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昆明市至少增加5000個5G基站--資訊--雲南--地方--首頁

昨日,昆明市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第三次新聞發佈會召開。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運輸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主要負責人先後就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所取得的成效,以及當前和未來的工作計劃進行了全面介紹。

在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雲南的重要講話精神指引下,昆明市按照雲南省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總體要求,以打造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為目標,以“一樞紐、四中心、三品牌”為重點,開啟了昆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藍圖、新時代。

“一樞紐”支撐帶動力穩步增強

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何毅剛介紹,3年來,昆明切實推進航空、鐵路、公路、軌道交通、樞紐場站等項目建設,實現一批重大項目持續開工、快速推進、不斷竣工投產,帶動全市綜合交通固定資產投資持續穩定增長,促進全市綜合交通發展水平提升,不斷加速構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

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底,昆明機場開通國內外航線396條,其中國內航線304 條,國際和地區航線92條;開通連接東盟10國、南亞5國首都及重點旅遊城市航班,南亞東南亞通航點達45個,居全國第一位,客貨運航線基本實現南亞東南亞國家首都和重點旅遊城市全覆蓋。擁有高(快)速鐵路5條、普速鐵路4條和米軌系統1條,市域鐵路運營里程達850公里。全市公路總里程突破20000公里。

與此同時,昆明成為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樞紐城市,騰俊國際陸港公鐵物流中心開站運營,啟動國家物流樞紐佈局載體城市建設。今年以經開區王家營和晉寧區騰俊陸港物流園區為依託,制定申報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高水平開放的國際商貿物流港、商貿供應鏈樞紐和國際自由貿易港。同時,加快流通領域現代供應鏈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和實施城鄉冷鏈物流“補短板”工程,年內形成高原特色農產品、城市快消品、醫藥分銷、汽車零配件銷售和跨境物流等5大現代供應鏈體系。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趙小平介紹,過去3年,昆明一方面加強國際通信樞紐及區域性國際智慧城市的基礎性建設工作,另一方面緊緊抓住時代發展新趨勢,比如,5G基站建設、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昆明全面啟動建設了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申報工作;“智慧城市”建設加快推進,入選全國首批5G試點城市,二環內實現5G網絡覆蓋,啟動實施“刷臉就行”工程建設。其中,在5G網絡建設上,目前全市已投資建成5G基站約1200個,實現一環內、翠湖、海埂大壩、會展中心、行政中心等區域的信號覆蓋。今年5G基站建設將加大力度,至少還要再增加5000個;未來3年,昆明要實現全市所有行政村5G信號的全覆蓋,不斷推動數字經濟、信息產業的大發展。

“四中心”輻射競爭力逐步提升

圍繞打造區域性國際經濟貿易中心,昆明以“三外”為抓手,不斷提升開放融合水平,構建便捷通暢商貿流通體系。昆明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徐鄭鋒介紹,3年來,昆明進出口總額不斷擴大,總量居全省前列,利用外資總量居全省前列,商業魅力不斷提升,競爭力取得重要突破。僅2019年,實現外貿進出口908.74億元,同比增長4.7%,增速高於全國1.3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量佔全省進出口的39.11%,居全省第一位。全市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18戶,同比增長6.31%;美國利寶互助保險集團等世界500強企業入駐昆明,實際利用外資10.23億美元,同比增長20.26%,佔全省實際利用外資的89.49%,總量居全省第一位。

另一方面,中國(雲南)自貿試驗區昆明片區掛牌成立,10項首創任務全面推進,新增註冊企業2835戶,18個重大項目落地開工。“3 5 2”跨境電子商務產業集聚區穩步推進,GMS跨境電子商務交易平臺落戶昆明,“9610”“1210”監管模式正式運行。成功舉辦2019南亞東南亞國家商品展暨投資貿易洽談會,中國(昆明)南亞東南亞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開館運營。中歐班列、中亞班列、中越班列雙向穩定運行。

