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第一支青年志願墾荒隊“北大荒”紀事:20萬青年奔赴荒山、荒原和荒島

導讀

在北大荒的開發歷史上,有許多令人難忘的壯舉,我國第一支青年志願墾荒隊開發北大荒,就是其中輝煌的一頁。1955年8月9日,在毛澤東的首肯下,第一支青年志願墾荒隊成立,開啟了中國現代史上一大批青年志願者到“北大荒”開發邊疆、建設邊疆的先河。


01

組織青年墾荒隊得到毛澤東首肯


從1953年開始,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全面實施。迅速增加的國內人口,對糧食產生了更大的需求。由於農業發展較慢,糧食短缺問題始終沒有解決。1953年,全國小麥產量不足。1954年,長江、淮河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澇,產糧區不能調出大量糧食。


全國第一支青年志願墾荒隊“北大荒”紀事:20萬青年奔赴荒山、荒原和荒島

■ 1954年,因洪澇災害,進洪閘開閘分洪。


當時,中央主要領導同志仍然認為,要解決中國的糧食問題,就要加快合作化進程,就要將增加糧食產量的著眼點放在開墾更多的耕地上。在20世紀50年代,許多農業專家也普遍認為,我國有30億畝土地可用來發展農業生產,其中一半可耕地還沒有開墾。


在當時“一切學習蘇聯”的方針影響下,蘇聯組織青年墾荒隊的做法引起了中國方面的注意。1955年4月,團中央代表團赴蘇聯訪問時,特意去認真瞭解了蘇聯在1954年實行的大規模城市青年移民墾荒運動。當年,蘇聯改變了過去大規模從農村移民開荒的做法,轉而以城市青年為墾荒主體,在兩年內動員了27萬城市青年移民墾荒。這樣既解決了糧食短缺問題,又解決了部分城市青年的就業問題。


全國第一支青年志願墾荒隊“北大荒”紀事:20萬青年奔赴荒山、荒原和荒島

■ 蘇聯墾荒者們,大多數為青年人。


團中央代表團回國以後,向中共中央報告了蘇聯的做法,認為“從城市中動員年輕力壯、有文化的青年去參加墾荒工作是有好處的,也是今後解決城市中不能升學和無職業青年就業問題的一個辦法”。


團中央的這個意見得到毛澤東的首肯。因為中國遇到了與蘇聯相同的問題:一方面是糧食短缺;另一方面,這一時期教育事業發展很快,結構很不平衡,小學和初中的入學率較新中國成立前大大提高,而高中教育和大學教育未能相應發展,不能滿足龐大的小學畢業生和初中畢業生的入學需求,這樣就導致了大量不能升學和就業的青年群體。


時任團中央書記胡耀邦在延安時期曾親歷過大開荒,對墾荒有著深深的情結,於是,他心中產生了組織青年志願墾荒隊的念頭,而且就從首都北京做起。正在這時,《中國青年報》發表了一首詩:《致團中央書記的信》,詩中表達了對於邊疆墾荒的嚮往。


讀到這篇詩作,胡耀邦立即打電話給《中國青年報》總編輯張黎群,要見作者。作者很快趕來,胡耀邦急切地詢問:“你願意墾荒嗎?如果我批准你去墾荒,你去不去?”作者沉默了,他只在詩歌中表現了激情,並非真的做好了投身其中的準備。


全國第一支青年志願墾荒隊“北大荒”紀事:20萬青年奔赴荒山、荒原和荒島

■ 胡耀邦


於是,胡耀邦決心物色另外的人選,責成團中央辦公廳主任黃天祥和張黎群共同負責,團中央辦公廳黎雁、青農部儲佔書和《中國青年報》編輯舒學恩(筆名舒展)具體物色和籌劃。


02

籌劃全國第一支青年志願墾荒隊


恰好,北京市石景山區西黃鄉22歲的青年農民、中共黨員、鄉長兼團支部書記楊華,早在將近一年前的北京市第四次農村工作會議上,就向石景山區委秘書周全表達過遠征開荒的願望。


6月20日,舒學恩來到石景山區委物色墾荒發起人。接待他的區委秘書周全一聽,馬上想到了楊華,立即通知楊華前來,結果一拍即合,領頭人找到了!

有了領頭人,接下去是使事情向縱深發展。團中央於7月25日草擬了《關於組織青年參加開墾荒地的幾項意見》,由胡耀邦批准後上報中央農村工作部。意見說:“青年團在開墾荒地的巨大任務中應起積極的突擊隊作用……在條件許可的地方,還可以建立一些青年村、青年集體農莊或青年農場……”這就是青年墾荒隊的雛形了。


經過團中央工作小組的籌劃和組織,楊華和南苑區的李連成、李炳恆、東郊區的張生以及門頭溝石門鄉的團總支書記龐淑英等人,一起來到團中央機關,商量組織墾荒隊前往北大荒。他們決心,不要國家投資,組織一支60人的墾荒隊遠征,為國家開墾3000畝荒地,產出30萬斤以上的小麥。


