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老人去世後,有好多禁忌與風俗,你知道有哪些嗎?

高哥觀三農


在農村,農民之間的生死離別,是正常的自然規律,那麼農村老人去世,我們應該注意什麼呢?特別是年輕的小夥子,不懂規矩。如果亂搞一氣,不但街坊鄰居嘲笑,而且老人走的也不順暢,這裡邊的規矩很多,那麼有哪三條需要我們做好的?

1、管好自己的嘴巴

在農村老人去世,作為直系親屬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巴,老人去世不能說死人,要說這個人老了,一方面是我們隊去世的老人的尊敬,是自然規律之下,自己上了年紀,自然老去的,說明這個老人一輩子平平安安,安享晚年,如果說死了,就說的太苛刻,在農村死法很多種,而老了這個詞,最能表達老人一輩子安安穩穩!

2、十二個小時不能動

所謂十二小時不能碰,是人去世以後,十二個小時不能碰,這樣做是因為人老以後,親人悲痛,傷心。情緒不穩定的情況下,難免會做出出格的事情,定下這個規矩,一方面約束,一方面是對農村去世老人的一種尊敬。聽農村老一輩的說,這時死者的靈魂正在脫出體外,有老牛扒皮之痛,一點點碰觸都會使人受極大痛苦,十二個時辰之後裝殮。

3、孝順才是最大

在農村,一個孝順的子女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在工作上都是順風順水,街坊鄰居喜愛,老人在世之前,一定要對老人孝順,老人去世之後,問心無愧,後半輩子過著不迷茫,如果是不孝順,老人去世以後,後悔莫及。街坊鄰居都不會和你打交道,孝順的農村人才是最大的規矩,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不僅是農村,城市也是一樣。

這三個規矩,一定要做好,後代大富大貴,在農村如果說得上孝順,我想你到哪裡都是一帆風順,如果不孝順我想到哪裡,你都會受人阻撓。


學府資料庫


中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兄弟民族有五十六個,不但“一方一俗”,而且由於民族的不同,喪葬習俗因此各異,我的一支禿筆,無法一一呈現解答,僅限於我個人的瞭解,回答農村漢民族的一些“禁忌”“風俗”

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將喪葬看作家庭中的一件大事。“喪葬禮儀”在周朝已經初具規模,經過二千多年的發展演變形成了一系列龐大而繁雜的禮儀。葬禮體現出人們對死亡的理解和所持態度,也折射出民族文化的心理特徵。

位於山西省南部黃河與汾河交界處的農村(我查找地圖,應該是禹門口河津一帶),這裡的農村葬禮在十幾年前還是很講究,並且頗有“古風”格調的。

(在墓地痛哭的亡者家屬)

包括我上述提到的地方,廣大農村對老人去世有以下“禁忌:”

一,選擇“風水寶地”和“擇吉安葬。

用四川的風俗習慣,應該請“陰陽先生”,花錢不多,我為先父選擇骨殖安葬的方位,均是採用“子午向”,這個可以用羅盤,也可以使用手機勘定。

陰宅風水一說,傳承千年,源遠流長,在一個“虛空的法界”尤其重要。希望認真處理,不可草率從之。

(位於某市的公墓)

二,先人故去,禁忌“熱死熱埋”。

應該停放12小時至72小時內妥善安葬。當然,特殊情況不在此例。

在先人故去後,如非特殊情況,建議不要馬上放入“冰棺”,因為這個時候故去的先人屬於“中陰身期”,某些思維意識猶在,貿然將遺體放入冰棺,容易導致先人墜入寒冰地獄及餓鬼道。

三,先人故去,宜早“入土為安”。

我的看法是,應該遵從當地的“公序良俗”即大家公認的“入土為安”,同時,可以減少一些費用和精力。

四,在移動遺體時(如從醫院到太平間)均應“打傘遮陽”,個別地方還要“喊山引魂”。

先人的遺體或者骨灰等,不應該直接被陽光照見,需要後人打傘遮陽或者搭棚遮陽。

“喊山引魂”是在下葬前,後人要高喊先人的姓名、生辰,以助先人“魂兮歸來。”

