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餅充飢,本是件荒唐事,為什麼還有人執意要去做

畫餅充飢,本是件荒唐事,為什麼還有人執意要去做


畫餅充飢,本是件荒唐事,為什麼還有人執意要去做


畫餅充飢,本是件荒唐事,為什麼還有人執意要去做

李簫宏:

畫餅充飢,本是件荒唐事, 為什麼還有人執意要去做

我們先看一個故事。傳說中有這麼兩人結拜成了把兄弟。這一天,二兄弟要出遠門,就去大哥家辭行。去前,二弟考慮給大哥送個什麼禮物呢,空手去看哥也不好啊。於是他就用秫杆和細米兒紮了一隻雞,就去給大哥送禮去了。到大哥家後,大哥出門了,只有大嫂在家。老二說:“大嫂子,我快出遠門啦,也沒有什麼東西可送給你們的,這樣吧,瓜子不飽是人心。我就送給你們這隻雞,請收下吧”。

大嫂子一看,心說“真有你的”。隨後對二弟說,哎呀!二弟啊,你怎麼這麼客氣,每次出個遠門都得叫你這麼破費。說著就把這隻“雞”收下了。大嫂隨聲說到:“二弟呀,你出去一趟還不知什麼時候回來,今個兒就別走了。無論如何也要吃了飯再走。我也不會做特色飯,做個家常便飯吧。快坐下,等會就好”。

老二喜出望外。我這樣對他們,他們還這樣對我好。正想著大嫂子給做啥好吃的呢?正想入非非之時,就見大嫂拿著兩個大空盤和兩雙筷子放在飯桌上。隨後拿出她用的毛筆來,重重的蘸了一下墨汁,找了張紙,在紙上畫了個大陷餅。隨聲說到:“老二啊,趁熱快吃吧,涼了就不好吃了”。二弟一看傻了眼,但是啞巴吃黃連,心裡有苦說不出。於是拿起筷子假裝夾了一塊餅填到嘴裡,故意嚼了會。然後放下筷子說到:“謝謝大嫂的盛情款待,今天吃的太飽了,謝謝您了!我不等大哥回來了”。

二弟走後,功夫不大,大哥回來了。大嫂忙告訴他:二弟給你辭行來了,還送了只“雞”來。隨手把老二送的那隻“雞”拿給他看。他瞧了瞧,馬上對大嫂說:“人家給送“雞”來啦,你也沒留人家吃個飯啊”。大嫂說,留他吃了,陷餅這不還在這兒撂著嗎?大哥過去瞧了瞧這張餅,隨之說到:“咳,這都怨我不在家,就憑這隻“雞”,說什麼也不能給他吃這張餅啊!”

我們不去追究這個笑話產生的處地和日期,也不研究這個故事的真假由來和發生背景。我們有必要去探索一下這種欺人又被欺的荒唐事,現在是否還有人再做這種蠢事呢?我們就揭示一下幾個亂象來看看。


亂象一:原先串親訪友,還是春節去親戚家拜年,那時經濟條件不好,隨便帶合點心,帶碗餃子即可。可現在這個社會不行,人們生活富裕了,在走親串友,拜年中也富華起來。禮越送重,一件不好聽,就送兩件,兩件沒面子就送四件。尤其是看病人,送一大堆東西,尤其是奶和水果,住院中和出院時不是以“白菜價”賣給院門口的小商販,就是他們在以欺人的價賣給別人,甚至有得就將這些東西乾脆給親朋好友們平分了之。為什麼都知這是“畫餅充飢”之事,還自欺自的去做呢。也是讓小鬼勾住了魂:也就是舊的風俗習慣,明知不對,但還得照辦無誤。

亂象二:前幾年,拿農村的換面來說。城市裡是去糧店或超市買成品面,可在農村都是自己存放著麥子,吃麵時,再用麥子去麵粉廠換面,這本來是很正常的事,但裡邊就有了非正常的事。有些人為了使存放庫缸中的麥子不生蟲,拿著農藥瓶子就往裡倒,我看到後吃驚的問他,你放這些農藥吃了不中毒嗎?他滿不在乎的說,咱又不吃,咱是拿麥子去換面。但他就不想你放進這些農藥去換的面不是你這放農藥的麥子。但別人也象你這樣想,這樣辦,你換回來的面不同樣是吃的帶農藥的面嗎?這就是“自私”的小鬼勾住了魂,即欺人又欺己;即害已 又害人。

亂象三:前幾年興旺一時的高息集資風潮,好多人,甚至一些公職人員也捲入其中,最後高息沒拿到,還造成血本無歸。輕者傾家蕩產,重者跳樓自殺。有些房產老闆集資高息達到三分。這都是自欺人,從哪裡賺那麼高的利潤呢,為什麼欺人的人知道是騙人,


李簫宏:

還要去騙呢?那為什麼被欺騙人知道荒唐,還要執意去做呢。究其原因,還是那3個小鬼給勾住了魂,一是“貪得無厭”;二是“自私自利”;三是“僥倖”心理。有這三個小鬼構成了“鬼迷心竅”。使明知“畫餅充飢”不能吃,還讓別人吃。實際結果,是越吃越餓!

以上是我對“畫餅充飢”的一點感想,你怎麼看,歡迎評論。

李簫宏:

畫餅充飢,本是件荒唐事,為什麼還有人執意要去做


畫餅充飢,本是件荒唐事,為什麼還有人執意要去做


畫餅充飢,本是件荒唐事,為什麼還有人執意要去做


[圖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