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狽為奸裡的“狽”到底是什麼

“狼狽為奸”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唐人段成式所著的《酉陽雜俎》一書中,此書是一般被分類為志怪小說,同《搜神記》、《幽明錄》、《神仙傳》等同屬一類,但本書也花費大篇幅記載了大量不同地域的奇珍異物,其中關於“狽”的記載就在此類當中,那麼狽到底是什麼呢?原文記載如下:

狼狽為奸裡的“狽”到底是什麼

《酉陽雜俎》書影


“或言狼狽是兩物,狽前足絕短,每行常駕於狼腿上,狽失狼則不能動,故世言事乖者稱狼狽。臨濟郡西有狼冢。近世曾有人獨行於野,遇狼數十頭,其人窘急,遂登草積上。有兩狼乃入穴中,負出一老狼。老狼至,以口拔數莖草,群狼遂競拔之,積將崩,遇獵者救之而免。其人相率掘此冢,得狼百餘頭殺之。疑老狼即狽也。”

狼狽為奸裡的“狽”到底是什麼


作者在文中並沒有給出明確答案,但從記載中我們可以得知狼和狽可能是兩種動物,只是狼和狽極為相似而已,如果我們認定它們是兩種不同動物的話,首先它們的差別體現在外形上,狽和狼相比它的前腿特別短,因此它不能獨立行動,必須藉助狼的幫助。關於狼和狽的差別,段成式的記載還給我們透露出另外一個信息,那就是狽比狼更加聰明狡猾。

狼狽為奸裡的“狽”到底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在動物界中狼一貫以聰明與狡猾著稱,它們是群居動物並有明確的社會結構,在捕獵過程中分工明確依靠團隊協作,甚至會運用戰術。文中講到有一人獨行遇狼群,情急之下“登草積上”,狼爬不上去,然後有兩隻狼到洞穴裡背出一隻“老狼”,“老狼”親自示範“口拔數莖草”,群狼得其法“競拔之”,由此可見狽一般深居洞中,由於前腿過短不能獨自行走,也不能獨自覓食,它應該是依靠狼群才可生存。但當狼群遇到困難並不能自行解決的情況下,狼會尋求狽為之排憂解難,所以論聰明狡猾狽比狼更勝一籌,狼和狽應該是一種協作共生的關係,狼憑藉其數量優勢組成強有力的群體,而狽的加入使這個群體在才智方面更上一層樓,狽在這個群體中充當了智囊這一角色。所以,如果狼和狽是兩種不同的動物,那麼“狽”按照現代生物學分類應該跟狼一樣同屬於犬科犬屬,並且它們極可能是通過協作共生的近親生物。

狼狽為奸裡的“狽”到底是什麼


但是對於狼和狽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我們在《康熙字典》中可以發現“狽”字的解釋如下:

“狽,獸名,狼屬也。生子或欠一足二足者。相附而行,離則顛。”

這句話同樣表明了狽的一些特徵,跟段成式記載無異,都表現出狽前腿過短這一特點。但不同的是此記載明確表達了狽其實就是狼,只不過狽是狼生下的畸形後代。據此推斷的話,狽可能是由於遺傳或者基因突變導致前肢先天發育不完全而產生的一張畸形品種。這樣的推斷更符合現代科學邏輯,包括人類在內,自然界動物種群內的遺傳與突變是屢見不鮮的,例如白色老虎,白蛇,白孔雀等,再例如人類種群中有一種叫“小兒貓叫綜合徵”的基因突變,患者第5號染色體短臂缺失,這種缺失導致人體發育不全,表現為頭小,圓月臉不對稱,眼距增寬,內眥贅皮,鼻樑寬,小下頜等狀況。如果這種變異現象在狼種群中同樣存的話,那麼認定狽是狼生下的畸形後代是非常有科學依據的。

狼狽為奸裡的“狽”到底是什麼


“狽”作為一種動物,是否真正存在仍是一個謎,我們只能在“狼狽為奸”、“狼狽不堪”等成語中才會提到這個神秘又模糊的動物,它可能是跟狼相似卻又不同的一種動物,也可能是狼生下的畸形後代,那麼你們更願意相信是哪一種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