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湖部署2020年汙染防治攻堅戰

羅湖部署2020年汙染防治攻堅戰
羅湖部署2020年汙染防治攻堅戰
羅湖部署2020年汙染防治攻堅戰

4月13日,羅湖區組織收看收聽省、市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推進電視電話會議,隨後第一時間召開全區汙染防治攻堅戰工作部署暨面源汙染專項整治工作專題會議,貫徹落實全省、全市會議精神,要求全區上下緊緊咬定工作目標,合力攻堅,保質保量完成各項任務。區委書記羅育德、區長劉智勇等領導參加會議。

會議強調,全區上下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推動各項汙染防治工作不折不扣落到實處。要壓緊壓實責任,嚴格履行工作職責,按照時間節點、標準要求,持續抓好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問題整改;要加強協調聯動,形成工作合力,抓實抓好汙染防治各項工作,不斷提升全區綜合環境質量。

生態環境質量取得長足進步 構建“天藍、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羅湖

源頭減汙、中端控汙、末端治汙

2019年,羅湖區生態環境質量取得長足進步。在大氣環境質量方面,羅湖國控點洪湖站PM2.5累計平均濃度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第二階段標準;水環境質量方面,深圳河及支流水質優良,全區5個黑臭水體整治全面完成;土壤環境質量方面,全面完成區管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質量調查工作,土壤環境風險基本管控;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在源頭減汙方面,統籌推進現狀零散、獨棟建築物小區和城中村排水管網改造等工程建設,2019年已完成115個小區和城中村正本清源改造,改造小區管網131.35公里,完成率100%。

在中端控汙方面,全面梳理轄區雨汙排水管網缺失、破損等問題,啟動市政排水管網查漏補缺建設工程,針對性採取工程整治措施,完善市政雨汙分流管網28.69公里;完成9條暗涵整治工作,治理長度為27.59公里。

在末端治汙方面,全面協調推進5個泵站、2個水質淨化廠。其中,草埔2#泵站及大小坑臨時泵站已完工,百鴿籠泵站完成汙水泵站主體工程建設,東門泵站已完成泵站試運行工作,寶安路泵站已完成主體結構工程,洪湖水質淨化廠建設工程已完成一期通水,建成全市首個出水穩定達地表水準III類的大望分散式汙水處理設施。

“廠、網、河、庫”一體化管理

為了讓轄區內百餘萬常住人口享受到宜居、宜業、宜遊的高品質生活環境,羅湖區在黑臭水體治理、入庫支流消滅劣Ⅴ類等方面“下足料熬靚湯”。在黑臭水體治理方面,持續強化區、街道、社區三級河長作用,全面推行“廠、網、河、庫”一體化管理模式,推進“清四亂”“五清”專項行動,加大巡查執法力度,及時查處涉水違法行為。

目前,深圳河(羅湖段)已消除黑臭、布吉河(羅湖段)等5條黑臭水體已完成整治,目前水質已不黑不臭;此外,羅湖也已完成羅雨乾渠、高澗河、大塘龍明渠等7個小微黑臭水體整治。全區全部入庫支流已消滅劣Ⅴ類,主要入庫支流正坑水和梧桐山河均達地表水Ⅲ類。根據市生態環境局一週一測數據,深圳河干流及其支流斷面2019年水質全年同比改善50%以上,轄區20條大小河渠已納入日常專業化管養。

羅湖水環境建設邁向“提質” 努力闖出一條具有深圳特色的河流汙染整治新路

建設“深圳藍”、“無廢城市”

2020年,羅湖將聚焦關鍵領域,推動轄區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新突破。深入推進“十個全覆蓋”,全面啟動碧道建設,推動工程治水向生態活水、產業興水、市民樂水轉型升級,促進治水治產治城相融合、生活生產生態相協調,努力闖出一條具有深圳特色的河流汙染整治新路。

在開展“水汙染治理成效鞏固”提升方面,將持續深入推進雨汙分流、正本清源、汙水處理、暗涵整治、點源面源防治、水生態修復等十大方面整治,推動河流旱季雨季全天候穩定達標。

在實施“深圳藍”可持續行動方面,將推進PM2.5與臭氧汙染協同治理,著力破解臭氧汙染難題。強化VOCs重點行業源頭減排,嚴格管控無組織排放,打好柴油車汙染防治攻堅戰。持續做好工地揚塵“7個100%”管理和道路揚塵治理。

在加快“無廢城市”建設方面,將積極推廣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實現人均生活垃圾產生量趨零增長,原生生活垃圾趨零填埋。在打好淨土保衛戰方面,將開展重點區域土壤汙染風險專項調查評估,把土壤環境質量要求納入城市更新、土地整備、入庫儲備及餘泥渣土轉運處置過程監管程序。

不僅要“治水”,還要“優水”

不僅要“治水”,還要“優水”。為營造親水樂水、舒適宜居的水生態環境,推動工程治水向生態活水、產業興水、市民樂水轉型升級,促進治水治產治城相融合、生活生產生態相協調,根據深圳市2020年水汙染治理成效鞏固管理提升年工作部署,羅湖對標“十個全覆蓋”,提升城區環境品質。2020年計劃實施水汙染治理工程項目12個,計劃完成投資約2.26億元。其中,包括碧道建設項目4個,開工建設10公里,正本清源改造項目4個等。

民生事,無小事。優質飲用水關係到千家萬戶的飲水安全和老百姓的身體健康,羅湖今年也有不少大動作。為讓居民喝上“放心水”,羅湖區啟動居民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提標改造工程,計劃利用未來3年,對全區約463座二次供水泵房設備進行提標改造,保障居民用水水質及供水安全。目前,該工程已基本完成前期準備工作,進入招標階段,計劃2020年底前優先開工一批水質及供水安全存在隱患的泵房。

在城市排水“最後一公里”問題上,除了一手抓建設,還得一手抓管理。對此,2020年,羅湖區推進排水管理進小區項目,計劃年度投資5000萬元,對轄區的小區、城中村開展排水管理進小區首次進場及日常運維管理。同時,推進小區正本清源鞏固提升、建設海綿設施等,提升小區環境品質。

焦點

汙染防治攻堅戰目標

2020年,羅湖以實現水環境質量全面鞏固提升為目標,進一步對標“十個全覆蓋”(雨汙分流管網、正本清源改造、汙水處理效能品質提升、暗涵整治、排水專業化管理、“散亂汙”企業監管、點源面源汙染防治、水生態環境修復、智慧流域管控體系、小微水體湖長制全覆蓋),實現“治水”向“優水”邁進。

2020年底,羅湖力爭基本消滅劣V類水體,五大河流75條一級支流、42條入海支流達V類,26條入庫支流達IV類。五大河流考核斷面穩定達地表水V類,深汕特別合作區赤石河小漠橋斷面達Ⅱ類。建成覆蓋全市域的雨汙分流管網系統。開工建設240公里碧道,打造一批水清岸美的碧道典範。

本版採寫:

家園報記者 張一鎏

通訊員 陳杏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