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滅族 龍女救助其遺民

蓮花生大士全傳

(三)


佛陀不斷地在烏仗那國分身教化,與烏仗那國結下了甚深的因緣。事實上,烏仗那國的王統與佛陀有著親密的關係,他們都是同屬於釋迦族的後代。而會產生這樣的因緣,則是來自於憍薩羅國國王琉璃王為了報復釋迦族人對他的輕視侮辱,所以發兵攻伐,將釋迦族滅族,釋迦族人逃到烏仗那國所生起的因緣。


在當時,佛陀初於菩提樹下成道之後,世人都尊稱他為大沙門,對佛陀十分的尊崇與渴仰。那時,波斯匿王剛剛繼承王位,他也想獲得廣大的榮耀,因此,他心中想著:“我現在剛剛登基為王,應當先娶得釋迦族的女子為妃。若釋迦族人能答應我的要求,那就太合乎我的心意了;如若不然,他們拒絕的話,那我就以武力來逼迫他們,接受我的要求。”於是波斯匿王就命令他的臣子到佛陀的祖國迦毗羅衛國,去談論迎娶釋迦族女子的婚事。


釋迦滅族 龍女救助其遺民


但是,當時印度的種姓制度十分盛行,所以釋迦族人一方面認為自己是優等種族,不肯把女子嫁與他族;另一面又畏懼波斯匿王的勢力,於是當時王族中的摩訶那摩大將就說道:“波斯匿王十分殘暴,若是不應他的要求,他必然會攻打我們的國家,在軍事上我們是無法勝過他,在政治上我們也沒有他的國家安定。現在,我想出一個辦法,在我家中的婢女裡,有一位名叫末利的女孩,長得十分端正貌美,我就說她是我的女兒,把她嫁給波斯匿王,來渡過這一場危機。”


於是大家就採行了這個計策,而將末利嫁給了波斯匿王。


波斯匿王得到此釋迦族女之後,並不知道真相,他心中非常的歡喜,便以迎娶的釋迦族女未利為王后。波斯匿王在眾多的嬪妃之中立末利為第一夫人,就是因為認定她是釋迦族中的王女。


釋迦滅族 龍女救助其遺民


後來末利夫人生下了一位太子,被立名叫做琉璃王太子。在琉璃王太子八歲的時候,他奉父親波斯匿王的命令,到以射術聞名的迦毗羅衛國的都城,去學習射箭的技術。


當時,適值迦毗羅衛城新建好一座莊嚴巍巍的講堂,準備要迎接佛陀來此說法。釋迦族人把講堂當成神聖之地,敷設著整齊清潔的坐具,懸掛著莊嚴的幡蓋,灑滿芬芳的香料,並焚燒珍貴的檀香,準備迎接佛陀的駕臨。


有一天,琉璃王太子和其他孩童一起來到講堂中游玩,這時,釋迦族的人見到他也進入講堂,便勃然大怒。他們認為婢女所生養的孩子進入講堂,是汙穢了聖地,於是便命令護衛把琉璃王太子早日送回憍薩羅國,而且凡是琉璃王太子在講堂中所經過之處,一律掘土七尺,重換清淨的泥土,琉璃王太子受到了這樣的侮辱之後,便生起大瞋恨心,他發誓說道:“等我登基為王之時,一定要消滅釋迦族。”


所以,在波斯匿王去世之後,琉璃王太子正式登基為王,繼承王位,他便想起過去曾經遭受釋迦族人的侮辱與輕視,不禁心生瞋恨難以歇止。於是他發出宣戰宣言,要去攻伐迦毗羅衛國。


釋迦滅族 龍女救助其遺民


佛陀聽到了這個不幸的訊息之後,想到自己的母國即將要瀕臨滅國的災難,心中十分悲憫,於是便獨自一人前往琉璃王軍隊必定要經過的一條道路上,並且在一棵沒有枝葉的枯樹下靜坐。等待琉璃王和他的軍隊。當琉璃王和他的大軍從遠處而來時,即遙見佛陀在樹下靜坐,琉璃王看見佛陀,立即下車頂禮佛足,然後,立於一旁問訊佛陀說:“佛陀世尊,您為何不在枝葉繁茂的大樹下靜坐,卻在這棵枯萎凋零的樹下靜坐呢?”


佛陀回答道:“親族的覆蔭,是勝過一切外在的覆蔭的。”


雖然是兇惡殘暴的琉璃王,聽到佛陀這慈悲的聲音,也不能不有所感動。佛陀明指著他要前去滅亡迦毗羅衛國和釋迦族人,而當母國和親族的覆蔭都沒有了,還需要其他的什麼覆蔭呢?


