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社會科學院《703馬克思主義哲學》考研真題詳解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703馬克思主義哲學》考研真題詳解


考研真題精選

一、概念題

1馬克思主義[廣西大學2019年研;華中農大2016年研;青島大學2015年研;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5年研;廣東財大2015年研;陝西師大2012年研;中南財大2010年研;中財2009年研]

相關試題:廣義的馬克思主義[浙江理工2017年研]

答: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併為後繼者所不斷髮展的科學理論體系,是關於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的學說,是關於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學說,是關於無產階級解放、全人類解放和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學說,是指引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行動指南,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以及科學社會主義三個基本組成部分,它們是有機統一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是無產階級的立場,以無產階級的解放和全人類的解放為己任;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是關於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的科學認識,是對人類思想成果和社會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方法,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

2實踐活動[中財2017年研]

相關試題:實踐[暨南大學2018年研;華僑大學2018年研;昆明理工2017年研;河北大學2017年研;廣西民大2017年研;湖南農大2016年研;南京財大2012年研;中傳2010年研;首都經貿2010年研;浙江師大2010年研;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0年研]

答:實踐活動又稱實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的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本質,是人的認識產生和發展的基礎,也是真理與價值統一的基礎。實踐的本質是人類能動地改造世界的社會性的物質活動。它有以下幾個特徵:

(1)直接現實性。實踐是改造世界的客觀物質活動,實踐的直接現實性也就是實踐活動的客觀實在性。

(2)自覺能動性。人的實踐活動是一種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目的性是能動性的主要表現。在人的實踐活動結束時得到的結果,在這個過程開始時就作為目的在實踐者頭腦中以觀念的形式存在著,目的決定著實踐者的行為。

(3)社會歷史性。實踐從一開始就是社會性的活動。作為實踐主體的人總是處在一定社會關係中,任何人的活動都離不開與社會的聯繫。實踐的社會性決定了它的歷史性。實踐的內容、性質、範圍、水平以及方式都受一定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隨著一定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實踐又是歷史地發展著的實踐。

實踐的主體、客體和中介是實踐活動的三項基本要素,三者的有機統一構成實踐的基本結構。

3意識形態[廣西民大2017年研]

答:意識形態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上形成的系統的思想觀念,代表了某一階級或社會集團(包括國家和國家集團)的利益,又反過來指導這一階級或集團的行動。意識形態有以下基本特徵:①現實性。意識形態是一種抽象的理論,但並不是純粹空洞的東西。它有指向性,總是指向現實。②總體性。意識形態是由各種具體的意識形成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經濟思想、社會思想、教育、藝術、倫理、道德、宗教、哲學等構成的有機的思想體系。③階級性。意識形態具有鮮明的階級功能,不同的社會集團和階級由於其利益的差異而有不同的意識形態。④相對獨立性。意識形態雖為社會存在所決定,但它有自身特有的發展規律,它是相對獨立的。⑤依賴性。意識形態不是人腦中固有的,也不是從天上掉下的,歸根結底來源於社會存在。

4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廣東財大2018年研;武漢科大2017年研;西北師大2015年研;北郵2009年研;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09年研]

相關試題:

(1)理性認識[杭州師大2018年研;聊城大學2017年研;華中農大2017年研;寧波大學2016年研;聊城大學2015年研;廣東財大2015年研;青島大學2015年研;江西理工2014年研;天津商大2013年研;陝西師大2012年研]

(2)感性認識[浙江財大2017年研;燕山大學2016年研;瀋陽工大2014年研]

答:(1)感性認識是指人們在實踐基礎上,由感覺器官直接感受到的關於事物的現象、外部聯繫、各個方面的認識,包括感覺、知覺和表象三種形式。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直接性是其突出的特點。感性認識是用具體的、生動的形象直接反映外部世界,以事物的現象即外部聯繫為內容,還沒有深入到對事物的本質的認識。

(2)理性認識是指人們藉助抽象思維,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達到關於事物的本質、全體、內部聯繫和事物自身規律性的認識。理性認識包括概念、判斷、推理三種形式。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具有抽象性、間接性的特點,它以反映事物的本質為內容,因而是深刻的。

(3)就兩者的關係而言,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人對客觀世界的兩種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認識過程的兩個不同階段。兩者有著密不可分的辯證聯繫。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有待於發展和深化為理性認識;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滲透,相互包含。

5經濟規律[四川師大2018年研]

