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冰凍人計劃50年後解凍跟家人團聚,現在怎麼樣了?


1931年,科幻小說《奇異的故事》提出了人體冷凍復活的思想。這種大膽的科學思想反映在許多科幻電影中。它們大多用於太空導航。利用低溫艙進行漫長的星際航行。那麼,人體冷凍技術可行嗎?

首例冰凍人計劃50年後解凍跟家人團聚,現在怎麼樣了?

冷凍技術是一門新興的科學。美國是冷凍技術的先驅。這項技術是將人體或動物冷藏到零下196度,在未來,這項技術將得到發展,理論上是可行的。中國有兩起人體冷凍。第一個是2015年。重慶女作家杜虹接受了冷凍技術。她選擇了美國冷凍公司,中國第一例冷凍技術案例於2017年完成。她是一個來自山東的展覽蓮花。展文蓮去世時49歲,一年前被診斷為肺癌。在多次轉移後,她無法接受手術或化療。她的家人絕望了。每天,展文蓮都感到越來越虛弱。2017年,展文蓮和家人無意中接觸了冷凍技術。當時,生命科學技術基金會正在開發人體冷凍技術。展文蓮找到相關負責人,詢問這項技術的可能性。看到她離死亡越來越近,她願意做一個開拓者。

首例冰凍人計劃50年後解凍跟家人團聚,現在怎麼樣了?

展文蓮一家在很大的壓力下做出了這個決定。一方面是經濟壓力,另一方面是情感壓力。人死後繼續把它們放在冰箱裡是不禮貌的。全家都抱著最後一線希望。實驗室建設需要500萬元,體外循環機建設至少需要100萬元,液氮需要每10天補充一次。費用約23萬元。這筆鉅款是老百姓買不起的。生命科學基金會承擔大部分的資金。

首例冰凍人計劃50年後解凍跟家人團聚,現在怎麼樣了?

2017年5月8日凌晨4點1分,展文蓮的主治醫生宣佈病人死亡。展文蓮被轉移到實驗室進行人體冷凍。她的血液被完全排幹並注入了冷劑。經過50多個小時的治療,她被放入零下200度的低溫環境中冷藏,希望有一天能讓丈夫“復活”。自1967年美國出現第一個冷凍人以來,世界各國的科學家都在開發冷凍技術,並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微凍保鮮技術”是將部分水產品置於零下——3度左右,零下——3度時,魚存活7天。

首例冰凍人計劃50年後解凍跟家人團聚,現在怎麼樣了?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的低溫生物學研究員保羅西格爾(Paul Siegel)在零下120度的低溫下冷凍了一隻倉鼠兩個小時後,成功地將其復活。零下120度是一個冰凍節點。當溫度達到零下120度或零下196度時,所有的生物過程都將停止。非抗寒生物可以在零下0——60度之間造成細胞損傷,在零下60度以上造成嚴重損傷。兩小時為限。根據目前的生物學理論,零下200度是人腦無法承受的溫度,不可能恢復。

首例冰凍人計劃50年後解凍跟家人團聚,現在怎麼樣了?

到目前為止,美國已有數百人被冷凍,但沒有一人成功復活。中國凍人展文蓮也在等待。50年後,100年後,也許有這樣一種技術。那一天,一家人將相繼死去。第二次復活的意義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