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小麥價格連降,各省紛紛應對,啟動託市價格只是第一步

用“低迷”兩個字來形容今年的小麥行情最合適不過,從五月中旬黃淮地區開鐮開始,到六月下旬華北麥收結束,整個麥收過程小麥價格是一路走低,其中河南安徽等地小麥地頭糧價格大多在1.1元以內,其中湖北、江蘇地區由於受降水影響,小麥黴變增多,價格更是慘不忍睹。

多地小麥價格連降,各省紛紛應對,啟動託市價格只是第一步

而沒有受到天氣影響的河北、河南地區,小麥價格也是普遍偏低,糧企收購價格大多在1.15-1.17之間,而除去中間環節費用,農戶能賣到的價格,基本不超過1.13元。

而由於今年糧企收儲環節增加了一項毒素檢測(赤黴病引起的嘔吐毒素檢測),收糧進度大大降低,往往一個小時只能收儲兩三車小麥,這就造成各個糧企門口運糧車大範圍排隊的現象,隔天賣糧已經成為常態。

多地小麥價格連降,各省紛紛應對,啟動託市價格只是第一步

小麥同樣符合商品性質,糧企不缺糧食,價格自然不會上漲,跌價就成為必然,數據顯示,山東煙臺面業跟東營半球面業已經開始下調小麥收購價格,成交均價為2280元/噸,而河北多地糧企也紛紛跟隨,單價下調10元/噸,除了山東聊城跟河南新鄉兩個糧企收購價格有所上調以外,全國小麥整體走勢以下滑為主。

糧價下跌必然引起一系列社會問題,所以在今年6月,安徽跟江蘇兩地率先啟動小麥最低保護價,將小麥價格穩定在1.12元以上,不少網友猜測下一個保護價啟動地區很有可能是湖北,因為目前為止湖北地區小麥價格處於全國最低,急需託市價格穩定市場行情,有了託市價的保護小麥止跌起漲也只是時間問題。

多地小麥價格連降,各省紛紛應對,啟動託市價格只是第一步

按照往常年的經驗來看,2019年小麥價格必定是低開高走的一年,因為品質整體偏好,2018年華北小麥黃熟期受降水影響全國性普遍減產,小麥容重更是受乾熱風影響普遍偏低,加上赤黴病引起的嘔吐毒素增加,導致糧企拒收,18年小麥可以說是最糟糕的一年,可就是這種品質的小麥市場反應依舊十分良好,今年麥收啟動以前,各大糧企收儲價格依然在1.22元之間。

多地小麥價格連降,各省紛紛應對,啟動託市價格只是第一步

而19年小麥無論是在容重還是品相,還是黴變率上,都可以說是上乘小麥,容重達到一級小麥標準更是不在少數,而小麥託市的1.12元只是三級小麥的收儲價格,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新麥逐漸減少,優質小麥提價必然會提上日程,這個時間段不會太久,在陰曆的8月十五就會是第一次價格跳躍。

多地小麥價格連降,各省紛紛應對,啟動託市價格只是第一步

首先是各個學校開學,食堂麵粉採購增加,隨後是中秋月餅需求增加,在龐大的市場需求面前,小麥價格上行畢竟成為可能。

這裡是朋來有話說,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