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元採購大單,單一來源,這次是華為

億元採購大單,單一來源,這次是華為

昨晚,雲頭條發了一篇推送,東莞松山湖產業雲項目採購金額9960萬元,向華為單一來源採購。第一反應是哇塞,好大訂單,華為好厲害。第二反應是,嗯?這個地方好像有點特別啊,松山湖好像是華為終端的新總部呢。

億元採購大單,單一來源,這次是華為

億元採購大單,單一來源,這次是華為

那麼何為單一採購來源呢?白話來講就是隻從某一個供應商採購,而不考慮其他供應商。什麼情況會採用單一採購來源呢?原因大概有二:

採購標的來源唯一:基於技術、工藝或專利權保護的原因,產品、工程或服務只能由特定的供應商、承包商或服務提供者提供,且不存在任何其他合理的選擇或替代。

緊急採購時效的需要:不可預見事件導致出現異常緊急情況,使公開和限制程序的時間限制難以得到滿足,且出現該緊急事件的情勢也不歸因於簽約機構。

那麼華為為什麼可以成為單一採購來源呢?為什麼阿里雲、騰訊、金山雲、華三等等不能參與競標呢?

從公告看核心原因有兩個:1. 華為是目前雲計算服務廠家中,唯一能從服務器芯片,到服務器,到平臺,具備全棧自主可控能力的供應商。2. 松山湖產業雲項目實施需要服務商在松山湖有強大的駐地服務團隊以及相關投入。

好吧,這兩個原因確實很強大。特別是原因1,如果政府都要供應商符合這個條件,那麼包括AWS、Azure、阿里、騰訊等等都別玩了,以後政府訂單全是華為的。原因2就更像是為華為量身定做的,因為是總部所在地嘛。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看看下面的評論

億元採購大單,單一來源,這次是華為

億元採購大單,單一來源,這次是華為

這事雖然看起來不太對,但好像又理所應當。總得來說各大雲廠商都在利用自身優勢與各地政府達成大額採購訂單。列舉一下近期單一採購來源的政府項目:

  1. 5.2億長沙城市超級大腦項目,騰訊雲中標
  2. 2.4億長沙政務雲單一來源華為,理由與東莞這個如出一轍
  3. 1億元浙江省政務雲單一來源阿里雲
  4. 珠海6600萬元AI及雲服務單一來源華為
  5. 宿遷政務雲單一來源京東雲
  6. 珠海香洲區7500萬單一來源騰訊雲

當然政府項目中標與否考察的肯定不僅僅是產品、技術和服務,這可以說是企業多維能力的比拼,但是貌似在頭部政府客戶的爭奪過程中阿里雲的戰績與其市場份額第一的身份不符,看來在政務雲的建設方面阿里雲要加油了。不知阿里巴巴的平頭哥是否要彌補芯片和服務器方面的短板呢?我們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