在科技創新上,生物醫藥大健康、高原特色農業、信息及芯片產業等3家科技創新中心掛牌。成功召開金磚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昆明)國際科技合作交流大會,南亞東南亞3個專業科技服務機構入駐昆明。新增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全國創業孵化示範基地1個、國家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3個。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達70.1億元,科技服務業營業收入456億元,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9.1%。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在推進金融服務中心建設上,昆明舉辦 “2019國家金融與發展(昆明)峰會”,吸引省內外政、商、學各界人士500餘人參會。引進工銀安盛、前海期貨、中郵證券3家金融機構。國際金融小鎮首期示範點掛牌,入駐企業15家。金產園區建設穩步推進,累計共引進金融機構及服務機構46家。紅塔證券、震安科技成功上市。2019年實現金融業增加值674億元,同比增長6%,佔GDP的比重為11.2%。

在人文交流方面,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加快建設,新建拾翠民藝園等6個文創園區。與德國迪巴赫締市結為國際友城;舉辦第四屆昆明國際友城合作與發展研討會。舉辦昆明高原國際半程馬拉松賽、環滇池高原自行車邀請賽、東川泥石流國際汽車越野賽等體育品牌賽事。成立昆明市教育對外交流合作中心。全球首家西甲國際足球學校落戶昆明。設立“昆明市外國留學生政府獎學金”,推動外國留學生教育事業的發展。

“三品牌”國際影響力逐步顯現

昆明,既是一座鮮花飛舞有“溫度”的城市,也是一座有千年歷史有“厚度”的城市,更是一座高原康養有“高度”的城市。三年來,昆明“世界春城花都”建設取得新進展,城市綠地總量穩步提升。2019年新增城市綠地205公頃,完成9個立體綠化示範點建設,主城建成區(包括晉寧區)共設置立體花壇63組,長效擺花1721.52萬盆。全市花卉園藝種植面積35萬畝,其中鮮切花種植面積12萬畝,鮮切花產量70億枝,花卉綜合總產值184億元。開展35條入滇河道環境提升改造。完成草海片區湖濱生態溼地修復建設工程、滇池外海西岸溼地建設工程。今年,昆明將大力發展集約化全天候鮮花種植產能,鼓勵中等規模種植合作社發展,針對傳統鮮花產區發展鮮花產地倉。通過組建中國鮮花供應鏈,加強鮮花冷運和中轉、擴大花卉產品的進出口業務等手段,大力發展花卉貿易,提高花卉貿易、運輸產值;依託城市公園提出舉辦“花朝節”等活動,促進昆明花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在“歷史文化名城”建設上,3年來,昆明不斷提升歷史文化名城風貌,完成雲南陸軍講武堂歷史博物館序廳、東一廳改造提升,雲南陸軍講武堂舊址保護規劃(2018—2035)獲國家文物局批覆;南強街、昆明老街精品夜市開市運營,成為都市夜經濟新亮點;啟動第五批市級非遺項目申報工作, 27人成為省級非遺傳承人;組織實施“5·18國際博物館日”“文化遺產日活動”。2020年,昆明將實施不低於20項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工程,完成第五批市級非遺名錄公佈工作。

此外,3年來,昆明有序推動“中國健康之城”建設,先後發佈了大健康產業發展規劃;通盈藥業生物醫藥基地、鵬瑞利健康城等項目開工,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研究所疫苗產業基地二期等項目加快推進,84個大健康重點項目2019年完成投資200.3億元。國家植物博物館建設有序推進,完成展陳大綱、核心區修建性詳細規劃及主館建築方案等頂層設計。大健康產業增加值增長10%左右。

今年,昆明還將圍繞醫療服務、健康產品、健康養老、健康旅遊等重點領域,加快推進國藥中生雲南血液製品產業化基地、華潤雲南配方顆粒項目等重點項目建設,培育優勢品牌和龍頭企業,加快推動質量高、潛力大、有產業支撐能力的大健康重點項目落地成長。(廖興陽 杜仲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