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玲:國際經濟形勢嚴峻 表現為四個“世所罕見”

  中新經緯客戶端4月30日電 題:《陳文玲:國際經濟形勢嚴峻 表現為四個“世所罕見”》

  作者 陳文玲(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

  4月8日,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指出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我們要堅持底線思維,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中央政治局4月17日召開會議,這次會議用了幾個詞:“極不尋常”、“突如其來”、“前所未有”。這次會議指出,今年一季度極不尋常,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必須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切實增強緊迫感,抓實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在全球疫情急劇惡化的新形勢下,中央對形勢判斷非常準確。圍繞著會議所提出來的幾個主題詞,極不尋常、突如其來、前所未有、底線思維,我想談談對當前國際形勢的看法。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我們面臨的國際形勢確實是“世所罕見”。

  第一方面,全球面臨的經濟大衰退,甚至會陷入大蕭條世所罕見。去年IMF對2020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測是3.3%,在今年3月份IMF總裁警告全球經濟將進入衰退。4月17日IMF最新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下降到-3%,疫情繼續惡化的話,會下降到-6%。疫情是不是會大範圍的極速發展,尤其是向非洲和其他發展中國家蔓延,下降-6%是否能夠打得住,還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世界經濟形勢的嚴峻確實世所罕見,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警告說,目前這場新冠肺炎疫情是二戰以來世界面臨的最大挑戰。它可能會引發一場“近代歷史上無可比擬的”衰退。我認為,也是1929年、1930年以來世界經濟面臨的最大挑戰。

  全球經濟惡化的嚴重程度空前,在IMF預測世界經濟中有幾個特點:第一,它的嚴重程度顯著高於2008年到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這是對此次危機的定調,即比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要嚴重得多。第二,世界上90%的經濟體將陷入衰退,既包括髮達經濟體,也包括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將同時進入衰退。發達國家這個數字是-6.1%,新興經濟體是-1%,在IMF預測的國家裡面,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正增長,包括中國和另外幾個國家。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國際經濟形勢非常嚴峻,發達經濟體、新興經濟體同步進入經濟衰退。第三,這次的經濟危機或者經濟大衰退,將給世界帶來極大的損失。IMF預測,今明兩年將造成全球9萬億美元的損失。第四,全球貿易和投資都會遭受重創。WTO預測全球經濟增長為-2.5%到-8.8%;全球出口下降幅度將達到-17.1%到-40.9%;進口下降幅度為-14.5%到-33.8%。所以,全球貿易下降幅度,遠遠高於經濟增長的下降幅度。

  IMF預測,2020年美國經濟的增速會是-5.9%,日本-5.2%,英國-6.5%,德國-6.9%,世界經濟一片蕭條。現在全球人的往來和貨物貿易往來還沒停止,但是其中100多個國家採取限制人員流動的措施,很多國家停止和全球貿易往來。全球大部分國家正常的生產活動基本上陷於停頓。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對英國經濟預測是,2020年經濟增速是-13.13%,是英國三百年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預測二季度英國經濟增速會是-35%。美國美聯儲、摩根斯坦利、標準普爾對美國經濟情況的預測,比IMF作出的預測還要悲觀,美國這些機構的報告,包括國際評級機構作出全球經濟發展展望報告,預測結果都比IMF還要更加悲觀。所以我認為,世界形勢第一個特點,就是全球面臨的經濟大衰退或者大蕭條世所罕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已經第三次發出警告,其他國際組織也做出新的判斷,包括全球油價暴跌、美國股市熔斷,包括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大幅下跌,全球物流指數跌到了300點。包括全球貿易量的CPB的監測指標。現在全球貿易增長監測指標也轉為負值。

  第二方面,這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造成的人類災難世所罕見。疫情能不能控制住,什麼時候能夠控制住?還有極大的不確定性。現在正在出現第三波疫情,特別是在向發展中國家、新興經濟體和貧困國家快速蔓延,比較嚴重有的土耳其、巴西、俄羅斯、印度、印度尼西亞、墨西哥、巴基斯坦等。美國有很多流行病專家提出的判斷,就是這場新冠肺炎疫情不會終止,可能將成為常態。美國《大西洋月刊》採訪了哈佛大學流學病教授,他是美國最知名的專家。他們的預測是什麼呢?哈佛這位專家預測,未來一年世界大約40%到70%的人將感染新冠肺炎,這個預測不一定準確,但按他這個預測,相當於全球將有30億到50億的人感染新冠肺炎。所以,這次疫情的嚴重性,給人類帶來的災難確實世所罕見,超出了世界幾乎所有人的想象。

