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

英語培優WLS


我淺顯認為: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生命只有一次,沒有回頭路。正如人們所說“彈指一揮間”。那麼怎樣度過人生這短暫幾十年,發揮其更大價值呢?

首先要珍惜生命,不要虛度年華。人生活著必須有理想,有奮鬥目標。如果沒有追求,沒有目標和方向,將會整天渾渾噩噩,空虛無聊。

其次,總結經驗,吸取教訓。

認真回憶已逝年華,不為虛度年華而悔恨,跌倒爬起來,“人爭一口氣,只要小車不倒向前推”。

再次,生命價值簡單概括:人活著就是為了生活、為了快樂、為了幸福。為實現上述目標,不斷充實自己,堅定信心,人往高處走,為家人,為國家作出貢獻。


若愚清雅


“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這個話題似乎很大,似乎是哲學家探討的問題。但這個話題,我們每個普通人都必須面對,想不清楚感悟不透,彷彿又白活一世。

人生在世,生、老、病、死匆匆忙忙幾十年。從我們告別無憂無慮的童年開始,痛苦、悲傷、憂愁就伴隨我們成長;成人後的工作、就業、家庭、婚姻、事業一樁樁的不如意更為自己的人生之路增加了重重的負荷。貧窮渴望富裕;富裕渴望真愛;真愛渴望長久……人的一生,似乎是一個不斷與壓力和痛苦抗爭的歷程。

80年代的“潘曉來信”,掀起了關於人生的意義和價值的大討論,在不同的歷史年代,這一討論就從來沒有終止過。作家畢淑敏在安徽大學演講時,開口一句“活著是沒有意義的”,臺下一片譁然,繼而她話鋒一轉:“但你要為你的人生規定一個意義!”頓時掌聲雷動。畢淑敏接著說:“也許人生本沒有意義,只是這個世界因為我們的到來變得更加美好一點,這就是我的意義所在。中山大學副校長李萍在該校新教工崗前學習交流會上的總結髮言稿中,又強調了“人生本來沒有意義,人生的意義實際上是人賦予它的”的觀點。李萍在該稿中說,有學者認為人生有四大類16種價值:

第一類是與生俱有的價值:年齡、健康、外貌、聰明;第二類是隨著成長而培育的:家庭、學校、專長、職業;第三類是進入社會後奮鬥的成果:財富、名聲、地位、權利;第四類是較長期的需要:朋友、志趣、社團和信仰。而在這16種價值中,最重要的價值就是信仰。李萍指出:“過去我們講信仰會賦予兩個涵義,一個是宗教信仰,還有一個是社會信仰,即共產主義理想。”其實我們對信仰做一個普通的解釋,信仰就是人對自己人生價值意義的終極關懷,這個“終極關懷”就是對人生意義的賦予。

儒家用“入世”思想來修身養德,把“德”的修養分為“公德”和“私德”,“公德”指“齊家、治國、平天下”,“私德”則僅指個人的“修身”、“明德”,於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便成為眾多中國知識分子賦予的人生意義和價值;道家以“出世”的超然態度“道法自然”,他們的人生意義體現在追求“大道”、“仙道”的“修己”或者“無為而治”;佛弟子的人生追求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大乘佛教”,普度眾生脫離苦海成就佛果的人生追求,另一種是“小乘佛教”求得自我解脫、修煉成佛的人生追求。

而馬克思主義思想誕生後,則為共產黨人指明瞭“實現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社會理想,使“為共產主義奮鬥終生”成為共產主義者畢生的追求。綜觀這些“個人理想”、“政治理想”或者“社會理想”,拋開各種成見客觀地去看,尤其是在當前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是把“共產主義理想”和個人價值與社會發展結合得最為成功的社會形式。

人活著,是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即生存的意義,你賦予人生有意義,你就選擇了有意義的人生;你賦予人生沒有意義,你就選擇了沒有意義的人生。賦予人生何種意義,取決於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選擇了高尚的人生意義,人就會努力讓自己成為“ 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如同愛因斯坦在《我的人生觀》中表述的那樣,把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高度統一起來;而選擇了所謂“現實”利益的人生意義,則會終生糾纏在“小我”的得失、悲歡中不能自拔。比如說,作為一個文化人或學者,如果不能為這個社會所具有的文明起到傳承和推動作用,那麼也就沒有一個文化人或學者的人生意義和價值了。

對於人生意義和價值的實現,維也納心理學家法蘭克建議:除了有機會付出、參與創造周圍世界,並有機會接納周圍世界對人的付出所作的反應,還可以通過實踐活動去感悟生命的意義,體悟到人世間的真善美和愛,比如欣賞音樂、舞蹈、雕刻、繪畫之美,閱讀好書,與知己暢談,體驗親情之愛,同時主動去安慰、鼓勵和感染周圍的人。

然而,並不是所有選擇了高尚人生意義的人生都波瀾壯闊、氣勢恢弘,它也可以如潺潺溪流般綿綿涓涓、平淡從容,還可以如澹澹湖水般水波不興、寧靜平和,這不僅由於個人選擇的不同,還因為影響人生走向的因素太多。可是人的潛力又是不可估量的,關鍵是主觀上個人想不想做和以何種態度去做,而給人生一個意義,一個高尚的意義,並一直為實現這個意義而努力踐行,則無論“時位移人”還是“順境逆旅”,相信人都會發揮出自己的潛力來,使任何問題都不成其為“問題”,仍然風雨無阻、執著前行。這樣,不僅會向實現自己的人生意義邁進,更會在這追索過程中豐富自我,“自成其天德,完滿其自性”,方不致為虛度人生而懊悔。

總之,人生的意義和價值,並不是客觀的由他人來評估判斷、來確立認定,而是自己負起責任,來完成你這一生中必須要完成的責任,這樣的生命,才有意義和價值。


白雲雁水


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我認為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不是為後人留下大筆物質財產,留下什麼樣的“英名”而是給後人留下一種積極向上,不屈不撓的精神。物質財富再多,孩子們也會揮霍殆盡,坐吃山空;留下的“英名”再大,也不可能永遠蔭庇後人。只有把積極向上,不屈不撓的精神傳給後人,後人才能健康成長,家家族才能昌盛永久!積極向上,要讓後人知道,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看到正能量,不要只看到陰暗面,要積極進取,不斷向上!不屈不撓,要告訴後人要經受住生活的打擊。在積極向上的過程中一定不會一帆風順的,一定會遇到打擊,經歷磨難,要經受住考驗,經歷風雨才能見彩虹。前進的道路沒有平坦的,只有崎嶇的山路可行。是前進中的曲折,曲折中的前進!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就是留給後人積極向上,不屈不撓的精神,只有這樣你的後人才能永遠記住你,你的後人才能繁衍生息,永遠昌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