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績差就要上補習班嗎?錯!為啥?

前不久和一個辦補習班的朋友聊天,談到家長為什麼要把孩子送到補習班裡來。

“為什麼呢?原因也不外乎有兩個。一個是擔心孩子的成績,擔心孩子的前程,怕現在學不好將來更學不好,考不上好大學,找不到好工作;另一個就是父母或者爺爺奶奶不想看孩子,就把孩子送過來了,只要早上下午一送一接就行了,多簡單!比看一天孩子輕鬆多了!”

前一個原因怕是很多父母共同的焦慮,不管是有文化的沒文化的,經商的還是務農的,城鎮的還是鄉村的。當然,我也不例外,我也焦慮這個!


昨天是女兒學校調整為秋季作息時間後的第一天,我去接她放學,路上孩子跟我分享了她的感受。

“太開心了,我們在學校的時間減少了將近一個小時!以前在學校裡11個小時,現在只需要在學校10個小時就可以了!”

“一天總共24個小時,減去10個還有14個,你再睡去8個小時,再除去吃飯做作業的時間,可能就只剩下3、4個小時可以玩了!”

“是的!但我已經很幸運了,我的有些同學放學後還得上補習班,她們玩的時間就更少了!我一定要好好利用這3、4個小時!”

孩子成績差就要上補習班嗎?錯!為啥?


我很高興孩子願意跟我分享她的世界。但從跟孩子的交流來看,我們焦慮的點是不一樣的。她關注的是她有多少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而我關注的則是她把多少注意力主動分配給了她的學習。

值得關注的是,孩子把補習稱做“不幸”,所謂“不幸”,就是認為有些事情不該並且也不想發生在自己身上,卻又避免抗拒不了。如果孩子這樣認為,那顯然是沒有領會到父母的“良苦用心”。那麼,我們該就這點責備孩子嗎?其實,不管該不該,我們事實上確實是一直在責備孩子“不能理解大人的心”。

但我們曾否自問:孩子為什麼對她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那麼感興趣?而對關係到她今後整個人生的學習大事卻興味索然?換句話說,如果孩子可以自由選擇,她為什麼不選擇拿起課本?

孩子成績差就要上補習班嗎?錯!為啥?


做為父母或許有些事情是我們一直做錯了的。

第一件,阻止孩子做他想做的事。

第二件,代替孩子做他該做的事。

這麼做的壞處是,我們切斷了孩子和他的生命之間的聯繫。

這就好比我們現在給了孩子一塊土地。

他想耕種,我們阻止,覺得他個子太小,不適合他;他想施肥,我們阻止,覺得他知識不夠,也不適合他;他想收割,我們阻止,覺得他力量不足,也不行;他想種玫瑰,我們阻止,覺得它不能用來填飽肚子,是沒用的;他想學習節氣的知識,我們阻止,覺得它對地的出產沒有什麼幫助,是沒用的知識。

另一方面,等到需要耕種的時候,我們代替他,因為怕他受累;莊稼需要施肥的時候,我們代替他,因為怕肥料弄髒、侵蝕了他稚嫩的手;當作物成熟需要收割時,我們代替他,因為怕鋒利的刀片會劃傷他的身體。當然,既然我們阻止他與那塊土地接近、代替他與那塊土地發生聯繫,那麼,我們也會供給他食物,使他遠離飢餓。

如果我們這樣做,表面看起來我們是在保護他、愛護他,但事實上卻切斷了孩子和他的土地之間的聯繫。他既不能從那塊土地上享受到耕作、收穫的樂趣,也不能體會到與荒廢、懶惰相伴的顆粒無收、食不果腹的痛苦。

當孩子不能自由地在那塊土地上操持,不能自由地種植自己喜歡的東西,那塊土地上的歡樂和痛苦也與他無關時,他還會認為那塊土地是他的嗎?他還會相信那塊土地是他的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我們又憑什麼指望孩子會願意為那塊土地上任何的一件小事付出努力呢?

孩子成績差就要上補習班嗎?錯!為啥?


七年之後,當我們覺得孩子應該系統學習一下《作物栽培學》和《土壤肥料學》,以利於將來他能更好地經營自己的那塊土地的時候,孩子會有興趣學習嗎?誰會有濃厚的興趣去做一件跟自己沒有關係的事情呢?如果是這樣,那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也就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但在我們看來,孩子對自己的學習那麼不上心是有問題的,因為這畢竟是為了他的將來。同時,我們也為他差強人意的成績感到焦慮,因為怕他將來沒有足夠的能力來經營自己的土地。於是,我們給他報了補習班,希望能幫助他把成績提上去。這就是我們“大人的心”。但在孩子看來,這只是一種“不幸”!

孩子成績差就要上補習班嗎?錯!為啥?


所以,只有那些看到了土地是自己的,看到了認真學習《作物栽培學》和《土壤肥料學》對自己土地的價值,但對自己當前的成績又不是很滿意的孩子才真正需要上補習班。

除此之外,真正需要上補習班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他們需要學習如何找準自己在跟孩子的關係中的位置,如何把自己的手從孩子的土地上拿開,如何把土地還給孩子,如何重新燃起孩子對那塊土地的熱情,如何幫助孩子更好地保護、管理和發展自己的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