  我在今年1月31日接受中新社採訪,當時只是預測中國會出現三種情境,認為中國經濟能不能儘快恢復,取決於能不能以最快速度戰勝疫情。現在看起來,中國經濟能不能真正地走出來,不僅是取決於自己,還取決於全球的疫情控制情況,比較可怕的是向發展中國家蔓延,一些貧困國家沒錢、沒有救治能力、沒有醫療技術,而且居住環境很差。比如印度孟買,比如墨西哥城、比如南非最大城市約翰內斯堡,比如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等城市,居住在貧民窟的人特別多,一旦發生聚集性疫情,很難進行防控。所以說,如果第三波疫情控制不住的話,這場人類的大災難在所難免。

  而且,我們千萬不要認為,疫情第三波到來以後和我們關係不大。特別是像印度、土耳其、巴西、印尼這些國家,已經成為全球產業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或者是全球的能源資源所在地,會對全球經濟特別是產業鏈供應鏈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第三方面,從全球看,當前人為推動和肢解經濟全球化的言行和舉措世所罕見。我強調的是人為地推動,而不是市場自然形成的。世界曾經建築了有形的柏林牆,特朗普一心一意要建美國和墨西哥牆,現在被放大到了整個世界,全球壁壘叢生,被各種無形的高牆阻斷,這個問題非常嚴重。首先是美國帶頭,特朗普最近特別強調,美國製造業要獨立,他說,三年來我們著手進行了一項國家計劃,以確保我們的移民系統安全,並把製造業帶回美國,我們帶回了許多工作機會,數量可觀。而且他說,我們未來的目標,必須是為美國自己,為美國患者提供足夠的美國藥品,要為美國醫院提供美國用品,以及為我們偉大的美國英雄提供美國設備。我們將會成為一個自豪繁榮獨立和自力更生的國家,我們將與所有人一起擁抱貿易,但是我們將不依賴任何國家。

  但是美國對中國真正的依賴度有多高?在美國貨物貿易全部逆差中,中國佔比連續幾年在48%到50%左右,也就是美國進口的所有商品,是從102個國家進口的,但是進口最多的是中國。按照2018年的數字,當時我帶領小型專家團去美國與美智庫專家探討過這個數字,當時佔48%。貿易逆差對美國到底是吃虧了還是佔便宜了,我們當時還在討論這些問題。

  特別是這次疫情中,美國發現藥品生產製造的原料來源和中國關聯度太大了,它的醫療設備、口罩等和中國的關聯度太大了。在疫情暴發之前,全球一天的口罩生產量是4000萬隻,其中中國生產2000萬隻,佔全球的50%。現在中國一天生產上億隻口罩,全球抗擊疫情需要,中國加班加點生產,支援更多國家。但可以說,3月份以來的一個月時間,中國醫療設備和口罩等出口,加起來才102億元,出口商品的價格很低,中國向世界提供了抗擊疫情所需要的質優價廉的商品。

  根據《紐約時報》3月11日的報告,中國製藥公司生產了全球90%以上的抗生素原料藥,美國抗生素原料藥90%來自於中國,維生素C90%來自於中國,布洛芬、氫化可的松90%來自中國,70%的乙酰氨基酚,45%肝素來自中國。美國生產製造藥品的原材料有很大比重來自中國,本來應該與中國合作而不是脫鉤。我曾經到湖北宜都一個企業調研,這家企業生產紅黴素原料藥,工廠負責人告訴我,他們生產的紅黴素原料藥佔世界份額的80%以上,我們的標準就是全球紅黴素的標準。其實,我們在出口的時候並沒有限制這些原料藥向美國出口,也沒有限制植物提取物向美國出口,並沒有像美國一樣把芯片作為經濟武器,禁止中國需要的高技術產品出口。換一個角度,美國總認為貿易逆差大,如果中國不再出口藥品原料藥,美國一些藥品製造廠商馬上就會休克。中國不像美國把一些高技術、核心零部件出口作為經濟武器。我們在前一段時間對中國中醫藥進行調研,發現美國從2011年就已經成為中國植物提取物的最大進口國,在美國從中國進口的中藥類商品中,78%的是我們的植物提取物。

  所以,也可以說中國實際上給美國輸出了巨大的利益,但是美國反倒認為是對中國依賴太多,稱是時候和中國製造脫鉤了。說實話,脫鉤當然對中國有損失,我認為如果在這種情況下脫鉤,美國短時間內很難有這麼大規模的中醫藥植物提取物,還有化學品藥品的原料藥,很難去找這麼大的出口供應商的替代者。個別美國官員稱美國要獨立製造業、其他國家也有一些聲音稱要所謂“經濟主權迴歸”,我認為,與中國脫鉤進入了由政府推動的經濟脫鉤,從而肢解經濟全球化。不管是他們的言論還有現在實質上的行動,都是世所罕見,也是前幾輪經濟全球化中從來沒有出現過的現象。經濟全球化第一輪、第二輪、第三輪沒有出現過,現在我們處在第四輪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美國帶頭開經濟全球化倒車,在這次疫情中,是一次最大的開倒車。