答:經濟規律是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繫,體現的是社會經濟運動的必然趨勢。經濟規律具有客觀性。因為:①任何經濟規律都在一定的客觀經濟條件的基礎上產生,並隨著客觀經濟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有什麼樣的客觀經濟條件,就會有什麼樣的經濟規律。②任何經濟規律都是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人們既不能消滅、廢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隨意地創造或制定它。不管人們能否認識它,它都會客觀存在併發生作用。③人們從事經濟活動必須尊重經濟規律,按照經濟規律的要求辦事,否則就會受到經濟規律的懲罰。

6自由王國[華中師大2018年研;瀋陽工大2017年研]

答:自由王國,是指非手段性生產和活動的領域,在這個領域中,人們生存活動的目的就在於自身,人的發展成了目的,勞動和其他一切人類活動都是為了實現主體自身的內在需要。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活動本身就體現了目的與手段、人的價值實現和創造過程的統一。實質內容就是人類主體本身能力的發展成為目的。自由王國的實現,是物質生產活動“此岸”和“彼岸”對立的揚棄,是勞動時間和自由時間的對立的揚棄。其直接表現就是實現勞動的普遍化。自由王國同“必然王國”相對應,即實現人類解放的共產主義社會,在這裡人類最終從支配他們的生活和命運的異己力量中解放出來,實現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飛躍,開始自覺地創造自己的歷史。

7剩餘價值[浙江理工2019年研;中財2016年研;湖南農大2016年研;寧波大學2014年研;西北大學2012年研;北郵2008年研;中南財大2008年研;中財2007年研;中國政法2006年研]

答:剩餘價值是指僱傭工人所創造的並被資本家無償佔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那部分價值,它是僱傭工人剩餘勞動的凝結,體現了資本家和僱傭工人之間剝削和被剝削的關係。資本是可以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剩餘價值是由僱傭工人的剩餘勞動創造的。剩餘價值是在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中生產出來的。

8市民社會[北大2017年研]

答:馬克思主義認為市民社會是在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時,直接從生產和生活交往中發展起來的社會組織為形式,以振興的商業生活和工業生活為內容,體現著人們特定的物質交往關係,獨立於並決定建立在其上的政治國家及其附屬物的社會生活領域,特別是經濟生活領域。簡單的說是指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私人交往關係的總和。馬克思的“市民社會”既是一個歷史範疇又是一個分析範疇。歷史範疇下的市民社會指的是“人類社會的一個特定發展時期,這個時期的本質特徵是階級利益的存在”。分析範疇的市民社會指的是私人利益關係的總和,是與政治國家相對應的概念。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703馬克思主義哲學》考研真題詳解


考研真題精選

一、名詞解釋

1主體和主體性[復旦大學2015年研]

答:①主體是指實踐和認識的人。主體作為現實的社會存在物,屬於統一的物質世界。主體在改造客體過程中也改造著自身。主體不同於主觀,主觀是主體的屬性。②主體性是指主觀主義思想作風。片面誇大主觀作用,輕視客觀實際;對人對事只憑主觀印象,不作深入全面的調查研究,憑想當然辦事。其特點是片面性、表面性、直線性。

2三大社會形態[復旦大學2015年研]

答:“三大社會形態”是馬克思根據社會關係的歷史發展和人的發展的內在聯繫,把人類歷史發展過程概括為“三大社會形態”或“三個階段”。①人的依賴關係:在此階段,人沒有獨立性,直接依附於一定的社會共同體;②物的依賴關係:在這一階段才形成了普遍的社會物質交換、全面的關係、多方面的要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體系;③人的全面發展:在此階段,社會關係不再作為異己的力量支配人,人們在自由的社會關係中獲得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成為自由個性的人。

3本質與現象[南開大學2015年研]

答:現象與本質是揭示客觀事物的外部表現和內部聯繫相互關係的範疇。任何事物都具有現象與本質兩個方面。本質是類的本質,即一類事物之所以區別於他類事物的最根本的東西,因此它是普遍性、共性,但並非共性都是本質。由於事物的種類是分層次的,本質也是分層次的,根據深淺層次的不同而分為多極本質。現象是本質的具體表現,即該事物的各種個性、特殊性、具體性的總和。本質是內容,但現象不一定是形式,內容也不一定都是本質。現象與本質的辨證關係,是對立的,也是統一的:①二者相互區別:現象是事物的外在方面,是表面的、多變的、豐富的;本質是事物的內在方面,是深藏的、相對穩定的、比較深刻、單純的。因而現象是可以直接認識的,本質只能間接地被認識。②兩者也相互依存:現象是本質的現象,本質是現象的本質。本質只能通過現象表現出來,現象只能是本質的顯現,它們之間是表現和被表現的關係。③二者也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其轉化正是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相互轉化的客觀基礎。本質變現象只能理解為本質表現為現象;現象變本質應理解為現象表現本質,現象越豐富,表明事物的本質也越深刻。同時,現象和本質的關係是複雜的。同一現象可以表現不同的本質,同一本質也可以表現為不同的現象。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703馬克思主義哲學》考研真題詳解

