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法》今起實施:刷單、刪差評、虛假交易、賣假貨都重罰

《電子商務法》今起實施:刷單、刪差評、虛假交易、賣假貨都重罰

新的一年已經來到,從2019年1月1日起(也就是從今天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將正式實施,對於經常網上購物的網友來說,新的規定還是應該瞭解一下的。

經過5年的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正式通過,並將於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對於新的法規,其中最重要解決問題是,對假貨、虛假交易、刪差評等問題的打擊,而這已經成為了現在電商平臺的毒瘤,通過新法規的執行,希望為消費者打造了一個更好的消費環境。

為何要頒佈《電子商務法》?

《電子商務法》今起實施:刷單、刪差評、虛假交易、賣假貨都重罰

從統計報告來看,目前中國網民規模已達到8.02億人,網絡零售用戶規模約6億人,中國網絡零售用戶規模佔互聯網用戶超70%,換句話說,平均每10個互聯網用戶中有7人是網絡購物的用戶,這個比例相當的高。

此外,我國電子商務市場是數萬億級的市場,由於當前這個市場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甚至已經到了必須要政府機構去約束行業的規範和發展了,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正式開始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也就是必然。

《電子商務法》明確了電商經營者:需要營業執照、繳納稅務

《電子商務法》今起實施:刷單、刪差評、虛假交易、賣假貨都重罰

《電子商務法》中對電商經營者進行了明確,即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絡從事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活動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包括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平臺內經營者以及通過自建網站、其他網絡服務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電子商務經營者。

從這個表述上來看,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上的代購,微信朋友圈裡的微商、以及在網絡直播平臺中賣東西的主播,都屬於電子商務經營者,而這些從業者都需要執有營業執照,還須是採購國和中國雙方的營業執照,同時經營者也需要繳納稅務,偷稅漏稅需承擔刑事責任。

《電子商務法》對消費者有哪些保護措施?

《電子商務法》今起實施:刷單、刪差評、虛假交易、賣假貨都重罰

既然是要為消費者打造了一個更好的消費環境,那麼《電子商務法》中對消費者權益也做出了明確保護,主要的核心點有以下這些:

1、電子商務經營者不得以虛構交易、編造用戶評價等方式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很顯然這是打擊刷單、刷好評而誤導消費者的惡劣行為,同時商傢俬自刪差評也屬違法行為,法規中還要求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建立健全信用評價制度,公示信用評價規則,為消費者提供對平臺內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進行評價的途徑;

2、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必須要對個人隱私信息保護。規定中也明確,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明示用戶信息查詢、更正、刪除以及用戶註銷的方式、程序,不得對用戶信息查詢、更正、刪除以及用戶註銷設置不合理條件,同時如果用戶註銷的,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立即刪除該用戶的信息;

3、保護消費者的資金安全。法規中指出,未經授權的支付造成的損失,由電子支付服務提供者承擔,而如果平臺原因造成用戶支付金額損失的,那麼也應該有平臺來賠付,保護消費者的資金安全,是電子支付服務提供者的重要責任;

4、經營者向用戶推薦和搭售的同時,不能剝奪或限制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對於這個規定就是,經營者不能向消費者強賣,同時要尊重用戶的自主選擇權,比如訂機票時就再也不用擔心會自動訂到“租車”服務了,或者被強制購買其他服務的情況了;

5、經營者向消費者售賣商品不能立刻消失。法規中特意強調,電子商務經營者自行終止從事電子商務的,應當提前30天在首頁顯著位置持續公示有關信息,這無疑給在網上賣了商品又不想負責,然後玩突然消失的商家一個緊箍咒。

6、新法規中還明確指出,沒有中文標籤、不是國家認監委認證工廠生產、未獲取配方註冊證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不得在網絡平臺銷售,也就是說經營者售賣關係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務,需要拿到特定的審核標準;

7、對於電商經營者,要在店鋪最優先位置公示營業執照信息、與其經營業務有關的行政許可信息等,而這可以有效的降低消費者被騙的概率,同時對於打擊售假的態度上,第三方電商平臺須嚴格審核網店資格,若因資格審核不嚴導致出現售假現象,電商平臺也將承擔連帶責任;

當然了,《電子商務法》中還有很多保護消費者權益的,而上述點出來的,只是當前存在的一些突出現象,而法規中如果不遵循,那麼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並處50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的罰款,同時對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電商平臺)的經濟處罰是2萬元到200萬元不等,還可能經營者負上民事或者刑事責任。

《電子商務法》的意義何在?

《電子商務法》今起實施:刷單、刪差評、虛假交易、賣假貨都重罰

經過5年調研,最終實行的《電子商務法》,最大的意義在於,讓電商市場正規化。有了這個規定,電商平臺上無論是產品質量,還是服務態度都將監管得更加到位,更有利這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對電子商務從業者來說,在這部法規的約束下,將要認真做好產品,杜絕假貨,不以次充好,規範經營,認真服務,而對於用戶來說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服務態度,更有質量保證的產品,更加真實的購物環境。

此外,有專業人士還強調,《電子商務法》還將微商納入到了監管體系中。目前我國從事這個行業的已經超過3千萬人,其中絕大多數是沒有向國家納稅的,而隨著新法規的頒佈,微商監管到位後,不光產品質量得到有效監管,稅收也得到監管,更加利國利民。

海淘購物者也要注意 個人額度提升至2.6萬元

2019年1月1日起,財政部、海關總署與稅務總局聯合發佈《關於完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監管有關工作的通知》也將正式實施。對於那些海淘黨來說,個人額度提升至2.6萬元,即單次交易限值由人民幣2000元提高至5000元,年度交易限值則提高至26000元。

在商品清單方面,葡萄汽酒、麥芽釀造啤酒、健身器材等63個稅目商品,這意味著,消費者可選擇的產品更廣。

轉自騰訊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