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是提升服務質量和服務效能的必經之路

政務服務中心作為政府服務群眾和企業的重要載體,是體現政府部門服務意識和效能的示範窗口,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公眾對政務服務工作的要求逐步提高,通過標準化手段提升政務服務中心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效能顯的尤為重要。

政務服務中心標準化現狀

  從全世界來看,政務服務標準化始於20世紀八九十年代,至今僅有30年的發展歷史。我國政務服務標準化工作起步較晚,至今不到10年的時間,根據國家標準委等部門發佈的《關於推進服務標準化試點工作的意見》,山東等省率先探索開展政務服務標準化試點工作,並總結經驗在全國推廣,同時根據推廣情況,在國家標準委的主導下組織制定地方性和全國性的政務服務標準,並付諸實施。目前,國內大部分省份根據自身實際,基本上建立了覆蓋省、市、縣三級的政務服務中心。近年來,儘管各政務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工作在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有關部門的積極配合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服務質量和服務效能顯著改善,但仍然存在硬件建設、服務規範、管理監督機制不統一,服務質量差異大的現象。

政務服務中心標準化面臨的問題

  •   缺乏省級層面的頂層設計
  •   政務服務標準體系不夠完善
  •   信息化程度制約時效性
  •   思想認識不到位,群眾認知度不高
  •   硬件設施建設不統一

  近年來政府工作實踐表明,政務服務工作僅靠制度建設、督察督辦等制約手段來支撐的工作機制難以保持政務工作穩定和規範運行,大國之禮文化研究院依託資深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專家團隊及十數年、上千家政務大廳實地走訪調研與實踐,研究出一整套標準化建設體系,協助各級政府單位建立起覆蓋服務行為、辦事流程、監督管理、改進和評價等政務服務全過程且適用於各政務中心的服務標準體系,保證政務工作規範、穩定運行,把政務服務中心各項工作的目標、任務、內容、要求、範圍、程序、行為,全部用量化、統一的標準確定下來,使各項工作有可量化、可操作、可評價的標準,進而解決政務服務中心工作的規範化、標準化問題,實現一切工作有標準,一切標準有程序、一切程序有監督、一切監督有公開,從而引領政府管理創新,贏得人民群眾更多理解支持和信任。


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是提升服務質量和服務效能的必經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