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 “獨立錢包”讓微治理更有底氣

“慧娜,天氣熱了,蜱蟲和蚊子也越來越多,網格里的小廣場和綠化帶是不是要打點藥水,做好預防工作啊?”“好的,毛阿姨,我把這個情況記下來,馬上請人來打藥水殺蟲。”近日,岱山縣東沙鎮橋頭社區第六網格專職網格員魯慧娜走訪群眾時,收集到了防蟲滅蚊的訴求。回到“網格·家”後,魯慧娜和網格長合計了一下,馬上聯繫打藥小工,及時對網格內的綠化地進行打藥。

半天時間裡,從問題收集到討論決定、再到落實解決,如此高效的辦事速度得益於魯慧娜他們有一筆自主支配的“網格·家”工作經費。

為提升網格治理自治化水平,東沙鎮在打造全科網格2.0升級版中,堅持“網格·家 微自治”的“自走”模式,制定了《東沙鎮“網格·家”工作經費管理辦法(試行)》,每年由鎮村兩級保障每個“網格·家”工作經費3.5萬元,由網格理事會自主支配,讓網格辦好小事、辦好實事。“以前沒有經費時,網格內有需要解決的小事,我們都要向社區彙報,可能需要等上一段時間才能解決。現在有了‘網格·家’工作經費,這些小事在經費有餘的情況下,我們自己都能馬上拍板馬上做。”橋頭社區第六網格網格長孔仲豔介紹說。

據介紹,“網格·家”工作經費支出範圍為網格內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公共設施維護、“網格·家”建設、網格黨支部建設、黨內人文關懷、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活動支出等。

在司基村二網格,居民盼了好久的舞池改造於今年4月終於實現。有了“網格·家”工作經費後,該網格經過“兩會一報告三公開”,對這筆經費使用有了妥善安排——決定對群眾期盼已久的舞池進行改造。“以前地面比較粗糙,現在改造後滑了很多,跳起舞來感覺也很好。有了新舞池,現在到公園內跳舞的人越來越多了,再也不用跑其他地方。”廣場舞愛好者王君飛點贊說,“網格有了自主支配的工作經費,為民辦事就更方便了。”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每個“網格·家”都有一本經費支出臺賬,清楚詳細記錄了每一筆經費開支情況。比如,今年6月份橋頭社區第六網格因環境整治花費了2150元,因單筆使用資金在1000~5000元,網格理事會對這筆經費進行討論決定,並提交了全體理事會成員表決。

據介紹,“網格·家”工作經費使用中,1000元以下的小額支出由網格長和專職網格員共同決定;單筆使用資金在1000元~5000元由網格理事會討論決定;單筆使用資金在5000元以上,實行“兩會一報告三公開”制度,經社區總網格長審核批准之後方可實施。

不能亂用,也不能不用。東沙鎮為確保“網格·家”工作經費用在刀刃上,對其進行考核和獎懲。在詳細審閱支出流水帳和工作臺帳的基礎上,充分調查社區幹部、網格黨員、村民代表和群眾的滿意度。考核中,發現資金開支不合理的由考核組責令整改;出現違規違紀的由鎮紀委進行處理;出現“不開支、不幹事”、群眾意見強烈的,收繳未使用工作經費,並對網格長、專職網格員作出相應處理。

“當前,我們正在全力打造全科網格2.0升級版,推動基層治理體系‘四平臺’有效運行,通過設立‘網格·家’工作經費,有利於提升網格治理自治化水平,使網格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向深度邁進。”東沙鎮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