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交警負傷堅守:連夜搶修檢查站雨棚扭傷腳,五一執勤查獲酒駕

中山交警負傷堅守:連夜搶修檢查站雨棚扭傷腳,五一執勤查獲酒駕

“投入工作時就把害怕忘記了。”這段時間,廣東省中山市公安局橫欄分局交警大隊直屬中隊中隊長黃國昌負責多個防疫檢查站的協調統籌,參與一線檢疫執勤。疫情期間他曾在夜裡搶修雨棚時不慎扭傷了腳,他笑說,“幸好除了自己有一點點受傷,其他人都沒問題。”

五一假期,黃國昌仍在參與路面執勤防控,他告訴南都記者,特殊時期,既要做好防疫工作,也要完成日常交通管理工作,對他和同事來說也是一個挑戰。

中山交警負傷堅守:連夜搶修檢查站雨棚扭傷腳,五一執勤查獲酒駕

除夕返崗,一線執勤

抗疫任務緊急,接到通知時正是除夕,前一天才回到潮汕老家的黃國昌立即與家人踏上返程的旅途,近500公里路程,駕車花費了近6個小時。

“當時大年三十,接到的命令比較急,馬上要進行道路檢疫防控。我們那裡有個站點是進入中山的西大門,馬上就要組織人員上崗。”黃國昌回憶,大年初一開始,他就和同事們開始參與建設中山“西大門”——中江高速橫欄出口的疫情防控檢查點。

疫情突襲,令人措手不及,黃國昌時刻掛記著同事們防護安全,檢查站設立初期,防護物資匱乏成了最讓黃國昌著急的事。

“這個事情真的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因為不想讓任何一個兄弟在工作之餘,還有心理負擔和身體上的風險。”黃國昌回憶,最初,口罩、手套、護目鏡等都供應不上,有時一個口罩要用上一兩天。為此,他不停與各部門協調,也會聯繫商家購買。所幸,物資問題不久後便得到解決,檢查站所需設備也逐漸備齊。

作為檢查站的負責人,黃國昌在協調統籌站內工作的同時,也要在一線輪班執勤。隨著返城的人漸多起來,中江高速橫欄出口檢查站的車流量一天比一天大。黃國昌還記得,那時,每個執勤班次是六至八小時。八小時執勤裡,檢查站大約要檢查1千多輛車。

“逢車必查,包括車上所有的人員。我們會問車上人員從哪裡來、身體有沒有異樣,給每個人測體溫。”黃國昌向南都記者介紹,他們對每輛車都仔細檢查,“車尾箱也要查驗”。遇上車流變大,每輛車都要在檢查站停留,站外難免出現交通擁堵,“發生這種情況,我們第一時間增加檢查通道,增加檢查人員,提高工作效率。”

層層佈防,雨夜搶修

疫情嚴峻,城內層層佈防,黃國昌負責的檢查點從1個陸續增加到6個。奔波在檢查點之間,黃國昌要協調的工作更加複雜,組織人員、調配物資、佈置卡點、指導協調,面面俱到。

“因為當時疫情變化很快,工作任務經常有變化。遇到這些情況,我都要第一時間傳達落實。”黃國昌回憶,在中江高速橫欄出口檢查站執勤之餘,他就在其餘檢查站巡查,處理各類突發情況。

中山交警負傷堅守:連夜搶修檢查站雨棚扭傷腳,五一執勤查獲酒駕

凌晨的執勤總是讓人格外疲憊,遇到風雨交加的夜晚,還可能有意外出現。有一天晚上,黃國昌在檢查站值夜班,正遇到大風加暴雨,檢查站的大型雨棚瞬間被吹得傾斜,“大概有8級的大風,人都站不穩,我看到那雨棚被風吹得已經快要倒塌了,當時非常危險。”黃國昌回憶,許多車輛仍在檢查站雨棚下接受檢查,如果發生倒塌,後果不堪設想。他當即召集現場工作人員,組織人員車輛疏散撤離,並在收費站開闢一條新的安全通道檢查。

緊接著就是一夜緊急搶修。風雨太大,雨棚無法加固,黃國昌組織工人先將雨棚拆卸下來,待情況好轉又趕在天亮前安裝好。一夜過去,他的衣服溼透、手也凍僵,在拆卸雨棚時黃國昌還扭傷了腳,他笑說,“幸好除了自己有一點點受傷,其他人都沒問題。”

抗疫工作一直在緊張進行,但日常警情也要及時處理。黃國昌介紹,為保證及時接處警,每天單位都有同事24小時值班,每人每隔三天就有一次24小時輪值。

“五一”繼續值守

隨著疫情好轉,檢查站陸續撤除,黃國昌的工作重點也逐漸轉移到日常工作中,負責接處警情、保障道路暢通、排查安全隱患、進行企業安全檢查等,“我覺得最感動的就是,無論在什麼情況之下,大家都不懼危險,一直堅守在崗位上面。”

五一假期,又是一次出行高峰。5月1日,黃國昌帶隊參與24小時值班備勤,全天候巡邏防控,他介紹,每人每隔3天就有一次輪值。白天主要開展摩托車專項整治,夜間主要查處酒駕醉駕車輛。5月1日夜間,由他帶隊的執勤組便查處了5起酒駕,1起醉駕。

其實,黃國昌早已習慣假期時的忙碌。剛剛結束夜班的他告訴南都記者,每年假期都是“大家過節,警察過關”的常態,假期交通安全更是時刻繃緊在心頭上的一根弦,“五一我們也是不打烊的,一直在崗位上陪伴大家過節。”

採寫:南都記者 敖銀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