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婦強勢,男人辭職在家做全職爸爸會被人看不起嗎?

尬聊叔


全職爸爸的身份認同:全職與爸爸

  1. 全職身份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以及高度發展,社會分工也變得不斷的細化。由於分工的細化,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職業,這其中就包括了職業爸爸、職業媽媽、職業主男,職業主婦。既然是一份職業,那麼努力做好這份職業所要求的工作內容,無論男女,都理應得到人們的尊重。

職業,即個人所從事的服務於社會並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工作。

如何做好一份職業?

  • 擁有一個好的職業開端

擁有一個良好的職業開端,首先要有一份好的勞動合同。嘗試與你的家庭僱主協商一份體面的勞動合同。既然我們以一個職業人的身份迴歸家庭,那麼就意味著我們在最初階段喪失了其他的收入來源。(除非你還有其他的精力去開創副業,哈哈)假設一個家庭的月收入稅後是15000元,則我們在協商這份勞動合同時,可以提出要求——將家庭月收入中的一半,或者1/3用於支付全職爸爸的工資。有了這筆工資以後,全職爸爸就可以自由支配工資的用途。一方面保證了自己經濟的獨立性,另一方面付出也得到了經濟上的回報。

  • 熱愛你的職業

熱愛職業,是你對工作的態度。俗話說,態度決定一切。是否熱愛你的職業,決定了你對工作的投入多少。只有熱愛你的職業,你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你的主觀能動性,將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相反,如果一個人在工作的時候就會覺得特別的痛苦,被迫地去工作,甚至把工作當成混日子,那麼這樣的人一定不能把工作做好。

  • 不斷學習專業技能

專業技能是核心競爭力,一個職業人是否能夠走得長遠,最關鍵就在於自己的專業能力是否夠硬。短期內的投機取巧可能可以應付家庭中的生活瑣事,可是長期看來,如果不掌握家務技巧、生活小知識等方面的專業知識,那就很難應付諸如一日三餐、生活用水用電之類的家庭瑣事。以我本人為例,當我走進廚房做飯時,曾經有一個十分棘手的難題一直困擾了我很久很久——那就是如何在使油不亂濺的前提下,將豬肥肉變成炒肉炒菜離不開的豬油。因為如果滾燙的油亂濺到皮膚或者眼睛,那可不是鬧著玩的事!我試了很多方法,用幹抹布將鍋和鍋鏟擦乾淨,用乾淨的紙擦乾淨豬肥肉表面的水。但是效果都不是很完美。直到有一次我在網上看到了生活小知識的視頻,先將豬肥肉用開水煮一道,再去炒,油就不會亂濺。我照著一弄,問題頓時解決了。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家務活也是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才能做得好的。

2.父親身份

中國一般傳統家庭都是由爸爸、媽媽和子女所共同組成的。作為父母來說,如果有任何一方的長期缺失,那麼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都必然是不利的。研究表明,長期缺失母愛的孩子,情感會變得更加遲鈍;長期缺失父愛的孩子,將會更難融入社會集體。這充分體現了父親和母親身份的重要性,毫無疑問,沒有哪一個人會有看不起父親這一身份的想法。只有一個差勁的父親,或者不稱職的父親,才是我們所輕視的對象。

如何扮演好父親角色?

  • 父親是強大的象徵,充當保護者的角色

一位父親是一個家庭的頂樑柱,不論妻子強勢與否,父親都應支持和理解妻子。這看似是丈夫職責。可是作為父親來說,這也是給子女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以及營造一種安全舒適的家庭氛圍。試想,一個父親如果做出了毆打妻子或者背叛妻子的行為,那麼父親這一形象在孩子的內心一定會瞬間崩塌。更嚴重的話,孩子的內心將永遠留下不可磨滅心靈創傷。我最好的一個朋友,他的父親在充當家庭保護者方面做得異常優秀。他的父親是一名修表師傅,開了一家鐘錶店。他父親是典型的手藝人,整個縣城一般他解決不了的問題,也就不用去找別人了。除了妻子偶爾幫忙父親打點店鋪外,家裡的大小事幾乎都是他父親一個人操辦的。大到養家餬口,小到洗碗掃地,無一不包,是典型的寵妻狂魔。他父親總唸叨,我家那位啥也不會,笨的很,嘴又碎。可是另一邊,他父親又絕對不捨得妻子做一點點累活。這樣好的父親角色,對於孩子就是一個很好的行為榜樣。在這樣家庭成長的孩子,責任心會更強。

