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思維:打造業務場景閉環

一、場景是需求的靈魂

場景1.0:對於場景這個詞的最開始認知是通過樑寧老師的分享,對於場景的解讀是空間和時間的組合,即一個用戶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有什麼樣的需求。

用戶思維:打造業務場景閉環

場景2.0:在實踐過程當中,對場景這個詞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即場景是用戶與產品的交互過程以及獲得的反饋(這個反饋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負向的),場景不僅僅是用戶做了什麼,同時還是產品提供了什麼樣的服務,場景的終點一定是通過產品或服務滿足了用戶的需求或解決了用戶的問題。

用戶思維:打造業務場景閉環

上圖展示了用戶在使用產品或服務過程中得到正負反饋的閉環,用戶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當然最理想的情況是用戶使用產品或服務後得到了滿足,獲得了愉悅感或成就感。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在使用的過程中遇到各種問題,遇到問題不是用戶使用產品的終點,通過平臺的介入、服務的藉助幫助用戶去解決問題,讓用戶得到原本期望得到的東西,雖然這是一種負向反饋,但是隻要解決得當,還是能夠獲得用戶的諒解。

二、如何從用戶思維出發,打造業務場景閉環

1. 場景梳理清楚了麼?

業務場景主要分為兩類:正常流程和異常流程,正常流程相對來說簡單,即用戶使用產品,滿足了用戶的需求或解決了用戶期望解決的某個問題。異常流程相對來說更為複雜,根據業務的不同,異常場景的種類也有所不同,下面主要聊一聊異常場景的梳理方法。

儘可能窮舉異常場景,很多初入業務的產品同學可能會說,正常流程很好梳理,但是異常流程怎麼梳理呢?場景那麼多那麼複雜,怎麼能保證能梳理到所有呢。這裡提供兩種可以快速獲取異常場景的方法:和產品客服同事瞭解、聽客服電話。

與客服同學瞭解是最快的方式之一,客服同學每天會接觸各種各樣的用戶問題反饋,當你告訴他你希望瞭解的業務場景時,他們會給你提供各種各樣的案例,不過客服同學可能沒有成體系的產品思維,在給你講述案例時可能想到什麼說什麼。這時就需要你去對其描述的案例進行歸納總結,形成體系化的場景類型。

聽客服電話是另外一種獲取異常場景的方式,通過客服同事瞭解到的畢竟是二手信息,只有親自去聽客服電話才能親身感受與用戶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也更能理解用戶在使用產品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聽客服電話相對來說更能獲取寶貴的信息,但是由於聽客服電話需要消耗過多的時間,也有可能無法獲取更全面的異常場景。所以兩者相互結合,可能是瞭解異常業務嚐盡的高效方法。

獲取到儘可能多的異常場景後,就需要去梳理和思考了,每一種異常場景應該如何處理呢?是系統處理還是客服人工介入,這種處理方式用戶會滿意麼,如果不滿意又要如何處理?不得不說異常場景是最讓人崩潰的,在梳理清楚異常場景的種類後,可以和客服同學、產品同學、運營同學一起進行頭腦風暴,針對每一類異常場景去思考如何處理何如解決。

2. 閉環了麼?

在規劃每一類場景的業務流程時,如果你認為你已經想清楚了,那麼再多問自己一個問題,就是這樣處理完成後形成閉環了麼?用戶真的會滿意麼,如果用戶不滿意還會有進一步的處理方式麼。

這裡以OTA酒店業務為例,本質來說OTA作為酒店住宿的平臺,通過從酒店供應商獲取酒店資源提供給客人,從中賺取佣金獲得收益。

那麼在酒店預訂業務過程當中,客人從預訂酒店到最終入住結賬中間會有各種各樣的異常場景:

以客人預定後取消場景來說,很多酒店資源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會設定各種預定規則,在預定後某一時間節點後就不允許用戶取消或免費取消。

當客人預定後因為各種事由無法正常入住時發現無法免費取消時,通常會與平臺與酒店進行協商,能否根據實際情況免費取消或少付費取消。這時,平臺就會和酒店溝通,經過溝通後,平臺會扣除部分罰金為客人取消。

但是這時就完成了異常場景的處理了麼?

其實並沒有。

從實際情況出發,有些客人不滿足這樣的處理方式,還會再次溝通期望能把扣除的部分罰金也要回來,那麼在這種業務場景中就還需要二次退款的功能,可以將扣除客人的罰金再次退回。

所以,在梳理和規劃異常場景的處理流程時,一定要多問自己一個問題,流程真的閉環了麼?當然這個閉環可能不完全是通過產品通過系統完成,也可能是通過人工介入完成的,不管通過哪種方式,一定要實現流程的閉環。

3. 這是用戶想要的麼?

很多時候,作為產品,尤其是在一個行業工作多年的老人,都缺乏一種創新精神或用戶思維,在對功能的優化和創新過程中,都容易陷入既定框架當中。

在規劃業務流程時,考慮的更多的是當前的流程是什麼,如何可以在滿足需求的同時又儘可能減少對當前流程的改動。這種工作方法或思考方式是有問題的,在進行流程的規劃和優化時,首先應該思考的是這樣做是不是對用戶有利的,是不是用戶想要的?也許通過你的改造降低了工作成本,但是那並不是用戶希望的,那還不如不做。

先思考如何做是對用戶有利的,再想能不能實現或實現成本有多高。作為產品,可以接受迭代或分期實現對用戶有利的解決方案,但是一定不能接受為了減少工作量或減少成本做一個對用戶不友好的方案。

上述方法適合業務驅動型產品,或者業務場景相對複雜的產品/服務,在梳理場景、梳理需求的時候,要儘可能從用戶視角出發思考:是不是用戶可能遇到的場景都包含了?是不是能滿足用戶的需求了?是不是真的是對用戶有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