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想要去救晉陽,李世民卻在帳外大哭:我們馬上就要命喪黃泉了

隋朝末年,各地紛紛起兵,雖然李淵與隋煬帝有著一層親戚關係,但是這絲毫不妨礙李淵起兵反隋。


當時的晉陽算是李淵的根據地,他就在此地起兵,然後攻入了臨汾郡,距離霍邑只有五十里的路程。


李淵想要去救晉陽,李世民卻在帳外大哭:我們馬上就要命喪黃泉了

當時駐守霍邑的是宋老生,他擁有兩萬精兵,其次是大將軍屈通,他帶領數萬騎兵戍守在河東,二人共同對抗李淵。面對兩面夾擊,李淵的情況自然不容樂觀。


當時李淵手下的將領有請求先攻打河東,因為畢竟相對於宋老生,屈通的數萬騎兵更難對付。因為騎兵機動性比較強,他可以時不時的在背後攻擊。


但是任瑰對李淵說:"關中的豪傑,盼望我們義軍的到來已經很多年了,我在馮翊多年,請讓我前去和他們談,他們一定會效忠我們。


然後我們的大軍從梁山渡河,直走韓城,進逼郃陽,當地的長官蕭造是一個文官,他只要聽說大軍前來一定會歸順。之後我們再直攻永豐,雖然沒有進入長安,但是整個關中都已經盡在掌握了。"


李淵想要去救晉陽,李世民卻在帳外大哭:我們馬上就要命喪黃泉了

而裴寂則說:"屈通的大軍戍守在河東,我們不把他解決掉,而直攻長安,萬一我們兵敗,就會被兩面夾擊,到時候就危險了。"


這時候,李世民站出來說:"話雖如此,但是用兵作戰一向講究快速,我們憑藉著多次勝利的勇猛的氣勢,一路安撫百姓。這時候向西進攻長安,長安的百姓,看見我軍的軍旗就已經震驚駭怕,我們趁著對方還沒有作戰勇氣的時候,一舉攻下長安,就如同搖晃枯樹上的樹葉一樣簡單。


而如果我們在長安城外耗費大量的時間,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仔細計謀,有時間部署防備,浪費的就是我們自己的時間,消磨的是我軍的鬥志,那麼大勢就去了。


再者說,關中豪傑並起,不能沒有歸屬,但也不能過早的招撫。屈通不過是一個奴才,不值得我們考慮。"


李淵想要去救晉陽,李世民卻在帳外大哭:我們馬上就要命喪黃泉了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在這期間一直下雨,李淵因此無法進兵,而軍中的糧草也撐不了多久。劉文靜去找突厥請求支援還沒回來,反倒傳出來突厥和劉武周暗中勾結想要偷襲晉陽的消息。


李淵頓時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想要立刻返回晉陽救援,畢竟在李淵心中,晉陽還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這時候李世民卻說:"現在稻穀成熟,遍佈整個原野,糧食的問題不用發愁。宋老生為人輕率急躁,一場勝仗就能讓他臣服。


李淵想要去救晉陽,李世民卻在帳外大哭:我們馬上就要命喪黃泉了

李密在奪取糧倉之後,就沒有了長遠的打算;劉武周雖然和突厥表面親善,內心絕對是互相猜忌的。劉武周想要攻打太原,但是哪裡又能忘記近在咫尺的馬邑?


我們打著舉大義,救蒼生的旗號,就應該奮不顧身先入咸陽,以此號召天下。現在只是遇到小小的敵人,就立刻調轉軍隊,我怕那些為大義而投靠我們的壯士,會離散解體,我們也就是防守太原城的賊寇而已,如何在這大亂中保全自己?"


雖然李世民苦口婆心的勸說,但是李淵不為所動,李世民就想要進入營帳再勸阻,但是李淵卻已經睡下了。


李世民無法進入營帳,就只好在營帳外面大哭,哭聲頓時就傳到了帳內,李淵只好讓他進來。


李淵想要去救晉陽,李世民卻在帳外大哭:我們馬上就要命喪黃泉了

李世民哭著說:"我們高舉義旗出兵,向前出戰就能成功,懦弱後退就會造成離散。士卒離散,後有追兵,我們馬上就要命喪黃泉了。"


李淵終於醒悟了,但是此時軍隊已經出發了,該怎麼挽回呢?


李世民說:"右軍嚴整待發還未出兵,左軍雖然出發,應該還未走遠,不如我前去追趕。"李淵同意了他的請求,當夜李世民便把左軍追趕回來。


李淵想要去救晉陽,李世民卻在帳外大哭:我們馬上就要命喪黃泉了

沒過多久,太原的糧食也到了。然後李世民用計誘惑宋老生出兵,一仗之下,宋老生大敗被殺,李淵順利攻下霍邑,距離長安又近一步。


不愧是唐太宗李世民,眼界自然高於當時的人,不然也不會在當時的環境中脫穎而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