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蘇軾一起品茶之三昧

眾所周知,唐宋八大家的蘇軾不僅詩詞字寫得好,還是個地地道道的吃貨。他曾經寫過不少稱讚美食的詩。

吃荔枝寫下“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吃河豚寫下“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就是一個簡單的竹筍燜肉,也要寫首有趣的打油詩“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炒豬肉。”


和蘇軾一起品茶之三昧|茶如人生,人生如茶


不過很少有人知道蘇軾是個正宗的茶人,是紫砂壺設計師,新茶東坡翠竹的發明者。他一生關於茶的詩作達百首。

公元1089年蘇軾來到杭州上任,南屏山淨慈寺的謙師為其點茶。蘇軾品嚐後,讚不絕口,寫下《送南屏謙師》,其中一句“道人曉出南屏山,來試點茶三昧手”使得三昧茶這個叫法流傳開來。


下面我們就和蘇軾一起來體味一下茶之三昧。


第一昧:茶之味,讓人身康體健


“柴米油鹽醬醋茶”之茶,是人們生存的第一物質需求,為人間“一昧”。


和蘇軾一起品茶之三昧|茶如人生,人生如茶


茶不僅可以消暑解渴,還可強身健體。關於茶的記載最早出現在《神農本草經》,記載了“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的故事,所以茶早期是作為藥品出現的。


蘇軾也記錄了自己一日身體不適,喝了幾碗濃茶後,不知不覺病竟然痊癒了。“示病維摩元不病,在家靈運已忘家。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


茶既不會像酒一樣讓人腦子發熱,也不會像咖啡飲料一樣高熱量高糖分。反而茶有排毒減脂,提神醒腦的功效。周總理日理萬機每天工作到深夜,夜宵中必不開少的就是一杯綠茶。所以說茶在《本草綱目》中被稱為民生日用之資,是居家生活的必備良品。


第二昧:茶之韻,讓人怡情悅志


“琴棋書畫詩酒茶”之茶,是人修身養性、怡情悅志不可或缺的一角,為二性之“昧”。


和蘇軾一起品茶之三昧|茶如人生,人生如茶


每次一壺茶泡上,茶香四溢,空氣中的每一個分子也都好像被茶香吸引而變慢了一樣。心裡也自然而然安靜下來。和三五良友聚會,雪霽冰寒靜四野,小爐煨火慢煮茶,心裡的浮躁就慢慢沉澱下來,你一句我一句,伴著一壺茶從濃變淡,心與心之間也開始有了溝通。若是還未盡興則重續一壺,看著茶葉在杯中上下浮沉,不說話也好似在說千言萬語。


第三昧:茶之道,讓人平靜冷峻


茶道、茶禮、禪茶通靈之茶,形成第三之“昧”。


和蘇軾一起品茶之三昧|茶如人生,人生如茶


茶經中說:啜苦咽甘,為之茶也。茶一開始喝的時候是苦澀的,嚥下去的時候味道甘甜。


人生就像這一杯茶,不能苦一輩子,但要苦一陣子。 年輕的時候為了理想多吃些苦,到老年時才不會留下遺憾,才能體味到人生的甘甜。


遭遇不順時也是如此。遭遇時感覺人生的味道苦澀無比,一步一步低著頭往前走,苦難總會過去。何況不體會人生的苦澀,又怎會知道人生的甘甜呢。


和蘇軾一起品茶之三昧|茶如人生,人生如茶

現代社會節奏越來越快,人們忙著低頭趕路,滿眼全是眼前的苟且,經常忘了抬頭看看遠方。心裡迷茫時不妨沏上一壺茶,把自己放空,和自己的心對一次話,時不時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初心,不要在滾滾紅塵中成了迷路的孩子。

茶,使人清醒與真實,使人歡喜與清明。正所謂茶如人生,人生如茶,今生願與有緣人共品一壺茶,聊世間萬象,品多味人生。


我是薄荷玫瑰,職場寶媽,終身學習的實踐者,愛讀書,愛碼字,願做一個靈魂有香氣的女子,和你一起成就美麗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