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會不會源於美國,但傳到武漢後變異了,傳播能力增強了?

終南修道


新冠病毒為自然進化,至今還沒找到0號病人,起源於哪裡也未知。SARS-CoV-2屬於RNA病毒,較雙鏈DNA病毒(如:乙肝病毒)更容易發生基因突變,至於傳播能力,較SARS更強但致死率更低,這也是冠狀病毒屬的特點之一,變異會使病毒毒力減弱,但傳播能力上升,不排除新冠後續是否會像流感一樣成為季節性爆發的疾病。


暢大遊


首先,目前的所有數據都沒有表明,武漢的病毒比美國更強,所以這個假設不成立。

最新劍橋大學研究(附圖)表明,武漢的主要病毒毒株是B型,少數A型,而美國主要是A型。B型是A型的變異。這一點從一定程度上說明,美國可能是病情的來源地,但是也無法排除另外一種可能性,也就是少數武漢停留過的(國人或者外國人)把少量A型病毒帶到了美國,並且造成了美國的大量社區傳播。而A型在武漢變異成B型,造成武漢大量社區傳播。以上兩種可能性,分別對應美國或者武漢為疫情的發源地的可能性。總之,疫情溯源極其困難和複雜,而且有極大可能性無法實現。

唯一有可能對我國國際輿論有利的是,通過追查其他國家早期死亡病例,或許能夠得出其他國家存在早於中國的新冠死亡病例,即使如此,也無法得出疫情來自於那個國家,原因跟第一段陳述一致。

目前國際上指責中國抗疫管控不利是站不住腳的。首先,新冠是一個新病毒,對新病毒的認知需要一個過程。假如中國沒有檢測,也把它當做奇怪肺炎或者流感,如果其他國家第一個報告說是新冠,如果我們把美國對我國的指責套在他國政府上面,他們是否在疫情控制上面做的更好?




學術平頭哥


中國的新冠肺炎病例數量正在持續下降,而中國境外確診病例已破萬,令人擔憂。同樣令人擔心的是,新冠病毒已發生了突變!

3月3日,中國科學院主辦的《國家科學評論》發表的論文《關於SARS-CoV-2的起源和持續進化》指出,通過對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103個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分子進化分析,發現病毒株已發生了149個突變點,而且多數是近期產生的。

該研究揭示,新冠病毒已演化出L和S兩個亞型。其中101個屬於這兩個亞型。這兩個亞型的區別在於病毒RNA基因組的第28144位點,L亞型是T鹼基(對應亮氨酸,Leu),S亞型是C鹼基(對應絲氨酸,Ser)。

該論文作者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信息中心研究員陸劍和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崔傑認為,根據新型冠狀病毒的演變方式推測,L亞型和S亞型的傳播能力、致病嚴重程度或許存在較大區別。

◆ S亞型:相對更古老,與來自蝙蝠的冠狀病毒在進化樹上更接近,攻擊性較小,佔比約為30%。由於選擇壓力相對較弱,S型可能在相對頻率上有所增加。

◆ L亞型:侵略性、傳染性更強,佔比更高,約70%。L型在武漢疫情爆發初期更為普遍,但人為干預可能對其施加了更大的選擇性壓力,使其在今年1月初之後有所減少。

據103個樣本顯示,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都只感染了其中一個亞型。但其中一名近期去過武漢的美國患者身上分離的病毒株顯示,其可能同時感染了兩種亞型。目前還無法排除新突變型的可能。

此前,鍾南山院士等專家就提醒,冠狀病毒非常容易突變。通過對不同亞型的深入瞭解,將有助於追蹤病毒傳播路徑,有助於差異化治療和防控。

病毒為什麼容易變異?

病毒(包括新冠病毒)很容易發生變異,這是由其生物學特性決定的。

病毒是一種非常簡單的生物,一般只有兩種物質構成:蛋白質外殼(衣殼)和裡面包著的核酸(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新冠病毒就是後者)。病毒並沒有獨立的生命系統,只能寄生在活細胞內才能存活。當新冠病毒進入細胞內快速複製時,就意味著病毒RNA快速複製。當病毒快速複製時,需要不斷地用“原材料”(A、T、G、C四種核苷酸)來裝配自己的核酸,因此難免會“出錯”,即發生變異。

由於病毒沒有複雜的生命系統,也就不具備“糾錯機制”,所以其基因的穩定性比人類基因的穩定性差很多。而RNA病毒變異速度更快。因為DNA病毒種群相對穩定,複製過程中會糾錯,而RNA病毒缺乏糾錯的一種聚合酶,只求數量不求“質量”。而不斷的變異,可以幫助它逃避抗體的識別。

病毒變異意味著什麼?

總體來說,病毒為了能不斷傳播,在同一種宿主中傳播時會把自己逐漸變得“溫和”。而人類免疫系統也會跟著病毒一起“進化”。因此,新冠病毒的死亡率會逐漸下降。有專家指出,新冠病毒未來可能會與人類長期共存。

另一方面,病毒變異也提醒我們,應理性對待抗病毒藥物。由於病毒變異很快,而人類無法預測病毒變異的模式和走向,只能在病毒流行後逐漸認識其特性,再根據其特性開發抗病毒藥物(或疫苗)。總的來說都是被動的。當病毒發生新的變異後,原本有效的抗病毒藥物或許就變得無效了。最終還是要靠人體免疫系統殺死病毒。這也是為什麼專家稱新冠肺炎屬於“自限性疾病”。

當然,對於病毒的變異,也無需過度恐慌。對於一個RNA病毒而言,變異是正常、可控的。目前已有藥物顯示出療效,隨著對病毒認識的不斷加深,加上生命支持技術的提高,死亡率會持續降低。普通人只需要記住:注意防護不放鬆,早診早治早干預。

新冠疫苗研製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3日晚《新聞聯播》報道: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陳薇領銜的科研團隊在新冠疫苗研製方面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陳薇表示,“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正在研製的重組新冠疫苗推向臨床、推向應用,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強的科技支撐。”

陳薇院士指出,新型冠狀病毒變異再快,也在冠狀病毒這個大類裡,目前大數據研究發展迅速,一旦有新變異出現,可以馬上通過生物信息學或大數據挖掘找到共用的靶抗原、發病機制或受體,可以快速指導疫苗的改良。

據悉,國內疫苗臨床試驗“最強團隊”朱鳳才團隊已於3月2日緊急馳援武漢,這意味著新冠疫苗研製已取得突破,很快會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