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今年計劃植樹造林3萬畝 已啟動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

西安新聞網訊(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拓玲)近日,市政府關於2019年度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情況的專項報告提交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審議。記者從報告獲悉,我市今年計劃植樹造林3萬畝,工程造林6500畝,管護好“五路”兩側增綠美化工程2.1萬畝林帶,促進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

報告顯示,在國有土地資源管理方面,我市已啟動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2018和2019兩年消化批而未用土地8.76萬畝,盤活閒置土地6662畝,5年供地率提升了17個百分點。土地二級市場試點完成土地轉讓、出租、抵押等備案998宗,涉及金額269億元。在秦嶺生態環境保衛戰中,依法收回土地8941.4畝,退還土地5420.8畝。出臺了《西安市礦業權退出管理辦法》,黃柏峪礦全面關停復綠。累計撥付資金3922萬元開展28個礦山項目整治,已恢復治理面積612畝。礦產資源管理方面,強力推進小、散、亂採石場關閉退出。全市秦嶺北麓採礦權從2005年的136個,減少到目前的11個。全市磚瓦窯企業從2013年之前的358家減少至目前的15家。

林業資源管理方面,全市依法嚴厲打擊非法侵害森林和林木、野生動植物資源等破壞森林資源違法犯罪行為。開展“綠衛2019”“綠盾2019”森林執法行動。森林公安辦理各類涉林案件168起,打擊處理違法犯罪人員145人次。水資源管理方面,積極實施自來水老舊管網改造,推進非常規水源利用。積極開展農業水價改革,2019年安排資金4600萬元,全市8個涉農區縣水價改革工作全面啟動,周至等5個區縣完成水價綜合改革設施建設151萬畝。積極推進水資源費稅改革,從高徵收超採區、管網覆蓋區域水資源稅,倒逼取水戶節水。

下一步,我市將明確2035年國土空間發展目標和功能定位,核定建設用地總規模,科學劃定西安的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三條控制線”,建立西安全域國土空間規劃的“一張藍圖”,為西安城市發展提供空間。

啟動我市城鎮土地基準地價更新,完善土地二級市場交易規則和交易制度。堅持土地儲備“五統一”原則,理順全市土地儲備體制。編制《加強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實施方案》,完成我市渭河平原199.86公頃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開展儲備土地清查統計,利用國土“三調”成果,爭取經費保障,推行國有自然資源資產清查核算試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