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淺入深悟道德經點滴積累

有人說,中華幾千年到現在有兩個半聖人,孔子、王陽明還有半個曾國藩。不知道這個是哪位總結的,還是專門針對某個領域的。也有另外一種說法就是,老子,孔子和王陽明。

《道德經》名稱在歷史中的演變過程,漢景帝(劉啟)之前就道德經叫“老子” ,漢景帝將道德經上升為“經”,經書是可以傳世。

唐玄宗李隆基,將此尊為《道德真經》

眼見為真,眼見為實。眼睛是有其有侷限性的,內在的本質不同的。

老子曾說眼見並不為真。

中華文化的根源是易經,老子的講授的道德經的本源

道德經五千言(5200字)

臥虎藏龍: 老子傳道

個人心得:

道德經倡導的以柔克剛,遵循道法自然,自然本源。上善若水,水為至柔,利萬物而不爭。

但,違背自然規律,將自食其果,後患無窮。

柔弱勝剛強

孔子拜訪老子回來後,弟子們問孔子,老子都傳授了什麼。

孔子說老子只是張開嘴,讓孔子看了一下老子的殘缺的牙齒和舌頭。

孔子理解了:牙齒雖然剛強,但是還是不不免要脫落,舌頭雖然軟弱,但是在歲月中還是完整。

道法自然,道就是自然。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整理總結: 馬玉華 /長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