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年代,人們沒感覺熱,現在才剛進六月,就酷熱難耐,為啥?

進入六月,似乎迫不及待要出現高溫。根據中央氣象臺發佈的溫度數據,本週37度以上的溫度已經超過10個地方,全國大部分地區的溫度都在上升。未來的高溫這種情況必須持續一段時間,在過去的兩天裡,河北已經有近39度的高溫天氣。近年來,農村正在進行小麥的收割。截至目前,農作物的收割工作已經完成。農民們期待下一場降雨,以便儘快種植玉米。可就目前來看,有降雨的地方還比較有限,急於種玉米的農民可能不得不等待。


八九十年代,人們沒感覺熱,現在才剛進六月,就酷熱難耐,為啥?


當說到到高溫時,細心的農民可能會發現一個問題,在80年代和90年代,他們似乎並沒有感到高溫。當時,農民還沒有大規模的耕作機械。最先進的農具無非是拖拉機帶動收割機,但是也僅僅能實現把小麥帶秸稈收割了,農民接下來還要把帶秸稈的小麥拉回去,曬乾後用石磙碾壓燥。,然後將小麥與秸稈分離等一系列複雜的分開,儘管經過艱苦的工作,通常會汗流浹背,但那時候的熱,可以忍受。現在農村收小麥都用的聯合收割機,基本上是乾淨的。農民只需要稍加晾曬一會兒,就這還是給大家熱得直呼受不了。在80年代和90年代,人們並沒有感到悶熱,而現在剛進入6月,如此炎熱且難以忍受,為什麼?


八九十年代,人們沒感覺熱,現在才剛進六月,就酷熱難耐,為啥?


首先,數量少,都是建築物和水泥路,環境條件不如以前。

農民認為目前的天氣比70年代和80年代更熱。實際上,根本不是假的,因為有數據記錄。近幾十年來,溫度每年都在一定程度上升高。雖然範圍不大,但是積累起來,人們仍然可以明顯感受到變化。據該村的老人說,在80年代和90年代的高溫,溫度僅為37度左右。當時的高溫只是高溫,不悶不燥。現在溫度高不說,總會讓人感覺很燥,尤其是天熱了之後,大家的脾氣都很大,動不動想發火。


八九十年代,人們沒感覺熱,現在才剛進六月,就酷熱難耐,為啥?


如果從感官上說服力不足,那麼從農村的外部條件可以說現在確實是無與倫比的。當時,該村莊到處都是磚瓦房,在村莊周圍,農民的院子裡到處都是樹木。在夏天,院子被遮蔭了,陽光沒有太多照射,所以農民們不會感覺到有多熱。那時農村也有水井。熱了打點水擦擦,別提多滿足。現在呢?村裡的大多數樹木都被砍伐了,所有的樹木都被改建成了建築物和樓房。甚至外面的土路也是水泥路,熱量聚集在地面上並不斷釋放。農民認為現在天氣變熱實際上是正確的,因為農村的環境條件不如過去。


八九十年代,人們沒感覺熱,現在才剛進六月,就酷熱難耐,為啥?


其次,心態也不同。

在80年代和90年代,農民如何生活在高溫之中?白天大家找個比較大的樹蔭,一群人坐在一起。男人下棋 聊天,女人則做女點工。一言一語,時間很快過去。對於孩子們,他們則盯著村莊,有沒有推著二八大槓賣冰淇淋的路過,​有的話要哼唧著找大人要錢1毛錢,買個冰棍吃。當時,農民的總體狀況非常平和,沒有其它追求,所以心也很平靜,沒有焦慮和不耐煩,壓力也減輕了。自然,不會感到煩躁。


八九十年代,人們沒感覺熱,現在才剛進六月,就酷熱難耐,為啥?

現在呢?農民每天考慮的就是種地不掙錢,不想種吧,閒置著又浪費,出去打工吧,今年的工作不容易找。每月中旬,扣除房貸 車貸。如果今年不能省錢買車,鄰居和親戚可能會看不起。總而言之,每個人都面臨著巨大的精神壓力,每天都很著急。再加上天氣本身確實很熱,相互作用下會使人們感到難以忍受。


八九十年代,人們沒感覺熱,現在才剛進六月,就酷熱難耐,為啥?


我相信對於夏天,農民們在記憶的深處仍然有很多快樂。比如把西瓜放進井裡,然後撈出來。一家人圍著吃冰西瓜。那種快樂,無論如何回想起來都會讓農民懷念的感覺,但有時我們過於執著,無法追求超出自身能力的東西。如果感到非常煩躁,感到過熱,則不妨回到村莊幾天,拿著家裡的蒲扇,靜一靜,或許會好很多。在80年代和90年代,人們沒有感到炎熱,而現在正好是六月,就酷熱難耐,為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