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是憑藉道義精神被評選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嗎?

山復集


水滸傳可以說是從道義中被評為四大名著之一,它講的是義氣,說的更確切些,是一種江湖義氣,但也離不了人物描述的襯托,它描述人物形象比較豐滿,簡單的列一例,全書共有三大莽夫,武松,魯智深,李逵,但這三個莽夫寫昀不雷同,武松粗中有細,魯智深憨厚可愛,李逵性起不顧一切,有道說,一個愛好寫小說的人,學學水滸傳描寫人物性格會有幫助,這是我淺薄的看法,謝謝提問!


泥人161


《水滸傳》主要以寫人物著稱,特別是寫的108將栩栩如生,各具特色,歷史上寫人物的小說不少,可像《水滸傳》中,這麼多人物,都各具特色,還是很少見,或是沒有過。


用戶安康幸福


《水滸傳》被評為四大名著不僅僅是因為道義精神,還有很多其它方面的原因

第一點,是施耐庵的寫作手法尤其精彩。

《水滸傳》開篇以洪太尉放出一百單八個魔君為始,引出高俅;高俅發跡了,想起了未發跡時侮辱過他的王進,於是訓斥王進。王進往延安投軍去了,引出了小官人史進。史進與少華山頭領來往密切,後被華陰縣尉圍堵,出走延安府,引出了魯達魯智深。魯智深大鬧五臺山、火燒瓦罐寺、倒拔垂楊柳後,引出了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

林沖火燒草料場、梁山泊落草的故事結束後是楊志的京城賣刀、北京城比武、押運生辰綱;而後又引出了晁蓋、吳用、阮氏三傑等人的智取生辰綱,晁蓋在梁山奪權後引出了宋江的怒殺閻婆惜,宋江在柴進的莊子上遇到了武松,之後是武松打虎、殺嫂、醉打蔣門神、血染鴛鴦樓等故事。武松故事結束之後引宋江,然後是花榮、戴宗等等,直到盧俊義最後上梁山。

細細看來,每個人的故事既獨立成章又千絲萬縷。作者用一個人物引出另一個人物,在介紹新人物的身世時又不覺得尷尬,銜接的非常好。這種敘事結構,是一種紀傳體加倒敘插敘的混合式敘事方式,會給人一旦開始閱讀就停不下來的衝動。值得我們學習。

第二點,他筆下栩栩如生的人物

記得其中有一個小人物我也記憶猶新。黃文炳黃蜂刺,曾經在潯陽樓上發現宋江題寫的"反詩",向蔡九知府告密,將宋江捕獲,後識破戴宗與梁山欲救宋江所定下的計策,勸蔡九知府將這二人就地處決,最後梁山好漢劫法場,將其捉住處死。

而施耐庵僅僅用了一句話,就寫出了黃文炳的為人和品行。

"聞知這蔡九知府是當朝蔡太師兒子,每每浸潤他,時常過江來謁訪知府,指望他引薦出職,再欲做官。"

首先他是個讀經書明事理而且還很有才能的讀書人;其次他有很強的升官慾望;三是他心胸狹窄嫉賢妒能;四是他專愛撥弄是非以害人為樂。

不得不說,施耐庵的寫作功底非常紮實,令人敬佩。

第三點, 《水滸傳》想要表達的主題

①深刻揭示了農民起義的社會根源

正因為朝廷迂腐邪惡,民眾被朝廷壓迫,才被迫成為惡人。而他們又去逼迫普通老百姓;也就是“官逼民反”。

②揭露貪官汙吏的殘暴腐敗,歌頌農民起義英雄。

③揭示歷史上農民起義失敗的必然原因之一。

第四點,《水滸傳》對後世的影響

在社會方面,《水滸傳》積極引導了明清農民起義,對後人具有重大的教育意義;但其中以宋江為首的忠君思想,整本書無意間透漏出來的草菅人命、拉幫結派,迷信思想等,對後世人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在文學方面,《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長篇小說,開創了白話章回體小說的先河。它比之《三國演義》,更貼近生活,作者開始把目光投向市井社會、日常瑣事和平凡的人物,注重刻畫人物性格的層次性、流動性,並純熟地使用了白話,多方面地推進了中國古代長篇小說藝術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