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爺,範本!(絕對讓你腦洞大開!)

從男人視角看問題 在愛中成長

範爺,範本!(絕對讓你腦洞大開!)

文 | 貓三

範爺,範本!(絕對讓你腦洞大開!)

01

范冰冰和李晨的分手大家都知道了,“我們不再是我們,我們依然是我們”成了網絡金句。

怎麼看待他們的分手呢?

桌子先生從范冰冰在節目上被李晨頤指氣使而受委屈的窺見,指出范冰冰分手的必然性,似乎有替范冰冰叫屈站隊的跡象。

但很快坊間有傳聞,范冰冰已懷上某大亨的孩子,出的錢是 9 個億,彷彿是立即打認為范冰冰委屈的人的臉。

閆紅的評論似乎很老道,從利益的角度,指出他們是一體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故無論他倆誰受背叛,誰受委屈,誰心裡不平衡,在利益面前都閉了嘴。當然,追溯以往,李晨曾經有過撕前任的歷史,所以這次是被范冰冰帶成熟了。

我看到的評論,似乎以上三種最有代表性。如果還有別的,大家可以補充。

“貓三,難道你還能評出一朵花來?”

嗯,是的哦,等別人的評論都偃旗息鼓了,我來給大家送一朵花兒。

02

其實范冰冰之前還有祖師奶劉曉慶,范冰冰與劉曉慶像極了,同樣在“稅”(睡)上出了問題,一是偷稅漏稅,二是睡了很多男人,或者說被很多男人睡過,總之是遭到了道德家的垢病。

如果說范冰冰懷某大亨的孩子確是事實的話,那麼她們倆在背叛男人的問題上也高度一致。當年劉曉慶在婚內與別的男人睡,結果丈夫陳國軍憤怒極了,不但離婚,還出了一本書,怒罵劉曉慶出軌無恥。而現在范冰冰如果懷孕坐實,那麼跟當年的劉曉慶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姐倆,或者說爺倆,也惺惺相惜,據說劉曉慶還給范冰冰簽名送過書。

我昨天說要寫范冰冰時,就有人來事先提醒我,說她很不喜歡范冰冰,可能意思是希望我罵范冰冰狠一些。

當然也有一些人,很喜歡范冰冰,期待我好好評評自己的冰冰姐。

其實,沒有誰的態度能夠左右我的真實所想。

首先呢,我表一個態,作為女人,其實我挺喜歡劉曉慶和范冰冰的,如果她們能讓我一親芳澤的話,我絕不會虛偽地說“我不要”

雖然我批評范冰冰偷稅漏稅言猶在耳,但我覺得一碼歸一碼。

其實我在一定程度上喜歡她們倆的原因,也並不完全是漂亮,我覺得她們倆身上有一股“爺”的氣質,這非常難得。

什麼叫“爺”的氣質?范冰冰被罰近九億,源起何事?是她替馮小剛站隊,在崔罵馮罵得起勁之時,她出來曬拍戲現場,故意嘚瑟一番,大概意思是:你小崔就別嘰嘰歪歪了,戲,我們還不是照樣拍!

這樣激怒了崔,崔把她的天價陰陽合同曝光出來,她從而出事的。

一個義氣九個億,至少是前無古人了。

拋開違法問題,單從朋友情誼的角度,朋友有難,站出來力挺,講義氣,這就是“爺”。

劉曉慶也有這種氣質,在這裡就不敘述。

03

“誇她們有‘爺’的氣質文章就成一朵花了?”

不是不是,貓三還沒有無恥、無知和自戀到這個地步。

我認為,范冰冰分手不撕逼,能夠說出刷屏的金句,在於她確實有與眾人不同的愛情理念。

或許有人聽到范冰冰搭上“愛情”二字,就“噓——”了。我認為,還是不要去貶低別人的感情。當然,我們也可以稱之為“愛慾”,但我在這裡還稱她和李晨的結合為“愛情”吧,反正就是那麼一種狀態——精神上互相支持,情感上互相掛念,肉體上可以光溜溜的纏在一起。

范冰冰是什麼樣的愛情理念呢?

先說我們一般人的愛情理念吧。我們愛一個人,就想與他結婚,過一輩子,“執子之手,與子攜老”,“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海可枯,石可爛,我們的愛不變”,等等,反正就是希望從一而終。

因為有這樣的預期和希望,所以當不能夠實現時,有過錯的一方,就愧疚,覺得自己違了約,對不住對方;而被背叛的一方,就有怨言,不甘不服,懷恨在心,往往會控制不住撕逼。

大家想一想,造成這樣,是不是因為我們設置了一個“愛情應當一生一世”的前提條件?

