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縣旅遊景點:洪山廟大殿

洪山廟位於許昌市鄢陵縣只樂鄉後杜村,是現存較為完好的明代洪山廟遺存,距今已有五百多年。洪山廟大殿座北向南,大殿東西長9.30米,南北寬7.15米。


   洪山廟中所供奉的為宋代中州神醫洪山真人,故名洪山廟。洪山真人本姓顧,原籍河北,生於宋代末年,曾舉進士,因感天下紛爭,世事變亂,吏治腐敗,不堪其擾,於是遠離塵世,隱居密縣大隗鎮洪山。期間,有感於當地牛馬牲畜常為疫病所困,死病無數,於是究心醫學,初則醫獸,醫名日盛,久則鄉里貧病之人亦委求療醫,遂成良醫,遠近求治者日眾。

   真人醫名遠播,曾奉御詔為宋太后診病,有起死回生之效,後又被召為京城兵馬療疾,無不獲效。皇帝賜其金錦而不受,獲封為護國真牧靈應真人。因久居洪山,百姓亦俗稱為洪山真人。後仙逝於洪山,遂葬於此。鄉人為感念真人救死扶傷之恩,於元代初年在洪山真人居處建廟立祠常年祭祀。

   由於洪山真人生前醫術精妙,樂善好施,德施行教,深受敬仰。傳說逝後又曾多次顯靈,為信眾消災避禍,因此神威大振,清明時節前來祭祀者絡繹不絕,於是日漸形成了大規模的清明廟會。四方信眾朝拜洪山廟,每年清明時節祭祀洪山真人,求醫拜藥,興起了影響深遠的藥材交流大會,遂之把洪山藥王信仰傳播到了四面八方。

   外地香客為了方便祭祀洪山真人,自明代開始,紛紛在自己的家鄉建起了洪山廟。明清時期,洪山廟已遍及豫東、豫南各縣乃至省外。其中,位於許昌市鄢陵縣只樂鄉後杜村的洪山廟,是現存較為完好的明代洪山廟遺存,距今已有五百多年。

   殿柱形制:原應有柱子16根,系“牆倒屋不塌”建築。改硬山後,現能看到柱子10根,中間8根前後對照,形成一個規整的明間。簷柱與金柱相距75釐米,中間以穿插枋相聯。梁枋形制:為重梁起架。大梁長4.20米,二梁長2.10米,瓜柱高1米。二梁至脊檁有兩弧形叉手,中立一柱。七路檁,檁下有枋。從脊檁到樑柱之間形成一個覆鬥式明間,非常嚴緊。金柱縱橫各有枋承託。無天花板和藻井,屬“徹上明造”。殿內原塑洪山神像一座,高過二梁。扒神像時,“信子”上有“永樂七年塑”字樣,據省古建築專家鑑定,系明代建築,對研究古建工藝有很-價值。1963年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列入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