因此琉璃王心中想道:“佛陀是出於釋迦種族的人,而在過去,國與國之間交戰,只要碰到沙門,總是要回兵,以避免不吉利,何況今日是遇到偉大的佛陀呢?我現在應當返回本國不再進兵。”於是就下令撤軍回國了。


釋迦滅族 龍女救助其遺民


不久,琉璃王又第二次帶兵征伐迦毗羅衛國,途中佛陀再次坐在枯樹之下,他只得再回軍;當第三次琉璃王再度出兵的時候,還是遇到佛陀坐在枯樹之下,他仍然下令回軍;當琉璃王第四度出軍時,佛陀了知釋迦族共業的果報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沒有再加以阻擋了。


當時,阿難見到佛陀似有心事一般,就很恭敬地問道:“佛陀!自我跟隨您出家學佛以來,我從未見過您像今日這樣哀慼的面容。”


佛陀輕輕地回答道:”阿難啊!七天之內,釋迦族要遭遇悲慘的命運,我臉上悲慼的面容是為了祖國和親族服喪啊!”


這時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在旁聽到,不禁進言道:“佛陀!我們是否應當盡全力來營救迦毗羅衛城呢?”


佛陀看著目犍連尊者,就以慈悲的口吻回答道:“目犍連!釋迦族人將受到宿世的業報,這是因緣果報的實相,實在難以改變,而且,你不能為他們代受苦果!”


但是目犍連尊者並不死心,還是想以自己的神通威力,來營救釋迦族人。


釋迦滅族 龍女救助其遺民


於是在琉璃王第四度出軍,包圍了迦毗羅衛城時,目犍連先以神通力營救城中的人民,用缽盛裝五百位的釋迦族的族人從天空飛出,但出城一看,這五百位釋迦族人卻都已化為血水。這時目犍連尊者才真正了悟到:佛陀所說因緣果報的定業難以改變的道理,就是神通力也敵不過業力啊!


就在琉璃王攻伐諸釋迦族的時候,釋迦族人中有四人拒絕前去從軍,於是受到眾親族人的擯逐。後來這四人便各自分飛,遠離國境。其中有一位釋迦族人,在出離國都之後,經過長途不停的跋涉,在身心俱疲的狀況下,於路途中安止休息。


這時,恍惚之間,忽然見到一隻大雁鳥飛至他的跟前,很溫馴地親近他,於是在似夢似醒之際,這位釋迦族人便跨乘坐在這隻大雁的背上,讓此大雁乘載著他飛行。這隻大雁一直飛翔,飛到了一座大水池邊才停了下來。


釋迦滅族 龍女救助其遺民


這位釋迦族人眼見自己飄流遠至異鄉國度,也不知此路將通往何處,心中十分彷徨恐懼,且身體又十分疲累,於是便靠在大池旁的樹蔭下,閉目養神,稍作休憩。


此時,在這大水池裡安居的一位龍女,剛好從水池邊經過,看到釋迦族人靠在樹旁休息,她怕自己龍身的身形,會驚嚇到這位釋迦族人,於是便用神通將自己的身體轉變成為人身,然後走到他的身旁,親近照顧,撫慰他的辛勞。


釋迦族人在朦朧睡意之中,忽然驚嚇而醒,但是隨即感謝她說:“我乃是一位流浪在外無依無靠的遊子,何以有此榮幸得到你如此溫暖親切的照顧與撫慰呢?”於是對龍女越加的殷勤獻好,希望與她結下良姻善緣。


然而,龍女卻回答道:“我們在一起不可能有美滿的姻緣,而且我的父母有嚴格的明訓,不能隨意與異族人通好,我也只能奉行而不敢違背。雖然承蒙你的眷愛,但是恐怕無法順從你的心意了。”


釋迦滅族 龍女救助其遺民


釋迦族人於是問道:“這裡的山谷極為深遠,遠離村落居所,到底你的家在何處呢?”


龍女回答說:“不敢瞞你,我就是此地的龍女,由於聽聞到聖族有人流離逃難,又很幸運地剛巧遊經此處,我才能前來撫慰你的疲憊勞苦。但是由於我過去所積聚的業報,而今受報得此龍身,人畜殊途,我們兩人是不可能在一起的。”


釋迦族人瞭解龍女的顧慮後,就說道:“聽到你的這番話,我已完全瞭解。我的心願已滿足了,實在十分地感激你。” 


龍女回答道:“你能瞭解就好,現在我可以毫無牽掛地離去了。”


就在龍女將要離去的時候,這位釋迦族人在心中暗暗地立誓:“以我畢生所積聚的福德力,迴向給這位龍女,希望能令此龍女轉為人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