五,墓穴“暖坑“。

墓穴內務必暖坑,不可冷穴,不要被日光、月光、星光照見。挖好墓穴後,就要在穴內焚化紙錢,待燃盡後,方可下葬。墓穴上方應該用棚或者大傘遮住日、月、星辰。

(晉南農村孝女舉行葬禮時的髮飾)

六,先人下葬前,墓穴內不可以留有任何活人的腳印、手印、身影等,如果不小心留下,可以用紙錢將印記抹平,再下葬。

七,在下葬現場,孕婦、產婦、生肖犯衝者必須廻避大吉。具體說就是與逝去先人的生肖相同者。

八,給先人下葬後,所有人在返回家中時,均不要回頭,免得你看見不該看見的東西。尤其是體弱者,或者具有靈異體質的後人。

九,給先人下葬回家後,務必洗手,照鏡、除穢。

四川農村就是在山上折幾枝柏樹枝,放在歸家路上,待白煙冒出時,從後面跨過去,消除墳場的氣息。(但是,應該切記管理好火源,完畢後用水或者泥土掩埋,確定無火星後,方可離開。)

關於(葬禮)風俗問題,簡單回答如下:

以晉南黃河與汾河交界處的農村為例

他們的喪葬禮儀大致可以分為“小殮”、“報喪”、“封棺”、守靈、降香、衝靈、出殯、安葬等環節。

在以前,整個喪葬過程莊重肅穆,隆重氣派。

我們應該看到,喪禮過程中,文化的影子浸入其中,葬禮不是獨立形成的,是多種文化交織而成的產物。

晉南地區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可能至今還是保留了一些喪葬禮儀文化,如,在停喪期間表演了當地在“衝靈”時的“響板”表演。

結束語

喪葬習俗各處不同,你的家鄉是什麼禮儀呢?你有什麼不同看法,請你老指點!


良人執戟2


農村老人去逝後的禁忌:

不能說死了,七八十歲的說“老了”,年輕一點的要說“走了”。

子女一百天之內不能剪頭髮,等過了百日後才能理髮。

去逝第一年大年初一不能串門拜年,否則人家會不高興,感覺很晦氣。

第一年過年不能貼對聯,第二年貼藍對聯,等三年就可以貼紅對聯了。

老人去逝後的風俗:

在最短的時間內先“指路”,就是用谷秸綁一個像馬駒形狀的“羅馬子”,上面搭上一件老人穿的上衣,到大門外的路口上,由長子手拿一根高梁桔,站在高凳子上,面朝西南方向,高梁桔指向西南方向,嘴裡喊:(爹或娘)你上西南,連喊三遍,其他子女隨聲咐合:你上西南。然後長子跳下凳子的同時,並將凳子用力蹄倒在地,所有子女跪地磕頭,幫忙辦喪事的人將“羅馬子”燒掉,子女哭著回家,“指路”的儀式就算結束了。

第二天即二日,出嫁的女兒一路哭著回家,給婆婆磕頭,名曰“謝婆婆”,也是給爹孃“哭路”,讓老人去陰間的路上走得順暢。

二日,早、中、晚送三趟“江水”,就是去村頭的路口上給閻王爺燒紙潑湯,希望能讓老人過關。晚上“燒馬子”,就燒一個紙馬,讓老人騎馬去西天佛爺殿或老母殿報到,名曰“發盤纏”。

第三天出殯下葬,中午,老人的女兒媳婦及侄女要到墳地“煎糕”,就是把墓穴燒熱,免得老人去“新家”感到冷。出殯前,子女要在靈杦前陪老人吃最後一頓團圓飯,一生的親緣就此了斷。

下葬後第三天大清早圓墳,中午上三日墳,燒五七,燒百日,燒忌日。

現在的年輕人對這些習俗已經越來越陌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