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定向降準首批資金今日落地,釋放長期資金約2000億元

4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實施年內第三次降準。此次降準為定向降準,分4月15日和5月15日兩次實施到位,防止一次性釋放過多導致流動性淤積。今日(4月15日),市場迎來定向降準首批資金。這一舉措將有效增加中小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資金來源,有助於引導市場利率下行,也有利於促進降低小微、民營企業貸款實際利率。

4月定向降準首批資金今日落地,釋放長期資金約2000億元

4月定向降準首批資金今日落地,MLF中標利率下降20個基點

今日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2000億元

央行今日上午發佈公開市場業務交易公告稱,從當日開始,人民銀行對農村金融機構和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分兩次實施到位,每次下調0.5個百分點。今日為實施該政策的首次存款準備金率調整,釋放長期資金約2000億元。同時,人民銀行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1000億元,中標利率2.95%,較上次下降20個基點。今日不開展逆回購操作。

農村金融機構法定存準率已降至歷史最低

4月10日,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在發佈會上表示,最近一次定向降準後,有4000家左右的中小金融機構,主要是農村金融機構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降到了6%,這是在中國歷史上最低的法定準備金率水平。從國際橫向比較來看,和發展中國家、新興市場經濟體相比,這也是相對較低的水平。從中央銀行流動性管理來說央行有多種工具,有全面降準、定向降準,還有中期借貸便利、公開市場操作,可以提供長、中、短期流動性,還有結構性的貨幣政策工具,也可以提供流動性,所以中央銀行提供流動性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每1元流動性投放支持3.5元貸款增長

孫國峰還指出,目前的貨幣政策傳導效率比較高。流動性方面,2018年以來十次降準,釋放長期流動性共8.4萬億元,平均準備金率從2018年初的14.9%,現在降到了9.4%,流動性是合理充裕的。衡量貨幣政策的傳導效率可以看央行的流動性投放和新增貸款之間的關係,一季度人民銀行通過降準、再貸款這些工具釋放長期流動性2萬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7.1萬億元,這樣算下來每1元的流動性投放支持了3.5元的貸款增長,是1:3.5的倍數放大效應,所以傳導效率很明顯。

市場資金利率下行已帶動融資成本下降

今年以來,隨著央行流動性投放力度的加大,銀行間流動性充裕,資金利率顯著下行。

從2月開始,央行在公開市場的操作利率、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接力式”下調,資金利率開始逐步下行。

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各期限品種曲線自2月開始逐漸下行。與3個月前的水平相比,Shibor隔夜品種和3個月期品種均已累計下行超過100個基點。

不僅是短期限的資金利率下行,較長期限的資金利率水平也在走低。3月、6月、9月和1年期Shibor上週以來均出現顯著下滑。1個月期至1年期Shibor分別跌至11年來的最低點,1年期Shibor首次跌破2%至1.73%。

市場資金利率持續走低已明顯帶動融資成本下行。根據央行提供的數據,今年3月份一般貸款利率比上一年的高點下降了0.6個百分點,今年以來下降了0.26個百分點,明顯超過了中期借貸便利中標利率和LPR的降幅,說明央行貨幣政策的效果完全傳導到實體經濟。

市場預計MLF利率下調將引導本月LPR下行

截至14日,央行已連續9個工作日未開展公開市場操作。此前補充短期流動性的貨幣工具逆回購的利率曾在3月30日調降20個基點。

市場人士此前普遍認為,今日央行開展的MLF操作迎來同等幅度“降息”,將引導下週一(20日)的LPR報價下行。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指出,隨著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物價開始高位回落,為貨幣政策操作打開更大空間。下一階段,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背景下,貨幣調控應由數量型工具向價格型工具轉換。一方面,引導國債收益率曲線整體下移,推動企業債融資利率下行;另一方面,適時適度下調存款基準利率,引導LPR利率下降,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貨幣政策在注重與財政、就業等政策協同配合方面仍有發力空間。”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表示。他認為,未來貨幣政策在繼續通過降準、公開市場操作、MLF投放等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市場利率穩中有降的同時,還應抓住CPI回落的時機,適時通過調降MLF操作利率,引導LPR的下行,帶動貸款利率的下降來降低企業和居民部門資金成本,為穩投資、促消費、擴內需做貢獻。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程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