4形而上學[北京師範大學2014年研;廣西民族大學2014年研]

答:“形而上學”作為一個哲學範疇,在哲學史上通常有兩種含義:①是指研究超感覺的、經驗之外對象的哲學。由於傳統哲學通常是以這種方式尋求“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因此人們往往把傳統哲學稱作“形而上學”。②是指與辯證法相對立的思維方式,即指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觀察世界和解釋世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就是與“辯證法”相對立的“形而上學”。

5物質[南開大學2014年研]

答:物質是指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可以為人的意識所認識的客觀實在。其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基本哲學範疇。它是世界的本原,具有無限多樣的特殊形態。運動是其根本屬性。時間和空間是其存在的形式。它既不可被創造,也不可被消滅,但其具體形態和運動形式可相互轉化。世界是相互聯繫、相互轉化、永恆運動著的物質總體。意識是物質高度發展的產物,是特殊物質——人腦的機能。哲學的物質範疇是對自然、社會中一切客觀事物的高度概括,既包括一切具體物質,又不能與之混同。隨著實踐和科學的發展,人們對具體物質形態及其結構、特性、運動的認識會不斷變化,但哲學的物質範疇不會陳舊和改變,只會不斷得到證明和豐富。

6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南開大學2014年研]

答:任何真理都是絕對性與相對性的統一。作為對客觀事物的正確反映,真理既具有絕對性,又具有相對性。①絕對真理是指任何真理都標誌著主觀與客觀之間的符合,都包含著不依賴於人和人類的客觀內容,都是人類認識對無限發展著的客觀世界的接近,都同謬誤有原則的界限。這一點是無條件的、絕對的。承認真理的客觀性,承認世界的可知性即人類認識能夠正確地把握無限發展著的客觀世界,也就承認了真理的絕對性。②相對真理是指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本質和規律的正確認識都是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只是對客觀世界的某個部分、某個發展階段、某些方面、一定層次或程度的正確反映,總是有侷限的、不完善的。承認認識對象及其變化發展的無限性,承認世界上尚有未被認識的事物和我們的認識有待於拓展和深化,就承認了真理的相對性。

7異化勞動[南開大學2014年研]

答:異化勞動是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手稿》中提出了的概念。“異化”原指權利的轉讓、關係的疏遠和精神錯亂等。馬克思認為,人區別於動物的根本特性是自由自覺的活動,即生產勞動,但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勞動異化了。由此,馬克思論述了異化勞動的四個規定:①勞動產品與勞動者相異化。在資本主義社會,工人勞動的產品不僅與工人相脫離,而且變成與工人相對立的東西。②勞動行為本身與勞動者相異化。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異化勞動使勞動變成外在於人的東西,人在勞動中否定自己,使自己的肉體和精神受折磨;勞動是被迫的,且勞動屬於別人。產品的異化是物的異化,勞動的異化則是人的自我異化。③人的類本質與人相異化。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由於勞動產品的異化使人不能確證其類本質,勞動本身的異化則把人的自由自覺的活動變成維持肉體生存的手段,造成了人和自己的類本質相異化,人的類本質變成人的異己的本質,人變成了喪失類本質的人。④人與人相異化。這是人同自己的勞動產品、自己的生命活動、自己的類本質相異化的“直接結果”。

8意識[華中科技大學2014年研]

答: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和屬性,它包括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①它是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是由生物的感覺和動物心理發展而來,與高級神經系統密不可分,是在勞動基礎上同語言一起產生的。②它是客觀世界的主觀反映,並對客觀世界產生能動的反作用。意識來源於物質,對物質有反作用。正確的意識可以促進物質發展,錯誤的意識則阻礙物質發展。在階級社會里,反映社會現象的意識一般具有階級性。


麻煩大家關注+點贊,謝謝!!

來源:才聰學習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