極為準確,而且全都能夠理解了。這種情景,它都不需要任何語言了,它本身就已經顯示了一種人類的共通性,而千百年下來,在中國和日本,這兩個不僅文化、語言、甚至連地域都那麼接近的國家,這種身臨其境的理解就來的更加的沒有隔閡。

忽然想,詩人就像是一座橋樑,一個通道,一個為人類保留美好情懷的純真的孩子,一個只儲存善良、正道、友愛和幸福,甚至連痛苦都是那麼的透明、清澈!還有希望、甚至,還有大道滄桑!

由此使我想到,本屆的主題詩歌國際傳播圓桌會議,這名字取得是多麼的恰當和平等,是多麼的令人忍不住要舉起大拇指說一聲:"好"!因為我認為,在詩歌面前,所有人都是孩子。無論你居住在哪個國家,使用著怎樣不同的語言,但你只要面對詩歌,那你就永遠只是一個仰著頭,滿心充滿了奉獻和竭盡希望得到詩歌認可和微笑的純真的孩子。

同時我又想,這美好的名字一定是一位詩人取的,除了詩人,你難道還能想象會有另外的什麼人能夠取得出來嗎?不會的。謝謝。

詩歌國際傳播圓桌會議——梁曉明

梁曉明:中國先鋒詩歌代表詩人,出版的詩集有《開篇》《用小號把冬天全身吹亮》《印跡—梁曉明組詩與長詩》《憶長安——詩譯唐詩集》。曾獲《人民文學》建國四十五週年詩歌獎。中國新詩"百年百位新詩人物"稱號。2019年獲名人堂2018年度十大詩人、《詩歌月刊》頭條詩人。中國詩人名錄網、《中國詩人名錄》叢書顧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