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之光,照在鄉野大地上

新華網瀋陽5月5日電(記者於力、李錚、高爽)這段時間,遼寧省丹東市振興區湯池鎮出現了一批“網紅”:他們發佈視頻,教村民如何做好新冠肺炎的防範工作,給中小學生上“戰‘疫’下的開學第一課”;他們創新宣傳,為疫情期間滯銷的草莓、板栗“帶貨”。

“我們拍攝了36期視頻,然後通過微信公眾號傳播給湯池鎮的百姓。”“理想郵遞員”青年理論宣講團團長、湯池鎮黨委宣傳委員高潘說,疫情期間,她和小夥伴化身“網紅主播”,通過線上“雲宣講”發佈課程,惠及黨員群眾970萬人次。

而這支平均年齡只有26週歲的“90後”團隊,其實早已成為備受當地群眾喜愛的“理想天團”。

2017年11月8日,在湯池鎮鎮政府一間會議室內,“理想郵遞員”青年理論宣講團宣告成立。兩年半來,15顆年輕的心臟同頻跳動,堅持理論宣講,講好村鎮幹部的黨課、村民的致富課、中小學生的思想品德課,為小鎮送去“理想的包裹”。

理想之光,照在鄉野大地上

團隊合影。

談到成立團隊的初衷,宣講團團長、鎮黨委宣傳委員高潘有些激動地說:“我們就要像早年間郵遞員送報紙那樣,把黨的理論送到村屯、學校、企業的大門口。”

但談起剛剛走向宣講崗位的感受,鎮組織幹事蓋澤宇說出了曾經的心酸:“起初,村裡對我們這些大學生並不認可。一次黨課之後,我聽見有人在悄悄議論,說我們學問這麼高,卻連老鄉的問題都答不上來。”

回到辦公室後,蓋澤宇有些悶悶不樂。與高潘交流後,蓋澤宇決定改變自己的講課內容和方式。“每次講課前,我們都會到村口的大樹下、村屯的雜貨鋪,找老鄉聊天,瞭解他們的疑問,然後進行有針對性的宣講。”

幾次主題黨日活動下來,蓋澤宇開始獲得村民的認可,“一次講課後,有位村民問我,能不能把我的講稿借給他打印一份。”

“一開始宣講員們遇到的難題,大多和蓋澤宇一樣。宣講時,要麼紅著臉放不開,要麼就像背書本,村民們聽得直打瞌睡,看到我們都繞著走。”看到這種情景,大家有些上火。年輕的團隊決定改變宣講模式,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勢宣傳黨的創新理論。

有了目標,他們馬上行動起來。拍攝微電影、到農村大集上打快板、講主題脫口秀……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到掃黑除惡專項宣講,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宣講到“家門口的黨史展”,“理想郵遞員”們忙得不可開交。

他們善於用妙語解答群眾疑問——在一次文藝表演的間歇,有位村民問:“你們總說‘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我們都是老農民,在我們身上能看見啥?”團隊成員、鎮辦公室科員戴冰馬上笑著回答說:“小康不小康,關鍵看瓦房,你們的新房修起來了,就是小康;小康不小康,關鍵看書房,忙完農活看看書看看報,也是小康。”

他們將才藝融入宣講——為了讓形式單一的理論宣講變得生動有趣,他們拿起手旁的快板,創作了一段段膾炙人口的全新宣講詞。在農村黨員動員會上,他們說:“黨員分類管理,解決發展難題;開展黨員活動,加強村級治理;推動鄉村振興,百姓生活富裕”;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宣講中,他們講:“要說哪裡是重點,居住環境放最先。鄉村人居環境贊,攜手並進不能減”……

他們善於發現並解決問題——疫情期間,看到村民因為草莓滯銷唉聲嘆氣,宣講團成員周笑宇參與策劃拍攝了視頻《為草莓發聲》。“我是一顆甜甜的小草莓,從開花結果,到長大熟透,再到採摘包裝,都經過嚴格工序……”播出後,果農們接到了大量購買電話,助銷草莓5000餘斤。

理想之光,照在鄉野大地上

與鎮中心小學聯合開展“開學季”系列活動,引領學生放飛夢想。

努力向上是這個團隊的共性,團隊中的每個人也在特色宣講過程中發現著自己的潛能:“我是團裡的搞笑擔當”“我是團裡的妙語達人”,團隊裡還有“宣講能手”“智慧女神”“舞蹈天后”……

在湯池鎮,“理想郵遞員”已成為品牌,上到古稀之年的老黨員、下到繫著紅領巾的小學生,都是他們的粉絲。“我們要以‘理想郵遞員’之名,一起傳遞黨的聲音,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傳遞‘理想’,用我們的青春澆灌鄉村的美好未來。”高潘說。

2019年11月,中央宣傳部辦公廳授予“理想郵遞員”青年理論宣講團“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兩年多來,“理想郵遞員”團隊開展巡迴理論宣講活動100餘場、專場宣講60餘次,將黨的最新理論成果轉化為“理想的包裹”,用鄉音傳播到小鎮的角角落落。

團隊成員霍甲眾如今已經離開湯池鎮,調到振興區纖維街道黨工委任宣傳委員。“‘理想郵遞員’團隊就是一顆火種,我們每個人都是‘火炬手’。如今我雖然已經不在湯池鎮工作,但我願意將團隊的宣講理念和方法帶到新的工作崗位,在新的工作崗位繼續創新宣講模式,讓理想的光照亮更多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