  • 持續學習育兒方面的知識

如何教育好孩子是一門大學問,需要通過終身學習來追求。每一個孩子都有不同的特點,教育孩子不可以生搬硬套,一定要依據孩子自身的特點來進行有效的教育。這就要求父親要持續學習有關育兒方面的知識,不斷提升自己。學習的重要性,我想不言而喻了。這裡就不贅述了。

  • 陪伴孩子,控制好自己情緒

陪伴就是對孩子就好的教育。無數的研究證明,生活在父母雙全的家庭裡的孩子要比失去父親的孩子在各個方面都優秀。美國一項調查顯示,一個從小就不與父親生活在一起的男孩比與父親生活在一起的男孩犯罪的概率高2倍;而一個與未婚或離婚媽媽生活在一起的女孩,比起與親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女孩十幾歲就做媽媽的概率要高5倍。同樣,生活在單親家庭或與繼父母生活在一起的青少年比與親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現問題。正如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杜布森認為:“讓一個男孩和一個合適的男人在一起,這個男孩永遠不會走上邪路”。這足證明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親應該在孩子早期就多陪伴在他們的身邊。

另外我們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這一時期的父親往往由於承擔著多重壓力,其實更加需要被體諒。在鄧超主演的電影《銀河補習班》中有這麼一句臺詞,“孩子身上有個特殊的感受器,他能感受到你是否愛他。”這也就是說,人們對於外在環境都有一個感受器,一種被期望感,當被人有所期待時,我們往往會遵循著別人期待地那樣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因此,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流露,如果總是透露消極情感,這對孩子的成長將是負面的。孩子會誤以為,你希望他成為一個消極的人。



尼克奇


這個問題就短短一句話,卻無法用幾句話就能回答。你就是這個準備辭職的男人嗎?

一,你說,媳婦強勢,我不知道你說的強勢指的是什麼?是媳婦有能力,掙錢多?還是媳婦控制慾強,凡事你都要聽她的?

二,你沒有提到經濟收入問題,既然一方有辭職準備,想必家庭收入不成問題。

三,是你自願的還是媳婦要求你這麼做?你對自己做全職奶爸有什麼想法?覺得丟人?覺得沒有男子漢氣?怕別人說你“吃軟飯”?

1、如果你是被媳婦“逼迫”而非所願,建議你另尋適合自己的工作。

不知你有沒有看過電視劇《門第》,佟大為飾演的男主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普通小老百姓,與白領高薪媳婦結婚後,因經濟收入的懸殊,非常自卑,在家做奶爸期間更加敏感多疑,以至於差點離婚。

一個不屑於當全職爸爸的人,被迫做全職爸爸後心理一定是失衡的,就算別人再怎麼對你小習翼翼,你也能從對方的語言表情裡找到珠絲馬跡的嫌棄。這也許跟傳統的價值觀有關係,但歸根結底源於你對自己不認可,不認為這件事有意義。

如果這樣,就算你在家帶孩子,也未必帶得好,還不如找個保姆來得痛快。

2、如果你與媳婦已達成共識,只是恐懼外人目光。那麼我想說:

著名導演李安年輕時做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家庭婦男”,那時候他芨芨無名,沒有收入,而老婆是博士,“伺候”老婆並沒有使他覺得低人一等,後來成功後,他甚至一直感恩這段經歷。

你要明白的是,一個有強烈自尊心的人,他其實是自卑的。

一個人自卑的感覺並不是別人給到他的,而是他自己內心的投射。

分工並無好壞。既然有全職媽媽,為什麼就不能有全職爸爸呢?

先立足現在,才能展望未來。

如果你能理直氣壯地回應所有質疑:我就是全職爸爸,我願意,怎麼了?

恭喜,你一定是幸福的!


朝向光的方向


不會看不起男人辭職做全職爸爸,只會看不起好吃懶做,那種既不工作也不處理家事的男人。


不論是女人還是男人辭職在家做全職,其實都很偉大,他們付出的不比上班的少。


婚姻最重要的是雙方能夠互相理解,和睦相處才是最好的愛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