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世界性帝國需要什麼?看看大唐天可汗稱呼,還有成就就懂

古代世界性帝國需要什麼?看看大唐天可汗稱呼,還有成就就懂

世界性帝國,對古代世界而言,意味著很多很多,代表一個文明的極盛榮耀,也算是躋身主流文明的敲門磚。一個古老的文明,要是沒有世界性帝國的產生,無疑是不完整的。

古代世界性帝國需要什麼?看看大唐天可汗稱呼,還有成就就懂

(最早的大一統世界影響力帝國波斯帝國)

比如西方之古羅馬帝國,亞歷山大帝國,中東之波斯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還有大航海時代後的西班牙、英國皆如此。

這樣的帝國,有一個標準,就是疆域的廣闊,文化影響的深遠,和軍事實力的強悍。

在還沒有成為地球村的世界,獨樹一幟引領時代。

東方文明,實事求是說,因為地緣阻絕關係,遺世而獨立,進而形成了自我循環內生的文明氣質。

但這其中也有列外,那就是被尊稱為“天可汗”的大唐帝國極盛時期,哪個時候的唐帝國,就是世界性帝國。

古代世界性帝國需要什麼?看看大唐天可汗稱呼,還有成就就懂

(大唐帝國的影響力)

其中的關鍵點有三!

第一:是搞定了曾經佔據中東,號稱世界七姓之主的突厥帝國。

跟在中國的存在感稀缺不同,突厥汗國可是曾經的世界霸主之一,西壓東羅馬,南震懾阿拉伯帝國,橫絕一時。卻在大唐連消帶打之下,土崩瓦解,大唐的顯赫武功,同時代無人可敵。

第二:大唐文化精神的包容觀讓世界無數人仰慕大唐。

曾經千年以前的長安,就是世界的中心,哪裡有無數種族無數文化的和諧共存,不斷交融,平等貿易共生共榮。

這樣的胸襟配合大唐的強盛,讓歐亞大陸已知世界,都知曉,東方有一個奇蹟之國唐朝。

第三:大唐帝國,在歐亞中心阿拉伯帝國,展現了軍事實力。

在唐朝極盛期,位置最遠的波斯都督府直達中東,是波斯王子俾路斯不遠萬里,求過去幫助波斯而設置的。

隨後大唐還在中東和阿拉伯帝國爭鋒相對,打了一場著名的俄羅斯之戰,即便先勝後敗,也讓阿拉伯帝國側目,進而承認了大唐在中東地區的勢力範圍。

古代世界性帝國需要什麼?看看大唐天可汗稱呼,還有成就就懂

(波斯和阿拉伯帝國)

這三個關鍵點,各自凸顯了三個要素,也是世界性帝國出現的前提條件。

首先:當然是擊敗原來的霸主。

其次:用文化影響已知的世界。

最後:在歐亞大陸的中心,站穩腳跟。

這三大要素,一為軍事威懾,二為文化影響,三則是佔據世界舞臺中心。最後也凸顯來唐朝在當時也已存在的制度優勢。

由古代史,看今日,其實世界霸主如何來的?已經一目瞭然!

那麼這個顯赫無比的世界性帝國唐朝如何來的?還是回溯歷史看一看吧。

古代世界性帝國需要什麼?看看大唐天可汗稱呼,還有成就就懂

(強漢版圖)

大唐建立前,史上也有漢、晉、隋三個大一統王朝,然後就是數百年亂世。

漢朝長壽強勢,絲綢之路也隨張騫的腳步開拓,讓漢文化開啟了和西方交流的序幕,但漢朝的強大,還有影響力,實事求是的說,並沒有覆蓋整個歐亞,僅僅在東北亞和部分中東有傳播,時代的侷限性讓漢朝失去了世界性帝國的地位。

後續晉和隋,都屬短命王朝,相較晉朝的弱勢,隋朝雖短暫,卻在短短數十年中留下了無數輝煌。

只不過壽命的缺失,讓他失去了成為世界性帝國的機會。

而哪個時候的東北亞甚至中亞中東,對於一個能起主導作用的世界性帝國是有訴求的。

古代史,雖然國際規則不明晰,可小國因為生存需要,附庸與大國,卻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遊牧帝國雖然強大,但太過野蠻,相較遊牧民族的野蠻,新生的唐朝,無疑是更好的選擇。

胡漢雜糅的唐朝漢人,在補充了彪悍的五胡血脈之後,變得睿智而不失勇武,平和而不失霸道,動靜之間彰顯霸氣。

古代世界性帝國需要什麼?看看大唐天可汗稱呼,還有成就就懂

(唐太宗)

需要的僅僅是一個契機,一個改變帝國的人出現而已。

隨後,雄才偉略的唐太宗李世民出現了。

唐宗無疑是華夏史上的英雄人物,這從他年紀輕輕,就在隋末動亂中縱橫捭闔,奠定大唐基礎開始。

隨後通過一場玄武門之變,成了帝國的掌舵者。

古代世界性帝國需要什麼?看看大唐天可汗稱呼,還有成就就懂

(渭水之盟前)

可這掌舵者,在當權之後卻面臨了一場危機,那就是:渭水之盟

之前說過,在隋朝和唐朝年間存在的突厥帝國,是當之無愧的世界性帝國,雖然分裂成了東西突厥,可依舊實力強悍!

