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爺這樣對孩子,讓寶媽‘痛不欲生’】

你是爸爸媽媽合寫的一本奇妙的書。

在你問世前,無論爸爸媽媽怎麼想像,也想象不出你的模樣。

現在你展現在我們面前,那麼完美,彷彿不能改動一字。

——周國平

【姥爺這樣對孩子,讓寶媽‘痛不欲生’】

“爸!快停下,不可以把孩子扔那麼高,很危險的!”我家寶寶六個月了,因為嫁的遠,第一次帶孩子回孃家。一家人看到孩子都很開心。寶寶六個月了,整天笑呵呵的。吃飽睡足,精神狀態很好。見到人多,又掄胳膊又蹬腿,可謂手舞足蹈。惹得大家都愛不釋手。

剛剛老爸趁老媽和我有事兒,把寶寶抱走了。我不放心出來看看,這一看,嚇得我魂飛魄散。

只見爸爸把孩子高高拋起、接住,孩子笑得很高興,似乎覺得這是在跟她玩兒呢。殊不知這個動作讓我有多害怕。

【姥爺這樣對孩子,讓寶媽‘痛不欲生’】

前不久,我以前的同事小於剛經歷了喪子之痛。小於比我大幾歲,有一個五歲的女兒,漂亮可愛。二胎政策開放了,抓緊時間趕緊要了二胎。如願以償懷上了,十個月後很好運的湊成了一個好字。婆家和孃家都非常高興。孩子慢慢的長到八個月,學會了喊媽媽,學會了爬。小於別提多開心了。拍了視頻傳給了自己的媽媽,還誇著自己的孩子好聰明,這麼小就會喊媽媽了。晚上,看寶寶睡了,自己累了一天就也睡了。第二天起床,看寶寶不太對勁,平時這個時候都開始爬起來鬧騰了,今天太安靜了。緊走幾步到嬰兒床前,喊著孩子,看孩子沒反應。趕緊叫來老公送去了醫院,孩子已經休克了。經過搶救,還是沒能救過來。

診斷結果出來了,孩子因為劇烈搖晃造成了腦內損傷導致了死亡。

小於想到昨天因為寶寶哭鬧鬨不住,爺爺給孩子拋了高高,看此法管用,孩子不在哭鬧,就繼續了一會兒。想到這小於昏了過去,經過醫生檢查,是因為太傷心,怒急攻心引發了先天腦梗。

同類事件屢見不鮮,可是為什麼還是會發生呢?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大家對這方面的知識瞭解的太少。小於該怪公公嗎?不!連她自己都不知道,沒阻止。如果早點兒瞭解,是不是就可以避免這個讓她痛不欲生的傷害!

【姥爺這樣對孩子,讓寶媽‘痛不欲生’】

大人不能對嬰幼兒做的動作:

搖晃嬰兒,因嬰兒受到持續搖晃對其腦部產生的損害!不管有沒有碰撞到外物,猛烈的搖晃都會使腦內或腦附近出血,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拍打孩子的後腦勺

最近看了一則新聞,一位小姑娘,在吃過一袋零食後頭暈、嘔吐,家人趕緊將其送去醫院,結果還是搶救無效死亡了。家人以為是零食有毒,還說要告廠家。醫生的一句話讓媽媽懵了,後悔的想死的心都有了。“孩子是顱內挫裂致死,是由外力導致的”醫生說。

原來導致孩子死亡的原因居然是媽媽的一個習慣性動作——打孩子後腦勺

媽媽回憶說,“因為孩子邊寫作業邊拿手機玩遊戲,作業都錯了大半,一氣之下沒忍住就拍了她的頭,當時看沒事兒,收了手機就讓她繼續寫作業了”。

寫完作業後,飯不熟,她餓了,就給了她一包零食。吃完不舒服,才送醫院了!

【姥爺這樣對孩子,讓寶媽‘痛不欲生’】

其實家長要知道,不管再生氣,孩子的這些部位是萬萬不可打的:

後腦勺:打後腦勺,很可能會引起呼吸衰竭的併發症。

太陽穴:太陽穴那個位置被打後,很有可能會影響視力,嚴重會導致失明。

擰耳朵:耳朵是很脆弱的,下部是皮與皮連接的,很容易撕裂,還可能會影響小孩的聽力。

打屁股:打屁股或者腰部,可能會損傷到孩子的脊椎,到老年會脊椎不好!

拽頭髮:會導致頭髮脫落,容易引起,化膿或感染。

【姥爺這樣對孩子,讓寶媽‘痛不欲生’】

暴力不一定會使孩子變得聽話,但有可能讓你後悔一生!

那麼在嬰兒哭鬧和幼兒不聽話時,應該怎麼做呢?嬰兒哭鬧我們應該:輕拍後背,讓寶寶得到安全感。

1、自己要鎮靜,不要跟著寶寶哭鬧,一定要高聲調、低分貝的說話,音量要小。

2、如果媽媽有事兒不能一直陪著,就拿媽媽平時的墊奶布放嬰兒旁邊,或者帶奶味兒的衣服也行,寶寶會以為媽媽就在旁邊。

3、可以將寶寶放嬰兒車裡,推動嬰兒車,轉移寶寶注意力。

【姥爺這樣對孩子,讓寶媽‘痛不欲生’】

4、可以放一些輕柔的音樂,拿一些玩具,通過玩具發聲來止住寶寶哭鬧,讓其安靜下來。

針對幼兒不聽話,我只想說:因為一個小動作,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是所有的媽媽都不想看到,更不敢去賭的。所以大家要引以為戒。

建議還是口頭教育為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