在古代社會,人的平均壽命不到 40 歲,一生一世不過是在一起 20 多年,再加上女人沒有獨立的經濟基礎,所以從一而終的婚戀觀根本不需要質疑。

但是,到了我們現代社會,人均壽命 80 歲,等到我們這一代恐怕普遍都能超過 100 歲,如果要從一而終的話,兩個人要在一起七八十年。

“人生本可以如此豐富多彩,他倆已經互不喜歡了卻還緊緊地捆綁在一起幾十年”,假如我們以上帝的身份、從天上往下俯視的角度看,這樣的兩人,是不是挺傻的?

所以,如果大膽否定傳統,假定兩人相愛就要從一而終是不正確的,從人性有喜新厭舊的角度,主動設定愛情期限為 5 到 10 年, 10 年之後,彼此把對方已經“吸取”乾淨,該換人了,而通過換人,我們可以得到更好的成長,人生可以更加豐盈——如果雙方都有這個共識,社會也有這個共識,大家都這樣,接受 10 年分手就好像接受死亡一樣,那麼,我們還會因為分手撕逼嗎?

我覺得,不但不會,而且會對在一起的日子,更加珍惜,更加願意展示自己的美好,更加願意幫助對方,甚至晚上做愛,也會更加地賣力,因為 10 年,也不過彈指一揮間。

咱們都撕下虛偽的面具,坦誠地說,假設都有愛,都有溫暖,思想、能力、階層、道德品質都差不多(門當戶對), 10 年的婚姻之後換個人,難道生活不是更有激情,能夠獲得更多成長,就連做愛質量不也會更高嗎?當然,也不是非設定 10 年,也可能是 3 年、 5 年。

所以,我認為,當我們還處於“一生一世一雙人”的傳統婚戀觀時,劉曉慶已經懵懵懂懂地覺得要打破了,而到范冰冰,已經是有意識地主張和堅持了,我覺得也許她和李晨在相戀時就計劃好了的:我們的愛, 5—10 年!

如果說傳統的婚戀觀是“全婚戀”,那麼這種婚戀理念就是“段婚戀”,自動自覺地認為,一生一世由幾段婚戀組成,這樣的人生更豐盈,更有價值,臨終之時更無悔。

設身處地想一想:彼此都有錢,生活無憂,都持“段婚戀”觀,早就約定好了,都知道已經到站要下車——還會撕麼?

難道“我們不再是我們,我們依然是我們”不正是最好的告別麼?

將來,對方跟下一個異性,有激盪的身體交流,有溫暖的情感交流,有深刻的思想交流,自己不應當祝福麼?同時對自己,不是也可以有更好的期待麼?

04

一種觀念、理念,先起於少數人,而後能不能為大多數人模仿,成為社會的共識,進而落實為制度,主要是看它是否能夠符合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

在我們可見的未來,當原子能可以很好被控制,實現普遍商用、民用時,當太陽能可以更高效地轉化成電能時,人類的能源問題就徹底解決了,到那個時候一度電幾分錢,再加上智能機器人普遍服務於人類,從田間到家庭、到酒店、到科學實驗室到處都是它們不知疲倦的身影,那個時候物質的滿足對每個人都不再是問題,就像馬克思說的那樣,勞動、能夠為他人服務成了人們的精神需要。

人類唯一不能替代的就是情感。想象一下,假如人類社會物質極大豐富,可以按需分配,並且人們的壽命還很長,普遍可以活到 180 歲以上,那麼我們一生一世只面對一個人,確切地說是要捆綁於一個人,是不是挺不人性、挺不人道的呢?

所以想象中我覺得,“段婚戀”會比“全婚戀”更適合未來社會,更符合人性需求。如果說“段婚戀”起於劉曉慶、范冰冰二位“爺”,那麼我覺她們的這種理念,很可能將來會普遍被人們所接受,成為社會的共識,婚姻制度要改進。

當然,“段婚戀”最大的障礙應當是孩子。其實孩子的問題 ,更多的是因為經濟有問題才是問題,像王菲那樣經濟完全自由,孩子的教育、孩子的心理、孩子的健康成長也不會受太大影響。另外孩子心裡的大部分壓力來自於社會:自己的家庭與別人不同,所以自卑;受歧視,所以壓力巨大,但如果許多人都這樣,那麼這種“與眾不同”的壓力也就消失了。

總之,我覺得,愛情與婚姻,在起始之初就給註明一個期限,到點下車,這樣可以更加珍惜,並且可以避免撕逼,“我們不再是我們,我們依然是我們”成為分手的標配。在這樣的婚戀觀念下,一生計劃好幾段婚姻,人生豈不是更豐盈、更美好、更無悔嗎?

當然,這都是理論的猜測,將來會怎樣呢?我們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