一般而言這樣的帝國,都有個愛好,那就是插足國際事務,誰家出點啥事,就喜歡帶兵馬去看看。

今日這種行動叫,維護國際規則,哪個時候嗎,就是打秋風佔便宜。

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李世民剛剛通過玄武門之變搞定內部,成了皇帝屁股還沒坐穩,就聽聞東突厥頡利可汗引十萬鐵騎扣關長安直抵渭水之濱的消息。

這鐵騎洪流的背後,是東突厥乘人之危的舉措。

眼見敵人勢大,李世民也心知搞不好要遭,但不戰而潰,如何是隋唐英雄的作風,在派出先遣部隊,招呼了東突厥之後。

玩起了以戰促和的手腕,戰爭過後又親率寥寥六騎前往灞橋陣前和頡利可汗面談。

古代世界性帝國需要什麼?看看大唐天可汗稱呼,還有成就就懂

(盟約處今猶在)

李世民虎膽雄心,還有後續低調認慫,彰顯了一個世界征服者的謀略膽識。

這場外交會見,李世民六騎前去是真的,但真就靠虎軀一震,引頡利可汗退兵?那是虛構的!

真實的歷史是,大唐王朝“空府庫”才讓東突厥退兵。

這言語中的空和府庫,告訴我們,後續這一定是一個勵志的故事。

隨後李世民開始了雪恥之路。

這條路上,他心知肚明突厥的強大,也深知接收的國家,需要穩定需要發展,需要軍備改革。

於是,開啟了一場三面出擊的滅突厥政策。

對外,他安撫突厥,卻在安撫外表下,派遣諜報人員深入突厥,挑唆突厥矛盾,引發突厥內亂。

對內,他勵精圖治,穩定朝局,安撫民心。

軍事,他做足軍事準備,先是編練新軍,甚至讓軍士和自己一起在皇宮顯德殿內習武。

古代世界性帝國需要什麼?看看大唐天可汗稱呼,還有成就就懂

(低頭為忍)

這三面政策,內外軍事皆有,才有三年之後的復仇之戰。

間諜細作們,在東突厥不斷活動探查情報!

渭水之盟後不久,大唐就知道了突厥內亂消息,原本鐵板一塊的東突厥,有了三個可汗薛延陀可汗和突利可汗、頡利可汗,再加上天災爆發,內憂外患的東突厥,一般凋敝。

而反觀唐朝,政局穩定,經濟恢復,一片蒸蒸日上景象。

一番思量後,大唐決定反擊東突厥,恆安(山西大同)、朔方(內蒙古烏審旗)成了前線基地,隨後當然是開打啊!

貞觀三年(公元629年),白道大戰唐軍戰而勝之。

貞觀四年(公元630年),軍神李靖攻定襄,戰而勝之,俘楊正道及煬帝蕭後,將其送於長安,頡利可汗孤身逃走。

隨後唐軍兩路突擊,李靖和李勣配合默契,一路勢如破竹,打的東突厥節節敗退,頡利可汗也悲催的被唐將張寶相生擒。

這一戰,就此奠定了大唐北方版圖,貝加爾湖以北皆歸大唐,也讓原本歸屬突厥的部落,開始歸附大唐。

古代世界性帝國需要什麼?看看大唐天可汗稱呼,還有成就就懂

(大唐鐵軍)

志得意滿後的唐太宗,並沒有得意忘形,而是清醒的給了大唐定位。

這是一個不講究華夷之別的國度,對眾多大臣所言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他也不置可否,而是施行了非常寬仁的政策。

這寬仁平等的政策,讓後續的“靈州會盟”還有唐太宗晉升天可汗,成了必然。

隨後數年,唐朝的西域政策,一直延續剿撫並舉政策,讓西域小國知天威同時也知天德。

威德加持下,無數小國不斷歸附,他們在大唐建立的國際規則下,找到了最合適的生存之道。

由此,才有了貞觀四年(630年)

“諸蕃君長詣闕,請太宗為天可汗”《唐會要》卷一百

這樣的事出現!

古代世界性帝國需要什麼?看看大唐天可汗稱呼,還有成就就懂

(萬國來朝)

隨時間延續,這“天可汗”威名也隨著大唐盛世的不斷延續,不斷髮展。

到了武則天聖歷三年,大唐已成無可爭議的天下共主:東至高麗國、南至真臘國、西至波斯吐蕃、及堅昆都督府、北至契丹突厥玖序、併為人番

那個時候的大唐,按《唐會要》所載,藩屬國有29個之多,其中不少國家都實力強悍,比如波斯(伊朗)、尼婆羅(尼泊爾)、天竺(印度)、日本,都如此!

按照《唐會要》記載:諸蕃渠帥有死亡者,必下詔冊立其後嗣焉

可見,當時的大唐,對藩屬國都有著明確的權責歸屬,這些國家的君王去世,新君都需要唐朝下詔冊立,才算獲得官方蓋章。

那麼,藩屬國給予了大唐特權,大唐回報他們的是什麼?就是有序的國際規則!

唐朝作為“天下共主”需要合理公正的平衡藩屬國關係,這包括調解糾紛,給予保護,今日看,和美國之於北約有相似之處。

小國之間鬧矛盾了,來唐朝這仲裁下,有人打小國了,別急,我幫你出頭。

因此,才有唐王朝極盛時期,在各個地方設置的都護府和都督府出現,而且這軍事組成是以外國人為主。

比如波斯國王卑路斯就是波斯都督府的右武衛將軍。

這樣的將軍,盛唐時期有一大串!

這樣的國際規則,在大唐盛世延續了一百多年,哪個時候的東北亞大陸,甚至中東都因唐朝的存在,少了許多戰爭風險。

可惜的是,在強盛的帝國,也有衰敗的一天。

當安史之亂的烽煙席捲盛唐時,大唐終於從極盛走向了下坡路。

“天可汗”天下共主的榮光,也在內亂後走向了末路,曾經的大唐聯盟,成了過去時。

餘暉依舊,今不見,唯有盛世,讓人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