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之行:華盛頓(一)

華盛頓全稱為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以區別於華盛頓州。它是美利堅合眾國的“心臟”。

當初,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為了紀念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將特區命名為哥倫布。可新都尚未建成,華盛頓就去世了。為了紀念他,聯邦政府及國會將新都命名為華盛頓。

美國之行:華盛頓(一)

美國白宮


也許,以總統命名的國家首都,在全世界極為罕見。因此,華盛頓在美國人的心中位置,肯定不是一般。

據瞭解,世人對華盛頓的評價讚賞有加。由於他扮演了美國獨立戰爭和建國中最重要的角色,是資產階級革命家、傑出的軍事統帥,華盛頓通常被稱為美國國父。徐繼畲所著的《瀛環志略》中有云:“華盛頓,異人也。起事勇於勝廣,割據雄於曹劉,既已提三尺劍,開疆萬里,乃不僭位號,不傳子孫,而創為推舉之法,幾於天下為公。”從中可見一斑。

美國之行:華盛頓(一)

華盛頓白宮前美女遊人


(一)

來到華盛頓,與初到紐約而言,多多少少有不同的感受,或增加上了對美國社會、人文、自然等新的認知。

相比紐約,華盛頓的地鐵設施和環境好的多,挺有氣派。華盛頓的地鐵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建設和運營的,比中國第一條地鐵——北京地鐵,還晚七年的時間,自然而然顯得時尚。

美國之行:華盛頓(一)


乘坐在地鐵的戀人,示愛並不避諱周圍的人,經常看到相互親吻。但大多是雀兒踏枝、蜻蜓點水。不像那種熊抱式,或啃起來沒完沒了。

這裡的黑人比白種人更多,據說能佔58%。

我最喜歡的是華盛頓街景,馬路比紐約更乾淨整潔。沒有太多的高樓大廈,但每座建築都別具一格,與眾不同,透射出設計師巧妙的藝術,特別吸引觀賞的眼神。如果把紐約比做高貴的婦人,華盛頓可謂清純的少女。


美國之行:華盛頓(一)

華盛頓雕像


除了世界各地的遊人外,很少見到當地市民在街上行走。對於華盛頓當初美國內戰爆發前僅僅有幾千人居住的小城,到現在只有區區六十多萬人口特區來說,不及中國任何一箇中等城市。人口稀少,簡潔明快,讓城市乾淨的沒有一點壓力和負擔。

美國之行:華盛頓(一)

華盛頓街道一景


這裡找不到流浪狗或貓,樹上落下的一片殘葉,也會有人拾起。他們每個人都在做環境汙染的減法,積少成多化為零。反思中國汙染現狀,令人擔憂的是由很多方面一點點的“加法”日積月累造成的,甚至形成了“破窗效應”。一正一反,必然擴大了差距。

最近,我看到了一篇報道。說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美國環境汙染和現在的中國一樣嚴重。真不知道究竟要表達什麼意思。但我想,不管這怎樣國家和國民都要有憂患意識和危機感、緊迫感。既然社會主義制度比資本主義制度優越,幹嘛走他們的老路?我們曾靠舉國之力,在其他方面創造了很多世間的奇蹟。他們有壞的,也有好的;我們有行的,還有不行的。只有我們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早日實現青山綠水藍天不是夢。

美國之行:華盛頓(一)

華盛頓公園草坪


(二)

美國,沒有古代。所以首都華盛頓的景點,也就大多為近代的、現代的。

國立美國曆史博物館,是世界知名的史密森尼博物館其中之一。裡面眾多展品中涉及農業、服飾、天文、醫藥、軍事、文書、貨幣、紡織、交通、科學、音樂等方面。但這些展品都很“現代”,大多是美國建國時的東西,有聯合收割機、汽油拖拉機、打字機、縫紉機、四輪輕型汽車、先鋒號蒸汽火車頭、電話機等。這些東西在新中國時,還都是新鮮玩意,在美國卻成了古董。不像中國的故宮裡擺放的幾千年以上的物件,那才是無價之寶。


美國之行:華盛頓(一)

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展品


如果把有五千年文化的中國比做百歲老人,那麼二百多年的歷史的美國不過是幾個月的嬰兒。在許多人眼裡或許早就會被扔掉、拆掉的“廢物”,也許在美國就會成為“歷史文物”而被小心收藏、保管。

美國之行:華盛頓(一)

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展品


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也是世界知名的史密森尼博物館其中之一。進去看了一下,並不感到什麼新鮮的之處,恐龍等也許世界任何一個國家自然博物館裡,都有化石的標本,地球的歷史進程中,動物和植物的生物演化,在世界各地大同小異,只不過一些稀有的動植物,分佈在不同地區罷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也繁衍出不同的物種。而當今大量的引進和輸出,讓物種逐漸成了世界大同。

(圖片原創)

美國之行:華盛頓(一)

華盛頓街道一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