全國第一支青年志願墾荒隊“北大荒”紀事:20萬青年奔赴荒山、荒原和荒島

■ 北京青年志願墾荒隊五位發起人,從左至右為李連成、李炳恆、龐淑英、楊華、張生。


8月12日晚,胡耀邦在家中的庭院裡會見了楊華等5人。在這次會見中,胡耀邦要求北京團市委幫助楊華他們組織好60人的墾荒隊。與此同時,黑龍江團省委組織了接應,由省測繪局勘測隊協助,確定黑龍江五大荒地之一的蘿北縣境內2萬公頃土地為北京青年的墾區。


8月16日,《人民日報》、《北京日報》發表了由舒展起草的《北京市青年志願墾荒隊倡議書》,在青年中激起強烈反響。14天內,全國有803人報名要求參加墾荒隊,其中北京市有564人,團中央收到各界青年捐助的款項6.9萬餘元。


全國第一支青年志願墾荒隊“北大荒”紀事:20萬青年奔赴荒山、荒原和荒島

■ 北京各界青年到車站為北京青年志願墾荒隊送行


8月25日前後,北京團市委按照團中央書記處的指示,從眾多的報名者中選拔了60名青年組成北京青年志願墾荒隊,其中男隊員48人,女隊員12人。全隊中11人是黨員,42人是團員。楊華任隊長,龐淑英、李連成、李炳恆、張生任副隊長。


1955年8月30日,是北京青年志願墾荒隊出發的日子。上午,北京各界青年1500多人舉行盛大歡送會。胡耀邦到會發表熱情的講話,他說:“我們的國家有15萬萬畝荒地。我們青年不能讓荒地長野草,一定要它生長出糧食來。今年你們走了,明年,後年還要有更多的青年到你們那裡去。蘇聯有共青城,我們為什麼不能有青年城呢?北京的青年應該到偉大祖國的邊疆去建設起一個青年城來。”


全國第一支青年志願墾荒隊“北大荒”紀事:20萬青年奔赴荒山、荒原和荒島

■ 1955年8月30日,時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胡耀邦向北京市青年志願墾荒隊授旗。


03

20萬青年奔赴荒山、荒原和荒島


8月30日下午6時,北京青年志願墾荒隊登上北去的列車。9月4日,墾荒隊來到黑龍江省蘿北縣鳳翔鎮南10公里處,將落腳的地方定名為團結村。


蘿北縣位於小興安嶺東南端,黑龍江與松花江匯合處,北部與蘇聯隔江相望。全縣的土地面積1.5萬平方公里,當時人口不足8000人,因此,人均擁有土地1.8 平方公里。當時,蘿北可供開墾的土地有400萬畝,土地資源是豐富的。


僅半個月,北京青年就開墾出了1200畝荒地,第二年生產了27萬斤糧食,60萬斤蔬菜,蓋起了宿舍和食堂。


全國第一支青年志願墾荒隊“北大荒”紀事:20萬青年奔赴荒山、荒原和荒島

■ 1955年9月,北京墾荒隊員在開荒典禮時,寫下了豪邁的誓言。


團中央給予這支青年墾荒隊巨大的榮譽。墾荒隊開犁不過10天,楊華和龐淑英就作為代表返回北京,參加“全國青年建設社會主義積極分子大會”。楊、龐兩人為大會帶來了兩件禮物:一把黑土和一個樹根。黑土代表荒原的肥沃,樹根則是在開荒中必須挖掉的東西。


全國第一支青年志願墾荒隊“北大荒”紀事:20萬青年奔赴荒山、荒原和荒島

■ 墾荒隊員在運送穀草。


在這次會議上,楊華和龐淑英被授予“積極分子”稱號,周恩來在設宴招待全體代表時特意向楊、龐兩人敬酒。


在團中央的號召下,緊隨著北京青年志願墾荒隊的腳步,天津、河北、山東等省和哈爾濱市的團組織也紛紛行動起來,按照團中央的指示組織墾荒隊,陸續向蘿北開進。


全國第一支青年志願墾荒隊“北大荒”紀事:20萬青年奔赴荒山、荒原和荒島

■ 墾荒隊員在農間勞作。


為了在蘿北當地統一領導各地墾荒隊,根據團中央的指示,1955年11月12日召開了北京、河北、天津3個墾荒隊的全體團員大會,宣佈成立青年墾區和蘿北縣青年墾荒工作委員會,由各地帶隊幹部擔任組織領導工作,全體隊員編為4個大隊。


1956年春天,蘿北墾區內陸續開進一批又一批青年人,墾區規模迅速擴大。為了照顧地區差別,當年“五四”青年節前後,蘿北青年墾區按照墾荒隊員的籍貫,分別建立了北京莊、天津莊、河北一莊、河北二莊、山東臨朐莊、山東膠南莊、山東惠民莊、哈爾濱莊等8個農莊。從1955年9月至1956年11月,總共有14批墾荒隊員2570人來到蘿北荒原上紮營。


全國第一支青年志願墾荒隊“北大荒”紀事:20萬青年奔赴荒山、荒原和荒島

1957年,全國建立的國營農場已達710個,拖拉機站300多處。圖為黑龍江國營友誼農場的聯合收割機正在收割小麥。


北京青年志願墾荒隊奔赴蘿北墾荒的報道,在全國範圍內引起熱烈反響,遼寧、黑龍江、河北、山東、上海、天津、湖南、廣東、浙江等16個省市也組織起青年志願墾荒隊。一年間,共青團動員組織了20萬青年奔赴各地的荒山、荒原和荒島,開荒建點,安家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