  第四方面,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政客,甩鍋、栽贓、追責、索賠、惡名化中國世所罕見。現在有幾個特別突出的特點:一是從民間開始轉向官方;二是從輿論聲討轉向制定索賠方案;三是從汙名化中國轉向惡名化中國;四是從疫情阻擊戰轉向了輿論阻擊戰;五是從暗流湧動的潛流轉向逐漸形成合流。所以中國面臨的形勢是非常嚴峻的。

  現在我們面臨國際形勢越來越嚴峻,絕不能按照常規的思路分析世界經濟,例如經濟週期理論等,例如分析經濟下行幾個點的影響等,而是要分析國際大格局的演化。現在我們面臨大的國際風險,如果我們應對或者處理不好,極有可能打斷我們改革開放的進程。

  另外,世界經濟會出現四個“潮”:一是破產潮,大量的企業破產。二是失業潮,美國到四月底領救濟的失業大軍已經超過兩千萬,到5月份失業率會高達35%,失業在1700萬的時候失業率為13%。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美國失業率最高點是10.6%。三是訂單被取消潮,大量的國際之間的訂單,包括國際上一些國家對我們的訂單,包括我們對其他國家的訂單,大量的訂單會取消。四是斷鏈潮,疫情繼續發展,短期內不能遏制,更多的供應鏈會斷鏈,不僅僅是中國斷鏈,包括其他國家也會斷鏈。五是放水潮,貨幣大規模放水,流動性氾濫,現在潮水已經湧來。美國投放貨幣可能會超過6萬億美元。

  中國當前最緊急的,就是中國國內的事情怎麼辦好。中央多次召開會議作出部署,政策力度越來越大,立足於國內,把國內的事情做好,這是我們的立身之本。但是我們面臨著如此嚴峻的國際形勢,在國內的事情辦好的同時,我認為要做好三個方面的防範工作。

  第一,防輸入、防反彈。內防反彈,外防輸入,抗擊疫情的弦不能松,絕對不能讓它發生第二波大規模的回潮,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很難判斷是否能承受得住。

  第二,防衝擊、防掠奪。我們不能成為美元紙幣的洩洪區,美元如果是以這樣的速度加快印刷,開始2萬億美元是救助經濟,將來增加4萬億美元或者6萬億美元,用這種沒有信用和實物支撐的“貨幣”,收購世界的商品、資源、股權,增加和投放的鉅額美元的流動性,會成大發各國國難財的“收割機”。我認為,我們必須要防衝擊、防掠奪,這是我們當前面臨的一項非常嚴峻的任務。

  第三,防轉嫁、防訛詐。剛才我談到現在以美國為首的向中國轉嫁危機與經濟訛詐,已經從抹黑中國開始轉向索賠中國、訛詐中國。當前,中國必須高度重視防轉嫁、防訛詐。首先,要加快這方面立法,例如中國國家、企業和個人在外資產安全法,國家金融安全法等。在世界難以形成國際法和規則的情況下,中國要快速立法,應對不時之需。其次,要向WHO彙報中國抗擊疫情的真實情況,特別是中醫藥發揮的至關重要的作用。中醫藥在治療中,治癒率達到90%以上,中醫藥就是有效藥,對此必須大規模進行宣傳。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避免輕症轉重症,在輕症治療上採用中西醫結合,重症的搶救和生命支持,主要仍靠西醫,但把這兩個優勢結合起來,才有最終中國較低的死亡率。所以,我認為中國要理直氣壯、大張旗鼓地宣傳中醫藥在抗擊疫情中的作用。第三,要透明地公開中國抗擊疫情的過程與成效,包括對於開始出現問題的官員的處理。第四,要做好應對美國轉嫁危機和進行經濟訛詐的所有預案。包括應該繼續提高中國醫療器械和藥品的質量,出口商品一定要符合中國標準。我個人建議,如果說真的出現這種訛詐,我們也不妨拿出一些殺手鐧。包括西藥藥品原料停止向美出口,植物提取物停止向美國出口,稀土停止向美出口。包括資本市場停止向美開放,等等。必須要有對等的制裁手段。(中新經緯APP)

陳文玲:國際經濟形勢嚴峻 表現為四個“世所罕見”

陳文玲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